书城体育运动体育教学论
28679600000016

第16章 体育教学方法(2)

4.示范与讲解、启发学生思维结合。动作示范是作用于视觉器官的直观方式,易于收到感知动作形象的效果。生动形象的讲解则是通过语言作用于听觉器官的直观方式,可准确揭示动作技术的内在联系。实验证明,把两者结合运用所获得的感知效果比单独运用为好。所以,在做示范时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地结合讲解。同时,还需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否则,无论动作示范或是讲解,对学生来说都有可能视而未见,听而不闻。把动作示范、讲解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结合起来,就是把学生的看、听、想结合起来,使其对所教内容达到理解和明白的程度,从而提高学练效果。

(二)教具、模型的演示:是教学中对图表、照片、模型及其它教具等直观方式的运用,它能使学生较生动、具体地了解动作的形象、技术结构和细节以及动作技术的完成过程。例如人体模型对动作的演示,球场模型对战术配合的演示等。对动作过程快,空中完成的动作和技术结构复杂的动作,都需要采用教具或模型的演示进行教学。此外,教具、模型的演示还可起到新颖刺激物的作用,能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练情绪。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使用教具、模型教学,并注意教具、模型的质量,充分发挥其直观的作用。

(三)电影与电视:电影与电视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它的突出特点是看、听结合,生动形象,感染力强。采用电视教学时,还可根据需要慢速放映或停顿分析,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思维,加深理解等有显著的功效,体育教学中应根据需要与可能加以动作。

(四)条件诱导:是以某种条件为诱因,同时与体会动作相联系,达到直观作用的方法。使如通过音乐伴奏或借助节拍器的音响,可形式一定的动作节奏感;领跑可建立相应的速度感;利于保护,牵引性的助力和对抗,限制性的阻力,能较快地建立完成动作的时间感与窨感。由于条件诱因与体会动作相联系,运用得当就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完整法和分解法

完整法和分解法既是教师教授动作技术的方法,也是学生学习、掌握动作技术的练习方法。

(一)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完整法的优点是教学中能保持动作结构的完整性,易于形成动作技术的整体概念和动作间的联系。其缺点是不易较快地掌握好动作技术中较难的环节和要素。完整法一般是在教授较简单的,容易掌握的动作和不宜分解教学的动作(如体操动作中翻转动作)以及对动作分解教学后又连接起来完整掌握时采用。采用这种方法时,为了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便于掌握动作,可有区别地采用以下做法:

1.突出教学重点。例如先要求学生注意掌握动作技术基础或某些主要环节,然后再逐步掌握动作技术的细节;或先注意掌握动作的方向、路线等要素,然后再掌握动作幅度、节奏、速度等要素。至于应先掌握什么,这要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来决定。

2.简化动作的某些要求。例如教授跑的动作时,可在较慢速度、较短距离的要求下进行练习。

3.根据掌握动作的需要,选用辅助练习或诱导性练习逐步过渡。例如为掌握中跨栏跑的动作技术,可选用压拉肌肉韧带,过侧栏、过假栏、过低栏等辅助练习和诱导性练习,[这既可发展相应的肌肉和协调能力,提高跨栏跑的体能,又便逐步过度,使学生较顺利地掌握跨栏跑的动作技术。

(二)分解法:是从掌握完整动作出发,把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分成几段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几部分,逐段或按部分进行教学和练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它的优点动作技术的难度相对降低,便于掌握,也便于突出重点和难点,加强动作困难部分的学习,加速教学进程,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其缺点在于有可能形成对动作分解掌握的习惯,妨碍完整、顺利地掌握动作。分解法适用于动作较复杂而又可分解,但用完整法又不易掌握的动作或动作的某部分需要较细致地学习时采用。

由于学生对动作的掌握是按完成动作的一定顺序,通过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对动作进行分解教学时,可按动作技术的结构或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采用分段的或分部分的分解法进行教学。

