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一好习惯故事
28708600000018

第18章 交往的习惯(3)

另外一人一听,没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翻脸,竟然恐吓自己!于是他想,你这么无情无义,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这一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这位教徒的一只眼睛马上瞎掉了,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瞎掉了两只眼睛!于是他们再也不能到达圣山,也无心朝拜了。

人如果有贪欲,就是身在绿洲,心也会在沙漠,毫无希望。

心得·启迪原本两人都可以获利的好机会,却因为他们的私欲和贪念而变成了互相残杀的悲剧。自私自利、贪得无厌会扭曲人的心理,伤害别人,最终也毁灭自己。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富有,我们应该一起分享财富而不是独占。

两只红鞋多年前,杰连在法国旅游,逛到百货公司的皮鞋部,她瞥见有双漂亮的大红鞋,原价70法郎的鞋子,只要7法郎。她试了试觉得皮软质轻,实在是完美无瑕,她真是乐不可支。更可爱的是,身上的红外套倒像是为这双鞋订做的。

她把鞋捧在胸前,然后赶快招手呼唤服务小姐。

工作人员笑眯眯地走过来:“您好!您喜欢这双鞋?正好配您的红外套!”她伸出手说,“能不能再让我看一下。”

杰连把鞋子交给她,不禁担心起来,问:“有什么问题吗?价钱对吗?”

那位服务小姐赶紧安慰说:“不!不!别担心,我只是要确认一下是不是那两只鞋。嗯,确实是!”

“什么叫两只鞋,明明是一双啊!”

那位诚实的小姐开始解释:“非常抱歉!我必须让您明白,它真的不是一双鞋,而是相同皮质、尺寸一样、款式也相同的两只鞋,您仔细比较一下,虽然颜色几乎一样,但是,还是有一些色差。我们不知道是否以前卖鞋时,销售员或顾客拿错了,而剩下的左、右两只正好又可凑成一双。我们不能欺骗顾客,免得您回去发现真相以后责怪我们。如果您现在知道了而放弃,您可以再选别的鞋子。”

这真挚的一席话,哪有不让人心软的!何况,穿“两只鞋”又不是立正齐步走,或是让人蹲下仔细对比两边色泽。杰连心里愈想愈得意,除决定买那“两只”外,不知不觉又买了“两双”鞋。

时隔几年,那双鞋仍是杰连的最爱。她会永远不厌其烦地诉说那个动人的故事。唯一的后遗症是,每次她到纽约时,总像打了吗啡似的,要抽空“回到”那家百货公司捧回三双鞋。

心得·启迪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的人靠狡猾致富,虽然能够得逞一时,但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只有靠诚实守信才能真正获得财富和名誉。人生也是一样,人们都喜欢和诚信的人打交道,只有诚信之人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情谊。

最小的苹果9岁的小尤拉跟着爸爸妈妈到中国来了。他爸爸是个海军,妈妈是个教员。他们住在旅顺口。

爸爸和妈妈住在一个房间里,尤拉和姐姐卡略住在一个房间里。

他们家不兴吵闹。谁到谁的房间里去都要敲一敲门。笃,笃,笃!轻轻地问一声:“我可以进来吗?”

爸爸和妈妈的客人来了,尤拉和卡略就躲进自己的屋子里去看书,没有要紧的事,就不再到爸爸和妈妈的房间里去。

有一回妈妈和一位客人一起回家。妈妈把买回来的苹果放一半在尤拉房间的盘子里,就领客人到自己的屋里谈话去了。

他们谈的是在俄文夜校教课的事,谈了很久,差不多有3个钟头。

小尤拉早回来了,在自己的屋子里等着。他想吃苹果,但不知妈妈允许不允许。他知道妈妈会允许的,不过等妈妈说了“可以吃”不更好吗?

等着,等着,不能再等了。

笃,笃,笃,尤拉在敲门:“可以进来吗,妈妈?”

妈妈慌忙开了门,问道:

“什么事?小尤拉?”

尤拉轻轻地问:

“妈妈,我可以吃盘子里最小的一个苹果吗?”

妈妈一下脸红了,搂着尤拉,亲着他的脸说:

“可以,可以。好儿子,你可以吃最大的一个。”妈妈差一点儿淌眼泪了,回头对客人说:“您看,我们的小尤拉要吃最小的苹果呢。”

心得·启迪中国古代有孔融让梨的故事,今天我们看到了外国小朋友尤拉让苹果。面对着摆在自己眼前的苹果,他一定要征得妈妈的同意后才吃那个最小的,想到要把大的留给别人。我们在感动之余,也应该学习他这种可贵的品质。

乐于助人的故事要想成为一个交际广泛的人,就要乐于帮助别人。人抬人,人帮人,做起事来才会顺利,事业才会发达。聪明人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会本能地伸出援手。当他们自己遭遇困难时,也会有人奇迹般地出现,并且会予以“相同的报答”。

帮助了别人,同时也就是帮助了自己。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的苦行僧走到了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他看见有一团晕黄的灯光从巷道的深处照射过来。这时身旁的一位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瞎子?苦行僧愣了,他问身旁的村民说:“那挑着灯笼的真是一位盲人吗?”

“他真的是一位盲人。”村民肯定地告诉他。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并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挑着一盏灯笼走夜路岂不可笑吗?

灯笼渐渐近了。僧人向挑灯人问道:“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挑灯笼的盲人告诉他说:“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眼混沌。”

僧人问:“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着一盏灯笼呢?”

