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114

第114章 视察调查(11)

1989年10月下旬,省政协副主席马祖灵、朱宣人带领27名委员组成的视察组,深入兰州市部分街道办事处、学校、工厂、乡村等单位,视察了对职工、农民、居民、学生、社会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情况。视察组了解到,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兰州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批判抵制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狠抓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扫黄打非,大力宣传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全市的社会主义教育向全方位、系列化格局发展,单位、街道、居民,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分类施教,取得明显实效。有的单位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方面,做到了制度化、全员化、网络化;在法制、纪律教育方面做到了典型化、经常化;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做到了规范化、多样化等。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大刑事发案率上升,贩毒吸毒、制黄贩黄、卖淫嫖娼、拐卖妇女儿童、聚众赌博、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害人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青少年犯罪现象严重。一些地方封建迷信、宗族观念、买卖婚姻、私婚早婚现象抬头。视察组建议:1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切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抓好。

2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健全政工机构、队伍,实行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3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做到全党重视,有关部门、群众团体和各行各业共同努力,齐抓共管,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哺育青少年成长。视察报告在省政协六届八次常委会议上印发审议,并在大会上作了汇报。在1989年《甘肃政协》第4期刊登。

关于兰州地区医院改革情况的调查

1990年11月,省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委员对兰州地区几所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医院和实行包干制的石油化工机器厂职工医院进行了调查。调查组了解到,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城关区医院、省肿瘤医院,都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给医院的指标,分解到科室和个人。这种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行,激发医护、医技人员积极参与医院管理,使医院增强了活力。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职工医院实行党总支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中层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医院职工工资的50%为固定工资,50%与总厂经济效益挂钩,奖金拿全厂人均奖金的80%,并对医疗质量、服务态度提出了相应要求。这种包干责任制的实行,对稳定医院职工情绪,保证医院正常业务开展起了积极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责任制尚不完善,经济指标硬,其他指标软,对医护人员的考核硬,对后勤人员的考核软,活动工资、奖金兑现不合理等;医药、器械涨价太快,医院经费困难,医疗条件得不到改善,医护人员得不到培训和提高,职称晋升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人员思想不够稳定。调查组建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实行承包制的医院,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又要注意社会效益,防止增加病人负担,尽力做到对国家、医院、群众都有利;要下工夫抓好医德医风建设,避免开大处方,扩大检查项目和医疗事故等问题的发生;有关部门要把医院收费标准作为价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适当调整,合理收费;加强人才培养,适当延缓高职称医疗人员的退休时间,以解决医疗人员断层现象;医院职工奖金要与医德医风、医疗服务质量挂钩,不与医院经济收入挂钩,以免为多拿奖金而多收费,增加群众负担,致使医德医风下滑。省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关于兰州地区几所医院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曾在省政协六届十二次常委会议上印发审议。在1990年《甘肃政协》第4期刊登。

§§§第四节省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视察和调查

关于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文物盗掘情况的调查

1995年3月25日,省政协曾以甘政协发1号文件,就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被盗掘情况,专题报告省人民政府。1996年4月,省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根据省政协七届四次全体会议上委员们的强烈反映和水天长等8名委员向省政协写的专题报告,对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被盗掘问题,向有关方面作了调查了解。1古墓被盗掘情况。自1993年礼县大堡子山出土公元前770年左右春秋早期青铜器并发现铸有“秦公作……”的铭文后,引起了史学界、考古界的高度重视,认为,位于古西汉水流域的礼县是古代秦人的发祥地之一。大堡子山是秦始皇先祖秦庄公、秦襄公、秦文公的墓葬群,这一重大发现弥补了中国考古学先秦段的空白,证明了甘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秦公墓被盗掘时间分两个阶段:从1987年至1992年底,盗掘以寻找“龙骨”、新石器时代彩陶和汉代炭墓为主。焦家坪、红旗山、赵坪等古墓和遗址惨遭严重破坏,500多件文物被破坏和盗卖;从1993年春开始,盗墓活动主要集中在大堡子山一带,这一阶段以盗春秋早期秦公墓为主,盗墓呈现专业化、集团化的特点,是文物破坏最严重的一个阶段。有100多件青铜器、金器等被盗走。

有的已流向法国、美国、香港市场,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2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1992年起,省、地、县政府为打击礼县盗墓活动做了大量工作,共查处了57个盗卖文物的窝点,抓获130名盗墓分子,收缴1168件文物,缴获赃款22万元,使猖獗的盗墓活动有所收敛,但是盗墓活动仍未停止。因此,省政协在向省政府的报告中建议:1省上在严打斗争中,要把礼县盗贩文物案列为重大案件,领导亲自挂帅,由公安,政法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强有力的专案组,划拨专款,深入现场,开展一场群众性的打击盗卖文物活动,彻底查清问题,依法从重从严判处一批盗卖文物的犯罪分子,并通过公开审判处理,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一次保护国家文物的教育,以增强文物保护意识。2采取有效政策和得力措施,收集流失文物。要广泛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晓以利害,发动群众举报,动员文物持有者积极捐献并制定有关奖惩办法,以政府名义明令公布,对积极捐献者给以奖励,对隐匿不报者给以惩处。3组织力量,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对开发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作出总体规划,逐步把先秦墓葬群建成一个古文化旅游胜地,以西通敦煌,东接西陵、东陵和秦始皇陵,使这块驰名中外的先秦发祥地,在开发西北、建设甘肃中发挥积极的作用。1996年6月4日,省政协党组又向中共甘肃省委报送了《关于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盗掘情况和建议的报告》。省政协的建议得到中共甘肃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省上公安、文物等部门组织人员深入现场,进行了认真查处。

