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根本途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首先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要围绕22个农业重点产业,加快现有企业的改扩建步伐,扶持其做大做强;省地县各级都要组织专门力量,抓紧筛选、论证一批产业开发的大项目,组建新的经营实体和龙头企业;继续抓好莫高酒业、敦煌种业等重点龙头企业的上市工作,用3—5年时间,通过资产优化重组和资本运营,新组建农业上市企业8—9户。其次,要搞好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农产品加工、营销的需求,建立产业定向、产品定型、区域范围明确的优质商品生产基地,推进专业化生产,为龙头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基地。第三,要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和生产基地的联结方式,建立利益分配新机制。龙头企业要通过签订购销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和吸收农民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4.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乡镇企业扩大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键时期,要继续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提高,发展与提高并重”的方针,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好开放开发、结构调整和科教兴企三大战略,促进乡镇企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一项根本的战略方针,主动适应WTO的行为规则和运作机制,确立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和以外促内,全方位开放的外向型发展战略。树立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管理意识、品牌意识、信息意识,促进乡镇企业在制度、机制和技术、管理、质量方面与国际接轨。二是以产业和产品优化升级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紧跟国际产业和市场重组、调整步伐,选择一批有重要影响和带动作用,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行业,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开发一批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能够带动行业升级换代的新产品,促进产业升级。要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改组相结合,突出重点,有进有退,发挥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加快示范小区建设,推动集中连片发展。坚持大中小并举,实现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分工协作。三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优化经营机制,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继续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乡镇企业所有制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积极探索乡镇企业集体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按照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和分工监督的原则,加快建立乡镇企业集体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乡镇企业规范公司制改革,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公司,突破“血缘、亲缘、地缘”的限制,逐步实行专业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完善和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加快建立健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用工制度、工资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加速企业重组和资产重组,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资产结构。采取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加强成本、资金和质量管理,形成适应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四是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要建立健全乡镇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实现科研生产一体化,加速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积极促进乡镇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与协作,推进产学研结合。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提高技术配套和自主开发能力,强化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有效衔接。要不断加大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投入,鼓励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提取一定资金,集中用于共性、关键性和前沿性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的投入。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逐步提高技术改造投入占固定资产投入的比重,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育名牌产品,逐步提高企业无形资产比重,改善乡镇企业的资产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五是积极发展外向型企业,推动出口商品基地建设,依托我省农林产品、中药材、百合、矿产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优势资源,以现有的出口生产企业为龙头,带动商品基地建设和农户生产,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格局。积极引导乡镇企业走出去,请进来,继续推动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活动空间。通过积极举办和参与国内外、省内外各类经贸洽谈活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搞产品研发。在继续巩固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美国、西欧、南美、非洲和中东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市场单一给我省乡镇企业带来的贸易风险,提高市场占有率。六是积极发展农村小城镇,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农业进入新阶段的一个大战略。切实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制定支持措施,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特别要加快发展小城镇经济,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培育支撑小城镇发展的产业群体。
5.积极推进创新科技,着力培育名牌,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入世后农产品的竞争说到底是品种和品质的竞争,而品种质量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面对入世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下决心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一是要从优良品种做起,认真抓好“种子工程”和畜禽良种工程建设,下功夫改善农产品品质。引进和推广一批种养业优良品种,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二是要大力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逐步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和替代传统技术。三是要突出农业技术和科技体制创新。加快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绿色食品工业、生态环境治理等农业关键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特别要加强农产品贮藏、保鲜、运输、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要围绕重大产业开发,打破行业界限,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积极创造条件,把草原生态所、生物制品所、畜牧兽药所、旱农所、寒区旱区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四是要办好科技示范园区。省上继续重点抓好14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按期建成见效。各地县要办好千亩以上科技示范推广园区,乡村两级也要兴办各类科技示范点,形成由点到面的科技示范推广网络,促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6.以生态建设为重点,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是我省农村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WTO“绿箱”政策允许扶持的主要方面。为了应对入世,国家已加大了生态建设力度,增加了退耕还林草面积。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组织动员群众搞好以退耕还林草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一方面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为发展林草产业奠定基础。要继续坚持改土兴水相结合,坚持“三水齐抓,大中小并举,突出节水”的水利建设路子,坚持“梯田+集雨+科技+调整”的旱地农业发展路子,组织实施好节水灌溉、集雨节灌、小型水利和梯田建设。进一步推进小水体制改革,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办水的积极性。坚持抓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工作。河东地区要继续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和林草成活率,合理安排林草比例,坚持乔灌草有机结合,加大还草面积。加快优质林木种苗基地建设步伐,起动牧草良种工程建设。河西地区以生态建设为重点,搞好防沙治沙、荒漠化治理和防护林带建设,推进节水型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抓好天然林保护、长防长治、小流域综合治理、水源涵养林保护以及沙产业开发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保护、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
