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入WTO和农业进入新阶段后,究竟用什么样的思想理念来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是摆在我们各级干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党的十六大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省第十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这无疑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认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突破计划经济条件下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树立用工业经济的理念来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思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用工业经济的理念来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是农业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一是农产品全面短缺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农民的温饱,农业的增长方式主要靠简单扩大再生产的传统数量型发展阶段。二是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农业的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三是农产品供给丰裕阶段。市场需求转向多样化、优质化、无公害和绿色产品,增长途径主要靠知识、信息等先进的生产要素来实现,农村经济开始向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方向发展。四是农业现代化阶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世界经济工业化和后工业化阶段相适应,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化农业、精准农业、信息农业、工厂化农业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打破了以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为基础的传统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出现了与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相适应的新的农业现代化特征,并与整个世界经济现代化融合,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根据上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正处于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转折时期,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用工业经济的理念来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加快以传统数量型为主的农业向以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的方向发展。必须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步伐,实现农业的产业化。
二、用工业经济的理念来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是应对入世的客观要求
我国加入WTO对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机遇和挑战,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政策措施必须进行及时地调整,调整的快就发展的快,调整的慢就发展的慢。而在这一调整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调整我们的思维方式,必须按世界先进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目前,发达国家已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正在向后现代化方向发展,最主要的特征是在安排农业生产时,与我们过去先抓生产、后抓流通;先生产出产品、再根据产品的多少来进行加工的思维方式相悖,而是采取逆向思维方式,先考察市场、后安排生产;先抓流通、后抓生产;先根据世界市场对农产品加工品的需要,再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再组织生产的方式。我们不难看出,应对入世,迎接挑战,加快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树立工业经济的理念,一是要面对世界市场来考虑农产品的供求状况、质量要求,并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二是必须把农产品的加工转化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实现加工增值,提高农业效益;三是必须把世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嫁接、融入到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中来,尽快实现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三、用工业经济的理念来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产业化一词来自于欧洲,也叫工业化,是指一个产品从要素投入到加工销售的整个完成过程。目前,产业化虽然已被广大干部所认识,但仍有一部分人还没有深刻理解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因此,在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上仍然存在着盲目性。实事上,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农业的工业化,就是按工业化的理念来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产业化首先是农业的市场化,就是按市场经济规律来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组织农业生产时,要考虑到市场主体、市场要素和市场机制,不同层次的市场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都必须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市场制度来规范。其次,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的专业化,是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破解开来,作为一个独立的车间来组织生产。第三,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的社会化,专业化生产必然要求有社会化的服务,否则产业链条之间就会断裂。第四,农业产业化包涵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农业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范围的扩大,二是内涵的延伸。从范围讲,传统农业主要是产品农业,以自给自足或以半自给为目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生活的需要,所以经营天地很小,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而产业化则完全是商品市场农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交换,以市场需求来确定生产规模的大小,生活经营范围涉及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农业生产进入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从内涵来讲,传统农业只重视生产而不重视加工、流通、销售,且把农业的生产、经营割裂开来,产业链条很短。而农业产业化则把生产、加工、销售联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更多地靠加工来延长农业产业链,使一种产品多次增值,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使农业这一弱质产业变为强势产业。
四、用工业经济的理念来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是推进农业新技术革命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是从事生物性生产的产业。随着农业化学技术、生物遗传改良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推进,使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地域性、经验性和可控程度差的先天性和行业性的弱势得到全面改善。农业专家系统将大大促进农业技术的量化、规范和集成;智能化多媒体软件将大大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生产经营和管理培训的效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使经验农作进入精细农作,使农业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生产状况和经济活动得到有效地动态监测预报和科学管理;新型材料和自控等现代技术加速了对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使农业新技术革命丰富多彩。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业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推进,要求农业生产必须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开发新产品,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以工业经济为特征的农产品加工业就是适应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需要,使农产品迅速而有效地转化为富有市场竞争力农产品的有效途径。用工业经济的理念指导农业生产,运用农业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开发技术含量高、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是我省农业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客观要求。
五、用工业经济的理念来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必须树立“三化”思想
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是我国加入WTO和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用工业经济的思想理念来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必须用产业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三化”来指导21世纪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1.用产业化来构筑现代农业的发展平台。多年的实践证明,实行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工业化,进而带动农村城市化,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业比较效益低的一条有效途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要把农业放在大的市场范围内来研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先根据自然规律组织生产,然后再到市场上去寻找买主的做法,必须进行逆向思维,先根据市场规律的要求,确定生产的品种和规模,然后再选择最佳的产业、产品、生产方式、区域布局等。二要把农业生产的各环节当作一个工业车间来安排,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成本核算,力争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三要大力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产业牵动力大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要鼓励城乡工商企业联手创办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主导产业。一方面要以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基础,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等途径组建企业集团,扩大生产规模,创立名牌,抢占市场,增加效益。另一方面要立足本地优势,采取外引内联、股份合作等多元投资方式,新建一批高起点、深加工、外向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四要健全营销组织,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引导农户进入市场,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服务作保障”的一体化经营格局。五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充分尊重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避免用政府包办代替和行政命令的办法搞产业化,要理顺、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规范各方面的经营行为,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关系,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搞好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服务、信息服务、协调服务、人才服务和技术服务,根据市场信息和资源条件搞好规划,引导工作。六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同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结合起来,培育起大中小并举、结构合理、特色明显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群体,并通过技术改造和提高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使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2.用标准化生产来打造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工业化的重要体现,是农业应对入世的客观要求。目前,我省农业生产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农产品安全已成为影响我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检验体系,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建立健全认证、标识和公识制度。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优质名牌农产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农产品的违法行为。
3.用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来组装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实行的都是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农业生产基本上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简单再生产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同时,信息严重滞后,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速度十分缓慢。当我国加入WTO和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就必须实行科学化的管理,用管理工业的方式方法来管理农业,一方面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一方面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尤其要重视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
六、用工业经济的理念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1.要处理好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农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两大产业部类,构成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为地把农业和工业割裂开来,形成了天然的篱笆。实事上,农业和工业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农产品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原料,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丰富、优质的农产品。另一方面,农业要降低市场风险,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也离不开工业经济的拉动和反哺。因此,必须把农业和工业纳入统一的系统之中,使农业真正成为工业经济的第一车间,通过发展农业,为工业经济提供优质的源源不断的原料;通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获取更为丰厚的附加值。在制定国民经济规划和产业政策时,要重视农业的工业化建设,用市场的、效益的观点看待农业,探索农业与工业相互联结的有效途径,构建工农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利益联合体。
2.要处理好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传统农业积累了丰富的耕作经验,遵循的是就农业抓农业的理念。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植入了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新型农业,以市场经济和效益的观念指导农业生产,这样就大大地植入了工业经济的理念,“跳出农业抓农业”,用经营企业的方式和方法经营农业。但发展现代农业又必须在充分发挥传统农业固有优势的基础上,利用传统农产品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和多次增值转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由以粮为主、以种植业为主和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结构逐步向粮经饲、农林牧、三二一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变。
3.要处理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关系。这一问题说到底是个城乡关系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二元结构的限制,人为地在城乡之间造成了一道很难逾越的屏障,限制了城乡经济的共同繁荣。用工业经济的理念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必须首先打破人为划分城里人和乡里人的做法,应该把人看作是一个生产要素,既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又鼓励城市人口到农村来兴办乡镇企业,开发经营现代农业。进一步深化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与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要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制度,建立生活补贴金制度,为进城农民解除后顾之忧。
(发表于《武威日报》2003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