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西乐鉴赏手册
28682000000013

第13章 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6)

“人们经常抱怨说,音乐的意义太不明确了,抱怨说,当他们听这样难懂的音乐时他们应该想些什么呢?但他们每一个人都懂得言词。对我来说,却恰恰相反。不论是整篇的讲演,还是个别的词,和真正的音乐比较起来,它们都是那样的不明确、那样的含糊不清、那样的容易搞错。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要好得多。”

——门德尔松

由于费利克斯·门德尔松一生都处于幸运的环境中,使他在音乐家的行列中显得很突出。他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找到了个人的幸福,他不仅在祖国德国,而且在英国也是广大公众颂扬的对象。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1809—1847)是莫塞斯·门德尔松的孙子。莫塞斯是犹太哲学家,他把柏拉图的哲学介绍给十八世纪。门德尔松的父亲是个爱好艺术的银行家,母亲可以读荷马的原文著作。在门德尔松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一家加入了耶稣教。门德尔松的家是柏林的文人荟萃之地。他家的花园大厅可以坐几百位客人,许多可纪念的音乐会曾在这里举行。就是在这里,这个男孩指挥管弦乐队演奏他的许多作品,在他十七岁时,把他的序曲《仲夏夜之梦》呈现给狂喜的听众。

这个年轻人所受的教育是全面而又完整的。在威玛,他拜访了令人尊敬的歌德;在柏林大学,他听过黑格尔的演讲。他崇拜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1829年,这个二十岁的热心人组织了一次音乐会,演出巴赫的《马太受难曲》,这个作品自巴赫逝世后一直受到忽视,这次演出是十九世纪复兴巴赫的转折点。

不幸的是,门德尔松能胜任好几个角色:钢琴家、指挥家、音乐活动家和教育家。在他一生的最后十五年中,他是在为公共事业奔忙中搞作曲的。这些公共事业花去了他的精力,就像贫穷和忽视所能起的作用一样,过度的劳累使他早逝。门德尔松在二十六岁时任莱比锡的布业公会管弦乐团的指挥,他把这支乐队改造成欧洲一支最好的乐队。弗雷德里克·威廉四世把门德尔松召到柏林,实施一项建立音乐学院的计划。后来,门德尔松创建了莱比锡音乐学院,它把训练音乐家的水准提高了。他曾十次出访英国,在英国引起了疯狂般的热情。除此以外,门德尔松还要指导各省一个又一个的音乐节,这都是德国音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门德尔松作曲迅速而轻松,这可与莫扎特和舒伯特相比,但他很少让自己的内心处于宁静之中,而这种宁静有可能使他的大部分音乐更有深度。

门德尔松的最后一部大型作品清唱剧《伊利亚》于1846年伯明翰音乐节期间上演,它“激起了维多利亚时代崇尚宗教的情感,还没有其它作品曾起过这样的作用。”第二年,他作为钢琴家和指挥家在英国演出他的作品,又获得新的成功。他回到德国时已处于精力衰竭的地步。他所深深依恋的姐姐芳妮的去世,使他与妻子孩儿一起的幸福生活受到严重打击。六个月以后,门德尔松因中风而逝世,享年三十八岁。很多很多人来送葬,全欧洲都在哀悼,一个世界性的人物逝世了。

他的音乐

门德尔松献身于这样一个使命,在一个正在脱离古典主义的时代中保护古典主义形式的传统。他那十分讲究的技巧把他和这种宏伟的传统联系起来;他表现思想的特点是平静而优雅,他的思想和表现方式保守而又有条有理。门德尔松是浪漫主义运动中古典主义潮流的代表,但这并不是说他没有受浪漫主义的影响。在他的早期作品中,他是一个热情歌颂自然的诗人、一个运用虚无飘缈画笔的风景画家。在他的音乐中流露着温柔的情感和男子气概的热情,也有在那个时代大量表现出来的忧郁。

在门德尔松的交响乐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第三首《苏格兰交响曲》和第四首《意大利交响曲》,这是他对青年时代旅游的回忆。这两个作品都是在1830年开始写作的,那年他二十一岁。第五首《宗教改革交响曲》(ReformationSymphony)也是在他二十几岁时写的。他写的《小提琴和管弦乐队协奏曲》(1844)至今仍是小提琴曲目中最为流行的协奏曲之一。他在十六岁时写的《弦乐八重奏》和钢琴小曲集《无词歌》(1829—1842)都受到了广泛的赞扬。门德尔松是个多产的声乐作曲家,清唱剧《伊利亚》是他在这方面取得的最高成就。

在英国,门德尔松是自亨德尔和海顿以来享誉最高的作曲家。1880年出版的第一版《格罗夫辞典》《格罗夫辞典》是由格罗夫主编的音乐和音乐家辞典,这是一部权威性辞典。现已出第七版,全书共20卷。为门德尔松写了最长的条目,达68页,而为巴赫写的却只有8页。