盲人说:“我听说在黑夜里若没有灯光的映照,满世界的人都将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

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人缓缓地对僧人说:“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

僧人说:“是的,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留心碰撞过。”

盲人说:“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一盏明灯,照亮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这就是聪明人乐于助人的心得。

在美国南部有一个州,每年都要举办南瓜品种大赛。有一个农夫每年种的南瓜都特别好,经常获得头奖。每当他得奖之后,总是毫不吝惜地将参赛得奖的种子分给邻居。有一位邻居很诧异地问:“你能获奖实属不易,我们都看见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品种改良。可你为什么还这么慷慨地将种子分送给大家呢?你不怕我们的南瓜品种超过你的吗?”

这位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送给大家,是帮助大家,但同时也是帮助我自己!”

原来这位农夫居住的地方,家家户户的田地都是毗邻相连的。这位农夫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邻居们,邻居们就能改良自己的南瓜品种,同时也就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的过程中,将邻近的较差品种的花粉传给自己家的南瓜。相反,如果这位农夫将得奖的种子自己独享,而邻居们的品种无法跟上,蜜蜂就会将那些较差品种的花粉传给这位农夫的优良品种,这位农夫就很难迅速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南瓜品种。

心得·启迪乐于助人的人总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与人交往的过程,就是相互帮助的过程。在点亮别人生命的灯的同时,自己人生道路上也能平安和灿烂。

彼得和他的邻居彼得是一个玩具商人,他经常到外地做生意。这天,他把几十斤重的白银寄存在一个他信任的邻居家中。

临走的时候,商人叮嘱邻居一定要给他好好儿保管,因为这是他全部的财产。邻居拍着胸脯说:“你就放心地走吧!我办事肯定没问题。”

彼得生意做成回家后,向邻居要自己的白银。可白银早就让贪心的邻居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邻居装作难过的样子说:“亲爱的朋友,我要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你一定要挺住呀。你的白银全让老鼠给吃光了!你千万不要怪我呀,因为我不能整天看着那么多的老鼠呀!”

彼得知道自己被邻居骗了,但仍然装出一副信以为真的样子。

过了几天,他安排人偷偷地藏起了这个黑心邻居的儿子。然后他发出邀请,请孩子父亲赴晚宴。

这位邻居一见到商人,就哭了起来,说:“我现在哪儿还有胃口吃东西呀!我儿子不见了,我怎么也找不到他,你说我该怎么办呀!”

彼得笑眯眯地说:“我知道他在哪里。昨天傍晚,我亲眼看见一只海鸥叼走了你的孩子,一直向大海飞去了。你可以到那儿去找找看。”

邻居叫了起来:“这怎么可能呢?海鸥能有多大的力气?怎么叼得动一个孩子呢?”

彼得严肃地说:“怎么不可能,您想想,那么多的银子都能被一群老鼠给吃光,那么海鸥当然也能叼走你的孩子了!”

邻居终于明白了彼得话中的意思,他非常羞愧,请求彼得原谅他,并且归还了银子。

彼得又要外出了,他又把白银放在了邻居那儿。这次他非常放心,因为邻居再也不会把钱转移了。

心得·启迪诚实、守信是优秀的道德行为习惯。只要对别人承诺了,就一定要办到,不要用狡猾的伎俩欺骗相信你的人,那只会害了你自己。

钓鱼的诀窍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垂钓。这俩人凭本事各展身手,没多大工夫就都大有收获。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看到这两位高手轻轻松松就把鱼钓上来,不免感到几分羡慕。于是都去附近买钓竿来试试自己的运气如何。没想到,这些不擅此道的游客,怎么钓也是毫无成果。

那两位钓鱼高手个性相当不同。其中一人孤僻而不爱搭理别人,单享独钓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是个热心、豪放、爱交朋友的人。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诀窍,就能钓到一大堆鱼,每10尾就分给我一尾,不满10尾就不必给我。”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达成了协议。

教完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样也传授钓鱼术,依然要求每钓10尾回馈给他1尾。一天下来,这位热心助人的钓鱼高手,把所有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箩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还在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地被人围着,备受尊崇。

同来的另一位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服务于人的乐趣。当大家围绕着其同伴学钓鱼时,那人更显得孤单落寞。他闷钓一整天,检视竹篓里的鱼,收获也远没有同伴的多。

心得·启迪懂得分享的人往往能够热心帮助别人,结果常常是双方都能得益。而不愿给别人提供帮助的人,别人也不会给我们提供方便。学会分享,首先要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其实有时候帮助别人也等于帮助自己。滴水之恩,自然会有人懂得涌泉相报。

善意的谎言有一对小哥俩,一个10岁,一个5岁。因为家乡发了大水,庄稼全部都被淹没了,所以村庄里的乡亲们全都到外地逃难去了。他们的父母也带着哥俩到外地去谋生。可惜在路上,由于碰到了大风暴,所以他们又跟自己的父母失散了。

小哥俩一边寻找父母,一边靠好心人给一些干粮充饥。一天,饿极了的小哥俩来到一户人家的门口,向主人要点东西吃。这家的主人站在门口,双手抱着肩,傲慢地说:“自己干活挣了钱才有饭吃,不要来麻烦我们。”于是他们又走到另一户人家的门口,提出了同样的请求。这家的主人赶紧把他俩轰了出来,一边关门一边说:“我们不给叫花子任何东西。”

饥饿的兄弟俩在好多人家门口都遭到拒绝和责难,他俩很伤心。正在他们绝望的时候,一位好心的老奶奶对他们说:“可怜的孩子,你们是不是饿了,让我去看看有什么东西给你们吃。”过了一会儿,她出来了,拿了一罐牛奶送给了他们。

小哥俩坐在马路旁,不断地用手摸着牛奶瓶子,像过节一样高兴。

弟弟对哥哥说:“你是哥哥,你先喝。”他半张着嘴望着哥哥,用舌头轻轻地舔着嘴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