关于文化市场情况的视察

1995年4月至7月,省政协和各市、州政协及地区政协工委,对全省文化市场进行了全面视察。4月23日,视察活动首先在兰州开始,省政协主席申效曾,副主席应中逸、杜大仕及70多名委员,分头视察了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的书刊批发市场及文化娱乐市场、音像制品批销点、文化娱乐经营点、书刊销售摊点、歌舞厅、录像厅、电子游戏厅等,并召开了座谈会。5月至6月,省政协领导和部分委员先后分别视察了白银、临洮、临夏、天水等地的文化市场管理情况。同时,在省政协的建议下,各市、州政协和地区政协工委也组织委员对当地文化市场进行了视察。视察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的文化市场发展很快,对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起了重要作用。有些地方在管理方面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整顿相结合,重点管理与全方位管理相结合,繁荣与净化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健全管理机构、制度与培训经营人员相结合,推动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并取得了好的经验。但有许多地方的文化市场却存在不少严重问题,如书刊、音像制品侵权盗版,充斥市场;电子游戏厅、录像厅包围学校,严重影响学校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歌舞厅通风防火条件差、灯光阴暗,安全隐患多,包厢、雅座封闭严密,伴舞、陪唱、超时营业和敲诈现象时有发生、录像厅放映武侠片、色情片,严重污染了青少年心灵,致使上网成瘾、逃学出走及犯罪屡屡发生。许多家长强烈呼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联合起来,救救孩子。视察过程中,委员们共同强调,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兰州、白银、天水、金昌、定西等地、市的党政机关和有关部门积极采纳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清理了非法出版物,整顿了歌舞厅、取消了利用台球、游戏机变相赌博的活动,作出了限制中、小学生进入游戏厅的规定,有的地方还清理了设在学校周围的游戏厅和录像厅,净化了学校周边环境,维护了正常教学秩序。这些举措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和热烈欢迎。在广泛深入视察的基础上,省政协认真研究起草,并经省政协七届十二次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向中共甘肃省委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文化市场管理的建议案》,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管理队伍;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管理;坚持治标、治本结合,综合治理,强化执法力度;要多渠道筹措文化市场管理经费;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等6点建议。中共甘肃省委对省政协的这次视察和建议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常委会议听取了汇报,并给予充分肯定。中共甘肃省委还以正式文件将《建议案》批转各地各部门,要求“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搞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关于庆阳、平凉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情况的调查

1995年4月,省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5名委员对庆阳、平凉地区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情况进行了为期15天的调查。调查显示,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大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科教兴农中成绩斐然。庆阳、平凉两地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建起职业中学34所(平凉16所),职业中专6所(平凉4所),县职业中学27所(平凉9所),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77所(平凉146所),地、县直属部门培训中心10所(平凉2所)。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都是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经济需求决定的。主要有农作物种植、林果栽培、畜禽养殖、经营管理、财务会计、家电维修、服装制作、建筑装潢、计算机应用、医药卫生、幼儿教师等,共30多个门类。累计培训各类实用技术人才30900名,有1100多人成为县、乡农技指导站技术员,绝大部分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两地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经验是: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开发的需要办学,有力的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围绕乡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办学,为企业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乡土技术人才;围绕“燎原”“星火”“丰收”计划办学,为科教兴农探索路子、作出示范;围绕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办学,为区域规模商品经济的发展服务。调查组针对影响职业技术教育的思想、体制、专业设置、教育方法、教师队伍、经费困难等问题,对进一步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6点建议:1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一定要坚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2进一步完善两个职业技术教育网络,加强和做好薄弱环节上的工作;3加强校办企业建设,走产教结合的路子;4加强农业科技投放,支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5按照点上深化、面上推广的办法,结合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在适当时间,召开一次全省职业技术教育经验交流会议,表彰先进,总结推广典型经验;6加强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教文卫体委员会撰写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农业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转轨的重要途径》

的调查报告,由省政协办公厅转报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并送省上有关部门、有关地、县党委、政府。1995年8月,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工作通报》第38期刊登,印发各地区、各部门参阅。分管教育的副省长陈绮玲阅后批示:“感谢省政协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调查报告。报告既总结了平庆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上指得十分明确,六点看法和建议都是很中肯的。请省教委认真研究,提出落实的意见,我们专门研究一次。”中共甘肃省委研究室主办的《调查与研究》1995年第11期刊登了调查报告。

关于庆阳、平凉地区民请教师转正问题的调查

1995年4月,省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根据省政协主席申效曾的意见,组织委员对庆阳、平凉地区民办教师转正问题作了调查。庆阳地区有民办教师4685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30%,已转正1310人,尚有3375人未转正,占民办教师总数的72%;平凉地区有民办教师3600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21%,已转正1922人,尚有1678人未转正,占民办教师总数的47%。未转正的民办教师大部分在边远山区的村级学校任教,生活艰苦,交通不便,工作条件差,有的任教达二、三十年之久,工作兢兢业业,但工资待遇低,月工资仅80—90元,比公办教师月平均工资350—400元低270—310元,生活很艰难。为了改善民办教师的工资待遇和解决工作转正问题,省政府曾在1984年发出《同意从地方劳动力指标中拨给3000名招聘公办教师的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