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把握好厚黑的尺度与老实的分寸
28696800000009

第9章 低调做人,高标处世——把握低调做人的厚黑尺度(1)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低调做人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哲学。圣者无名,大者无形。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贵而不显,华而不炫。韬光养晦,深藏不露。低调做人,高标处世,我们便能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番完美的事业,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赢得一个涵蕴厚重、丰富充沛的人生。

1.善于隐藏自己

做人金典: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

在现实中,我们为人处世一定要善于隐藏自己,有些时候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底细,而且在自己得意的时候,更要懂得隐藏的道理。这样才能把灾难避开,才能万事大吉。

聚兴仁商号是四川重庆杨文光与人合伙集银一万两开办的商行,主要经营棉纱、匹头、杂货、土特产品等,经营大权由杨文光掌管。

当初,杨文光在经营自己的聚兴祥时,积累了不少经商经验,开办聚兴仁后他则大刀阔斧地扩展业务,开拓利源。例如在商货上他采取了深购远销、长途贩运的方针,同时他还做起票号生意,使商业与银钱业结合起来,加速了资本发展。

隐而不露是杨文光与众不同的经商手段。杨文光在急需用款、调整周转金时,常常使用的手段是不露声色,即便迫在眉睫,也装出一副不需用款的姿态,让人摸不清底细,内急外静,静待放款者上钩。

当票号找到他这殷实富户放款时,他则故作镇静,推说不需要钱,直到放款者托人劝说,他才以“帮忙”的口词,表示十分被迫的勉强接受放款,且告诉对方他这是给人家面子,“帮个忙”,还特别嘱咐对方不要告诉别人,免得给他找麻烦。他则迫不及待地用这笔款周转资金,就这样在短短几年间,他扩大了十几个分号,既得了实利,又让外界摸不准他的底牌。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人处世咋咋呼呼,在取得一点成绩之后,便到处张扬炫耀,反而令人怀疑他的自身能力。为人处世要低调,杨文光的策略值得参考。

张谨公司休假,想独自去九寨沟旅游,临出门前,妈妈叫住了她:“小谨,把你手上的钻戒摘掉,还有项链。”

张谨不情愿地放下背包,说:“妈,飞机再有两个半小时就起飞,你看我还没出发呢,算了吧?”

“来得及,摘下来,让妈妈给你收着。”妈妈说。

张谨不高兴地摘下手上的戒指,说:“一个破戒指,满大街都有人戴,你还怕别人抢了,谁稀罕要呢。”她很不舍地摘下那枚光灿灿的钻戒,交往妈妈手里。钻戒是张谨男友送的订婚戒指,张谨很爱惜,平日很少摘下。

妈妈说:“我不是不知道,可去九寨沟那么远的山里,不是每个地方都像城里几乎每个女人都戴着首饰。出门少露一点财,少给别人一份不良企图,多留一份安全给自己,也好安心旅游。我不想我的女儿因身外之物而遭到任何不幸,摘掉钻戒和项链,留一份安全给自己。”

张谨妈妈说的也许正应了“出行需谨慎,有财不外露”的道理。

人生好比一次旅行,须时刻小心谨慎。无论是工作还是人际交往,都要时时注意,收敛自己的性格低调做人。太招摇、太张扬,不仅不会得到别人的肯定,有时还可能影响别人而引起别人的嫉妒和反感,最终酿成悲剧。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口若悬河、好出风头、心中藏不住半点秘密的人非常浅薄,时间长了也令人反感乃至厌恶。相反,那些看来口齿笨拙或者总是隐藏自己才干的人,却往往成竹在胸,计谋过人,更容易成功。过去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大人有大量,这大量也包括深藏不露,胸中自有百万雄兵,能藏得住秘密,不会显山露水。

老子曾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惹愚。”意思是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为人品德高尚,但容貌却显得愚笨。这就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是毫无益处的。

2.低调做人,小心行事

做人金典:做人始终都要留一手,以防患于未然,凡事多长两个心眼,能融通处世,一生顺达。

汉代的贾谊以诵诗通经闻名郡中,吴廷尉做河南太守时,听到他的名字就把他召至门下,很是喜欢他。孝文帝初即王位,听说贾谊年纪轻轻通晓诸子百家之书,于是征召他为博士。

当时贾谊才20多岁,年少英姿。每次文帝诏臣议事,年纪大的臣僚不能回答,贾谊却都能应对。孝文帝很喜欢他,便越级提拔他,一年之内就官至太中大夫。

贾谊以为汉朝此时已天下大治,因而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他还自作主张,草撰了新的仪规礼法,认为汉代的颜色以黄为上,黄即土色,土在五行位第五,故数应用五,还自行设定官名,把由秦传下来的规定全改了。