按动作技术结构的分段法,如将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动作技术分为:侧向准备姿势、滑步动作和用力推掷动作三段,逐段进行教学的方法。分段教学的顺序是多样的,既可按完成动作的先后顺序逐段教学,也可倒过来,从动作技术的后段开始或从技术的重点、难点开始。在确定分段教学的顺序时,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动作能力和有利于逐步掌握动作的需要来确定。分段后将各段连接起来的教学方式,基本的有分进式、连进式和递进式三种。分进式是将动作的各段按一定顺序逐段教学后,再全部连接起来完整地进行教学。连进式是先教学第一段;第二步是将第一、二段连接教学;第三步是将第一、二、三段连接教学。如此相连,直到全部动作的完整教学。递进式是先教学第一段;第二教学第二段;第三步将第一、二段连接起来教学;第四步教学第三段;第五步再将第一、二、三希连接起来教学,直到全部动作的完整教学。实际工作中采用何种方式把各段动作连接起来教学,应根据实际需要区别采用或变通运用。

按身体各部分的动作进行分解的教法,如跳高起跳的动作,按所涉及的身体各主要部分可分为:下肢动作、上肢动作和上体姿势等。根据掌握动作的需要,对下肢动作又可分为起跳腿和摆腿的动作。至于教学的先后顺序,则可根据动作间相互联系的主次关系和掌握动作的需要来确定。例如跳高起跳的分段动作,通常是先教学下肢起跳动作,再配合掌握摆腿及上肢和上体的动作。

采用分解教学法时,为了使学生能较快的掌握完整动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划分动作的段落或部分时,应注意其相互间的联系,使划分工的段落或部分能易于连接完成,不破坏动作的结构。

2.使学生明确所划分的段落或部分,在完整动作中的地位和相互联系,在分解教学时,应为分解动作的连接完成做必要的准备。

3.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分解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最终达到完整掌握动作的目的。所以,分解动作的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只要基本掌握即可与其段落或部分,以至动作的各段落,各部分连接起来完整地练习掌握。否则,有可能形成分解动作的动力定型,而不利于动作的连接和较顺利地完整掌握。

完整法和分解法在实际运用中是紧密结合的。运用分解法时,应积极创造条件,以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在以完整法为主进行教学时,也可对动作的某些环节或困难部分运用分解学习,这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能力和教学时间等因素来确定。不论采用完整法或分解法以及完整法和分解法结合进行教学时,都应集中注意力先掌握技术基础,再根据需要逐步改进和掌握技术细节。在对动作的反复练习中,即要有足以掌握动作的重复练习次数,又不可盲目追求过多的重复练习,还应有必要的间歇,因为,只有在学生不过早出现疲劳时,才有利于动作技术的改进和掌握。

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体能对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运用完整法和分解法时,应同时注意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体能。这可在改进动作技术、技能的各个不同阶段,在不影响动作技术结构形式的前提下,采用“起双关作用”的练习法,如增加负重量:腰部绑沙带做完整的跳高动作;腿部绑沙包做速度跑或完整的跳远动作等。也可根据所教学的动作特点,增大速度或增长距离、幅度以及加多重复次数等。这既有助于提高完成该动作所需要的身体素质,也可加速动作技术的掌握。如果学生身体的某些机能能力或某部肌肉群力量较弱,无论采用完整法或分解法对掌握动作技术都有困难时,则可采用“有选择性作用”的练习法,即通过有有选择性地选取用某些练习,先发展机体的某些机能能力或较弱的肌肉属)如发展一般耐力采用长跑练习,发展腰腹部肌肉力量做仰卧起坐,发展腿部力量做负重下蹲起立等),然后再去学习有关的动作,就易于掌握动作技术。

四、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法

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法是教师为了防止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方法。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掌握动作时,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应正确对待,并有意识地加以预防和纠正,体育教学中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不仅是正确掌握体育知识、动作技术的需要,也是有效地锻炼身体,避免运动操作的重要条件,如果让错误动作形成动力定型才去纠正,就可能要付出比学会相应动作,多成倍的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必须及时地对动作错误进行预防和纠正。

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时,应首先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然后,针对错误的主要原因,选用适合的方法予以预防和纠正。在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时,教师应讲明道理,热情、耐心地引导。

(一)产生错误的原因:动作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直接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五个方面:

1.学生对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积极性不高,缺乏能完成动作的信心,或怕难、怕脏、怕苦、怕伤等。在这些情况下,都可能出现做动作不认真,敷衍了事,这样自然会把动作做错。

2.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的概念模糊不清,对完成动作的顺序、要领和要求不明或受旧技能的干扰。