《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1595年写的一部喜剧,写古代雅典的两对贵族青年,经过离奇的误会和曲折,终于和好并结为夫妇的故事。本节中提到的迫克是仙王的侍从,一个爱闹恶作剧的精灵,波顿是一个受迫克愚弄的乡巴佬。:序曲和配乐

为莎士比亚的神话剧写的这首序曲(1826)体现了门德尔松最愉快的情绪。十七岁的作曲家在这首乐曲中所表现的小精灵的迷人基调在他以后的音乐中一再出现,但都不如这里的巧妙。木管和圆号吹奏的四个延续的和弦打开了通向奥伯伦奥伯伦是西欧民间传说中仙人的国王。和蒂坦蒂坦居希腊神话中天神优拉纳斯和地神吉所生的十二个巨人之一。王国的大门。呈示部用优雅的音乐开始,这是由小提琴在高音区先奏出来的,音乐非常活跃又非常柔和。音符上的圆点表示要用断奏方法演奏(演奏得短而断开)。

这轻盈的音乐扩展开来,一会儿就由小提琴在ff力度上引出一个精神饱满的旋律,作为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之间的桥梁:

《仲夏夜之梦》第二主题表现的是剧中的一对年轻恋人。这是一个抒情的乐思,连贯而流畅,由弦乐组有表情地演奏出来,它与开始有节奏的主题形成有效的对比:

《仲夏夜之梦》第三个主题是一群小丑吵吵嚷嚷的舞蹈。有活力的节奏和大跳是这个主题的特点,由小提琴奏出,管乐演奏背景。最后四个音(在方括号下)是模仿“希——霍”的驴叫声,在剧中,迫克的魔咒把一个驴头套在纺织工波顿的头上。

主题都已“呈示”出来了,接着是序曲的中部——发展部,这是以第一主题构成的幻想曲。作曲家任自己的想象自由驰骋,探索了与自己心灵相近的情绪,中部一直持续着神秘的气氛。他将旋律略微更动,或用模仿的手段来发展这个乐思,因而呈现新的味道:

或是用扩展的手段。

当这个乐思的发展过程结束时,又听到了那四个神秘的和弦,引出了再现部。其中,我们先前听到的东西或多或少地再次出现。尾奏扩展了驴的主题,乐曲在安静的结束音上结束。尾奏突出了曾在呈示部起过桥梁作用的精神饱满的主题,最后小提琴以柔和的妙力度演奏这个主题:

如年轻的作曲家所解释的:“当一切事情都令人满意地安排好以后,主角们都高兴地离开了舞台,小精灵们随之而去,那所房子随着黎明的到来而消失了。这出剧就这样结束了,我的序曲也就结束了。”

1842年,普鲁士的弗雷德里克·威廉四世决定在皇家剧院上演一出莎士比亚的喜剧,并建议由门德尔松为这个剧写作配乐。门德尔松为这次演出写了十二段音乐,在这些音乐中,他再次抓住了他于十六年前所写的序曲中的精神,其中有几段——谐谑曲、夜曲和婚礼进行曲——获得世界性的名望,它们经常和序曲一起作为一个组曲上演。

谐谑曲是第二幕的开始曲。迫克问道:“喂,精灵,你要飘游到哪里去?”对此小精灵作出了他那段著名的回答:“越过丘陵和河谷,穿过灌木丛和荆棘,……”

Scherzo(谐谑曲)是意大利文,意为“玩笑”,“笑话”,门德尔松写的这首谐谑曲是一首混和着小精灵的优雅和幽默的器乐曲。《仲夏夜之梦》的谐谑曲是3/8拍,活跃的快板。木管用断奏方式在高音区柔和地奏出的第一主题是很有节奏的。

对比的第二主题由弦乐在低音区用pp的力度展现。这两个主题在整个乐曲中交替出现。谐谑曲织体的连续性是值得注意的,紧张性从第一个音符开始一直持续到最后一个音符。很弱的结尾部很有特点,长笛灵活演奏的快速经过句引出了第一主题的最后陈述。

夜曲是在一对恋人在迷人的树林里迷路后睡熟时演奏的。在这首曲子里,门德尔松表现为一个大自然的诗人。圆号演奏的静谧而温柔的旋律描绘了森林的美丽。

这出剧在公爵婚礼的快乐气氛中结束。小号的嘹亮声音引出著名的婚礼进行曲,这段乐曲是活跃的快板,4/4拍,大部分是f力度。主题(A)由三部分组成(a—b—a),各部分不断重复。

两段比较平静的音乐与不断出现的节日主题形成必要的对比。结果构成经过周密安排的曲式:A(‖a:‖:ba:‖)—B—A—C—A—尾奏。这段乐曲里有丰富的旋律,对结尾的盛大婚礼是很合适的。

门德尔松总是能受到公众的极大欢迎。他那上乘的技巧迷人的旋律和细腻的情感是永放光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