虽然孝文帝刚即位,不敢一下子都按贾谊的意见去办,但还是认为贾谊可以担任公卿。大臣周勃、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时等贵族都因此而嫉恨贾谊,常常在文帝面前说贾谊的坏话:“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文帝疏远了他,不再采纳他的建议,便让贾谊当长沙王的陪读太傅。

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爱好读书。文帝又封淮南的四个王子皆为列侯,贾谊多次上疏谏议,认为祸患从此开起。他建言说,诸侯有的管辖几个郡,这违背古代的制度,应该削除。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又过了几年,梁怀王学骑马时坠马而死。贾谊悔恨自己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了,年仅33岁。

在这个故事中,年少才子贾谊才高八斗,得到皇帝的赏识也理所当然。但是,贾谊毕竟太年轻,成功之时看不到周围的巨大威胁,也不知道少而举高已成众矢之的,不仅不预设保护,反更强求,致使自己力尽而寡助,落得少年悲哀。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王朝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勾结,多次迫害立有战功的秦王李世民,兄弟间一场生死拼杀势及难免。

李世民身边的文臣武将屡次进言,劝李世民早做打算,抢先动手。“我们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纵是他们的不对,我又怎么忍心呢,还是委屈一下吧,时日一长,他们也许会知错而改,一切烟消云散。”

别人都十分着急,深怪他心存仁念,坐失良机。李世民对此如若未闻,暗中却把他心腹的将领尉迟敬德等人找来,对他们说:“你们的好心我岂能不知?不过我们安排未妥,事无头绪,又怎能草率行事呢?事若不密,为人察觉,只怕我们先得人头落地了。还望各位详做筹划,切勿泄露。”

李世民边忍边动,加紧布置。由于他表面从容,处处示弱,李建成、李元吉果真被欺骗,暗中得意。他们按部就班,一步步地实施整倒李世民的计划。不久,有报说突厥兵犯境,李建成便保举李元吉为帅带兵迎敌。齐王请求李渊将秦王李世民的兵马归他指挥,李渊答应了他的要求。

李世民和他的文臣武将一眼便看穿了他们的阴谋,李世民见群情激愤,就安抚众人说:“皇上既然同意,看来我只能束手待毙了。这是天意,我又能怎么样呢?”众人见此,信以为真,不禁泣泪;有的还要告辞而去,以示抗议。只有几个知情者以目示意,不露声色。

这时又有人进来密告李世民,说太子与齐王早已定下计谋,只等李世民等人给齐王出征送行时,便要密伏勇士趁机全部杀光,然后太子登位,封齐王为太弟。众人听此,发怒大喊,情绪更为激动。

李世民见火候已到,这才长叹一声,对众人说:“我被迫到这种地步,各位都是明证。事已至此,只有先发制人,我们才能铲除强敌保全性命。”李世民分派伏兵于玄武门。第二天,李建成、李元吉在此经过,伏兵齐出。他们二人猝不及防,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死,李元吉被尉迟敬德砍杀。

没过多久,李渊便让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李世民时时戒备,谨慎应对不测,暗中筹划,终于避开人生中的危险。

人生犹如走路,须牢记“低调”两字。任何时候都要有所防备,一步一步地走稳自己的脚步,否则就可能会因冒失而犯错或受到伤害。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利益得失关系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产生内心的竞争和排斥,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之间,也可能在切身利益面前取利而弃义。在有些时候,我们更要有一颗防人之心。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做人始终都要留一手,以防患于未然,凡事多长两个心眼,这样才能融通处世,一生顺达。

人生表面上不是一盘棋,但实为人人都在心里下的一盘棋。你与他,他与别人因时因地不同,都有可能成为对手。更何况,只有在与对手的竞争过程中,才能让你变得更强大,也只有在与人相处时时刻为自己留一手,才不至于关键时刻吃亏。

一个低调的人会经常远离灾祸,而一个疏忽的人却会经常烦恼缠身!为人处世,应常常有如履薄冰之感、如临深渊之慎,时时处处谨言慎行,才不会遭小人陷害,也不会铸成大祸。不要轻视小心谨慎的人,他们一生都有福。

3.糊涂处世,精明做人

做人金典:一个人快乐与否,不在于他拥有的多,而在于他计较的少。

低调的人外表似乎固执守拙而内心却世事通达,才高八斗;不懂低调之道的人,外表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而内心却空虚惶恐,底气不足。

一个人在复杂莫测的变幻之中要用足够的聪明智慧来权衡利弊,以防失手于人。人有时候不如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种处世的艺术其实比聪明还要胜出一筹。聪明是天赋的智慧,“糊涂”是后天的聪明,人贵在能集聪明与愚钝于一身,需聪明时便聪明,该糊涂处且糊涂,随机应变。

老子大概是把糊涂处世艺术上升至理论高度的第一人。他自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而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更是那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似糊涂又非糊涂、似聪明又非聪明的境界。人依于道而行,将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中国人向来对“智”与“愚”持辩证的观点,《列子·汤问》里愚公与智叟的故事,就是我们理解智愚的范本。