3.教学要求过高或学生的能力(体质条件、素质水平、技能基础等)较差,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学生在疲劳情况下进行学练,也是导致产生导致产生动作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4.组织教法不当,教学安排不利于学生完成学练要求。如辅助练习选用,安排不当;讲解不系统,不明确;动作示范太快或安排学生观看的位置不当,未能看明白;使用的器械过重、过高;发及教师讲解、示范的指导失误,这些都可能导致动作错误的产生。

5.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如太吵闹,有人观看等。

(二)根据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分别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预防和纠正

1.加强学、练目的性的教学,激发学、练动机和热情,提高学、练的自觉积极性,消除畏难情绪,树立能完成动作的信心,培养吃苦耐劳,勇敢顽强,不畏艰险的意志品质。

2、提高运用语言法和直观法的水平,特别是提高动作示范与讲解的质量,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明确完成动作的要领,要善于运用各种诱导性,转移性练习,来预防和纠正因受旧技能干扰产生的错误。

3、正确确定教学任务和要求,并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要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动作能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控制学生疲劳的程度。

4、加强备课,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切合实际地运用各种教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动作错误性质,可采用限制练习法、诱导练习法、自我暗示法和消退法等进行纠正。

限制练习法是在设置限制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纠正动作错误的方法。如练起跑时,在学生头顶上设置一定高度后低前高的斜竿,在这种限制的条件下使之体会,掌握起跑时的正确动作,避免产生动令发出后,就直起身来跑的错误。

诱导练习法是设置一定条件,诱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的方法。如在垫上做肩肘倒立时,学生不能挺直腰腹部,对此可在垫子上方悬一吊球,诱使学生用脚尖触球面挺直腰腹部。

自我暗示法是学生在明确完成动作的方法面又注意不到达到要求的方法。如奔跑时后腿蹬地不充分应在练习中暗示自己注意。

消退法是学生已较巩固地形成了动作错误,有以上方法或其他方法不易纠正时,彩在一定时间内停止练习,以使错误动作的条件反射逐渐消退的方法。

5.对教学环境的影响,首先是排除影响因素,如不能排除,可设法避开。如把学生调离或使学生背向影响因素;或提高学自控力,要求学生自觉加以克服。

(三)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时应注意之点:学生的动作错误,虽然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预防和纠正,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牌主导地位,学生的动作错误是否能得到较快地纠正,与教师的指导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应慎重对待学生的动作错误。纠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先肯定学生的进步,再指出动作错误之所在,要分析原因和利弊,这样易于学生接受和提高改正的信心。

2.被子纠正的动作错误应是主要的。有时主要的动作错误被纠正,相关的动作错误也就随之消除。

3.在预防、纠正动作错误时,应讲明道理,耐心启发,循循善诱,热情帮助。

近年来,在我国体育教学中,开始引用了发现法和程序教学法,也有专家倡导用演绎法和归纳法来指导体育教学。这些都是一引起新的尝试和实验研究。从发展看,将有利于丰富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中的练习法

体育教学中的练习法是根据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通过身体和思维活动对动作进行练习的方法。体育教学中学生掌握动作,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和调节心理活动等,都需要通过对动作的反复练习和思维活动来达到。所以,练习法对实现体育教学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练习法是体育教学中特有的基本方法。练习法的特点是学生在身体练习中,有机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并消耗一定的体力,引起一定的疲劳。因此,学生做完练习后,应有一定的休息时间,以消除疲劳,恢复工作能力。这就决定了在运用与身体练习相联系的教学方法时,都应安排好运动负荷,并使之与休息合理地交替进行。

学生在身体练习中的运动负荷,可分为表面数据基本相同的和经常变换(标准的运动负荷和变换数据的运动负荷)两种。表面数据基本相同的运动负荷,通常用于掌握动作技术所进行的练习;提高动作技术、技能、锻炼身体时,则根据具体任务的需要和学生的负荷能力,在连续间歇的情况下,区别采用变换的或表面数据基本相同的运动负荷。

休息是学生练习过程中的另一个组成因素,可分为消极性休息和积极性休息。现代胜利科学证明,积极性休息对恢复机体工作能力的效果比消极性休息好。实践中这两种休息常常是互相配合运用的,一般是在练习的间歇,先作积极性休息,然后再作消极性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