7.坚持扶贫、小康两手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WTO“绿箱”政策规定,可以对条件不利区域的生产者实施发展援助计划。入世后,为了使欠发达地区免受巨大的冲击,国家必定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国家的扶贫政策,坚持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两手抓,一方面坚持不懈地搞好扶贫开发,一方面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抓好小康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从新世纪开始,扶贫工作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要适应这一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尽快实现扶贫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主要从以解决吃饭为主转向在继续帮助部分贫困群众解决温饱的同时,以增收为重点;从以种养业为主转向扶持贫困户搞好种养业同发展块状经济相结合;从以扶贫开发进村到户为主转向继续扶持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相结合。积极开展科技扶贫,提高劳动者素质,搞好劳务输出和移民工作,组织实施好以贫困农户种养业为主的小额信贷和世行扶贫项目,使已经基本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逐步实现稳定解决温饱。把扶贫开发同退耕还林(草)结合起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积极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方向努力。
小康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要继续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方针,河西、城郊和沿黄等已基本实现小康的地区,要认真搞好宽裕型小康百村示范建设,为全面实现宽裕型小康探索路子。陇东、中部等已经稳定脱贫的地区,要搞好小康建设规划,确定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比较好的乡村进行小康示范建设,积极探索奔小康的路子。
8.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政府管理部门要实现向宏观管理、信息服务的职能转变,尽快建立完善农产品贸易信息数据库,并与国际信息网络联接,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国内外农产品生产、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等市场信息,为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提供国家有关农产品贸易政策法规方面的服务,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争取主动。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技服务体系,稳定服务机构和队伍,改进服务设施和服务手段,增加服务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适当放宽抵押、担保条件,加大信贷倾斜力度。增强县联社的调控能力,增加农户生产经营的小额信贷资金。农业银行要集中力量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小城镇建设、农业高新科技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种养贩运大户,适当增加中长期农业贷款的比重,支持农田水利、电力等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在撤并基层营业所的地方,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增加信贷投放额度,保证支农信贷资金不减少。四是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和保险体系,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促进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保护农民的利益。
9.加快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安全体系和乡镇企业质量标准及认证体系建设。WTO关于农产品质量的规定十分明确,要求各成员国使用国际标准,并做到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我们必须按照WTO的规定,尽快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与认证体系,并逐步做到与国际标准接轨。要根据全国的标准,尽快建立甘肃省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和农产品安全体系,为我省的农产品走向国际国内市场创造条件。一是要尽快制定我省大宗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包括品质、加工、商品标准和各种有害物质的最低控制标准及其配套的技术规程。二是要尽快制定颁布我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规范全省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三是围绕22个重点产业和项目,尽快建立优质农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为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奠定基础。四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逐步推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上市,尽快与国内外市场接轨,提高准入水平。五是建立统一协调、相互配合、高效快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完善监测手段,加强产地监测、市场监测和农产品准出准入监测,为我省优质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提供保障,支持农产品开展竞争。六是要加快乡镇企业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的企业标准体系和认证咨询服务体系。积极贯彻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系列国家标准,努力抓好服务质量和设计质量,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对可能危及生态环境、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产品及有碍公平竞争原则,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予以坚决查处。四要重视安全、环保类标志产品的开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请主要贸易对象国的安全、环保类标志的认证,启动ISO14000环境保护系列认证,认真搞好贯标认证工作,提高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0.利用好WTO农业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对农业的保护。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农产品的质量相对较低,价格相对偏高,加入WTO后,若放开农产品价格,必然会导致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为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我国实施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产品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保证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国际上WTO成员国普遍执行“黄箱”政策和“绿箱”政策。从各国国内支持削减执行情况看,普遍执行了削减“黄箱”政策,大幅度增加“绿箱”政策支持,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竞争力。在WTO农业保护的基本框架下,我们可充分利用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政策,采取农产品储备、农业保险及灾害补贴等收入支持政策,探索、试点政府补贴的农业保险,以抵御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大国内农业发展政策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力度。通过财政手段,不断增加政府在农业基建、农业科技方面的投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农业保护水平从负保护向零保护接近,实现从剥夺农业向保护农业的战略转变。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一方面,国家要逐步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另一方面,要加大“绿箱”支持措施对农业的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的改善要逐步由政府来承担,通过减负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