仅以三国时期为例,就有两场充满睿智的精彩表演:一是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时,刘备佯装糊涂得以脱身;二是曹爽和司马懿争权时司马懿佯病巧装糊涂反杀曹爽。后人有语云:“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苏东坡聪明过人,却仕途坎坷,曾赋诗慨叹:“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处世可以愚,但做人须清明,对此不可混淆区别。

“难得糊涂”是糊涂学集大成者郑板桥先生的至理名言,他将此体系晋升为:“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做人过于聪明,无非想占点小便宜;遇事装糊涂,只不过吃点小亏。吃亏是福不是祸,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歪打正着,“吃小亏占大便宜”。有些人只想处处占便宜,不肯吃一点亏,总是“斤斤计较”,到后来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郑板桥说过:“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真是算尽自家耳!”

郑板桥以个性“落拓不羁”著称于世,心地却十分善良。他曾给其堂弟写过一封信,信中说:“愚兄平生谩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为美,未尝不啧啧称道。囊中数千金,随手散尽,爱人故也。”以仁者爱人之心处世,必不肯事事与人过于认真,因而“难得糊涂”确实是郑板桥襟怀坦荡无私的真实写照,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种毫无原则稀里糊涂地做人。糊涂难,难在人私心太重,自我一执,陡觉世界太小,眼前只有名利,不免斤斤计较。

聪明与糊涂是为人处世学必不可少的技巧和艺术。应糊涂时且糊涂,是“糊涂学”的真谛,聪明人不妨试一试。

4.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做人金典: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所谓小人,就是那种人品差、气量小、不择手段、损人利己之人。他们动辄溜须拍马、挑拨离间、造谣生事、结仇记恨、落井下石。

为人处世中,谁都不愿意与小人打交道,但是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谁都又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小人。因为那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鼠辈小人,他们的眼睛牢牢地盯着我们周围所有大大小小的利益,随时准备多捞一份,为此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准备用各种手段来算计别人,真是令人防不胜防,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在背后给你一刀。

李林甫是唐玄宗手下常伴随其身边的一个奸臣,心胸极端狭窄,容不得别人得到唐玄宗的宠爱。唐玄宗有个喜好,他比较喜欢外表漂亮、一表人才、器宇轩昂的武将。有一天,唐玄宗在李林甫的陪同下正在花园里散步,远远看见一个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的武将走过去,便感叹了一句:“这位将军真漂亮!”并随口问身边的李林甫那位将军是谁,李林甫支吾着说不知道。此时他心里很慌张,生怕唐玄宗喜欢上那位将军。事后,李林甫暗地里指使人把那位受到唐玄宗赞扬了一句的将军调到一个非常边远的地方,使他再也没有机会接触到唐玄宗,当然也就永远丧失了升迁的机会。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小人的行为真是让人莫名其妙,其心眼极小,为一点小荣辱都会不惜一切,干出损人利己的事来。

小人是琢磨别人的专家,敢于为芝麻大小的小恩怨付出一切代价,因此在待人处世中如何与小人打交道,还真得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行。对付和利用小人没有一套办法是不行的。怎么办呢?如果你既不想把自己降低到与小人同等的地步,也不想与小人两败俱伤的话,那就把脸皮磨厚点,或者睁只眼闭只眼,不理了事;或者惹不起躲得起,尽量不与小人发生正面冲突。一句话,如果不是非有必要,那就别得罪小人。

为大唐中兴立下赫赫战功的唐朝名将郭子仪,不仅在战场上得心应手,而且在待人处世中,还是一个特别善于对付小人的处世高手。郭子仪与小人打交道的秘诀,就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安史之乱”平定后,立下大功并且身居高位的郭子仪并不居功自傲,为防小人嫉妒,他反而比原来更加小心。有一次,郭子仪正在生病,有个叫卢杞的官员前来拜访。此人乃是中国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相貌奇丑,生就一副铁青脸,脸形宽短,鼻子扁平,两个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时人都把他看成是个活鬼。正因为如此,一般妇女看到他这副尊容都不免掩口失笑。郭子仪听到门人的报告,马上下令左右姬妾都退到后堂去,不要露面,他独自一人等待。卢杞走后,姬妾们又回到病榻前问郭子仪:“许多官员都来探望您的病,你从来不让我们躲避,为什么此人前来就让我们都躲起来呢?”郭子仪微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这个人相貌极为丑陋而内心又十分阴险。你们看到他万一忍不住失声发笑,那么他一定会嫉恨在心,如果此人将来掌权,我们的家族就要遭殃了。”郭子仪对这个官员太了解了,在与他打交道时做到小心谨慎。后来,卢杞当了宰相,极尽报复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过他的人统统陷害掉,唯独对郭子仪比较尊重,没有动他一根毫毛。这件事充分反映了郭子仪对待小人的办法既周密又老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