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吊环·跳马·蹦床
28803000000013

第13章 蹦床(3)

在常州少体校练了3年,陆春龙的教练洪澄海愈发觉得陆春龙是个可造之材,说“在我退休之前,一定要让孩子去一个更高的平台,可不能耽误了。”于是他领着8岁的陆春龙来到了南京体育学院。但令洪澄海没有想到的是,几番登门拜师,却始终没有一位教练愿意收下陆春龙。这是因为陆春龙4岁时,父亲骑摩托车带他外出,路上与一辆拖拉机发生了相撞,小春龙左腿骨折,在常州中医院躺了79天,伤愈出院,陆春龙就落下了长短腿的毛病,就这一点,陆春龙就吃到了回票。

百般无奈之中,教练洪澄海找到了同是常州人的着名教练都庆廉,一位曾经培养了数十位世界冠军的功勋教练。看在老乡的情分上,都庆廉答应看一看这个来自常州的孩子。

“练体育要吃很多苦,你不怕吗?”都庆廉问道。

“不怕!”8岁的小春龙答得干脆。

“如果你可以留下来,你一定会好好练吗?”

“一定会!”

孩子的认真劲终于打动了老教练,面对小春龙充满期待的眼神,都庆廉答应让他留下来试一试。

在“欧美领地”

就在陆春龙进入南京体院的那一年,不为国人熟悉的蹦床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正式竞赛项目,各省陆续开始从体操、技巧、跳水等项目中抽调人员,组队备战3年后的奥运盛会。有着修长身材的陆春龙立马被蹦床队的教练看上,开始转行练起了完全陌生的蹦床。

被誉为“空中芭蕾”的蹦床运动,在西方开展的时间超过50年,长期以来一直是欧美选手的天下。2000年悉尼奥运会,蹦床首次进入奥运会大家庭,却没有中国运动员的身影——在此之前的世锦赛上,中国队名落孙山,未有一名运动员拿到奥运“入场券”。

底子薄、专项训练时间短、缺乏成套的训练理论和经验,作为中国蹦床界首批“吃螃蟹的人”,陆春龙练习蹦床之初,可吃够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苦:刚上蹦床,没怎么“折腾”便翻落下来,鼻青脸肿是家常便饭;腾空高度不够,网上练习之余,还得补上力量练习;技术动作反复练习却不得要领,只能一遍遍观看录像,做足功课……

4载寒暑的不辍苦练,为陆春龙换来的是在世界舞台上的一鸣惊人。在2001年丹麦举行的世界青少年蹦床锦标赛上,陆春龙从来自38个国家的数百名运动员中脱颖而出,勇夺12岁年龄组冠军,为我国在欧美选手的“传统领地”摘下了首项世界级桂冠。

从此,陆春龙开始在国内外各项比赛中崭露头角,2005年,他更是在强手林立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夺得个人冠军,凭借着全国冠军的光环,16岁的陆春龙走进国家队,开始全力备战北京奥运会。

在北京奥运会前

2007年蹦床世锦赛,陆春龙和另外3名队友联手出场,目标是为中国队在北京奥运会上拿满两张男子个人项目的“入场券”。比赛结束,“入场券”如愿到手,可陆春龙却高兴不起来——两名队友分获冠亚军,而自己却只拿到了个第四名,比拼激烈的奥运征途中,他无疑已落了下风。

教练给陆春龙指明了“华山一条路”。在其后的冬训中,陆春龙的成套动作难度由157一下提升到162,超过世锦赛冠军、队友叶帅01分。数月的勤奋练习和悉心打磨,陆春龙将这套高难度动作演绎得轻松而完美。

利剑出鞘,四座皆惊。冬训结束,陆春龙带着崭新的动作亮相国内外赛场,所到之处,未逢敌手,接连拿下2008年全国蹦床锦标赛暨北京奥运会选拔赛、蹦床世界杯比利时站、日本站、瑞士站和西班牙站等5项冠军,在西班牙站比赛中,陆春龙更是获得了4100的罕见高分,国外媒体惊呼:“中国陆,蹦床世界的‘超新星’!”

进入7月,中国男子蹦床项目的奥运名单广为外界猜测。25日,最终“谜底”揭晓——19岁的常州小将陆春龙从拥有“世界第一高度”美誉的叶帅手中“抢”得一张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兴奋之余,陆春龙一脸淡定,“既然获得了这个机会,我就会在奥运会上竭尽全力争取好成绩。”

董栋

1989年4月13日出生的董栋5岁开始练习体操,2002年起改练蹦床,随即便表现出了在蹦床项目上极高的天赋,再加上训练刻苦,在短短两年内就成为我国蹦床界的优秀人才。作为队中最小的男子选手,董栋的动作难度并不算高,但动作漂亮飘逸、规格高,而且表现相对比较稳定。

董栋2005年初入选蹦床国家队,2006年首次参加国际比赛。仅仅一年之后,小伙子就斩获世锦赛亚军,并在世界杯加拿站和中国站上获得男子个人网上蹦床冠军,成为了国家体操中心冠军墙上的一员。

哭着长大的蹦床天才

如今在赛场上很有霸气的董栋,小时候却是个哭鼻子大王。只要心情不好或者被教练骂了,当场就能哭出来。董栋也自嘲说可以去当专业演员了,说哭马上就能哭出来。以前在省队训练时,教练很怕董栋的眼泪,总觉得男孩子爱哭不好。不过董栋自己却不这么认为,流泪对他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发泄,哭完了,心情好了,就可以继续轻松训练,他甚至还振振有辞地表示男人不能哭是一种曲解。而自从进了国家队,这位蹦床天才哭的频率明显降低,一方面是感到不好意思,毕竟作为国家队成员要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另一方面,董栋也不再怕吃苦,有时甚至还会在训练结束后故意跑到教练面前,二话不说就在蹦床上做起空翻动作。

19岁的心理战高手

性格开朗的董栋也有其老成的一面,常常在国内外比赛中和对手大玩心理战术。赛前做准备活动时,当其他选手都还在做简单的甩胳膊甩腿动作时,董栋一上去就来成套动作,而特意像比赛一样完成的特别好,“他们看了准心虚”。而比赛时,董栋从不关注其他选手的表现和分数,经常会一个人坐在休息室里塞着耳机听音乐,静候出场。因为在他看来,对手的表现多少会影响到自己的发挥,尤其是在知晓对手得到高分的情况下自己准会慌神。而07年的世锦赛以及世界杯中国站上,董栋正是在不知道前面选手得分的情况下以更完美的表现绝杀了对手。

给心理老师上课的“董爷”

董栋不仅善玩心理战术,还很善于谈人生观和哲学,而且常常滔滔不绝,据说队里他的受害者众多,甚至包括心理辅导老师。备战奥运会期间,队里担心运动员心理压力过大,特地请来了心理辅导老师为蹦床队的运动员上课,但是没想到连续几次这课上着上着就变成董栋给心理老师上哲学课了。为此,队里还给董栋起了个绰号——“董爷”。

卡拉瓦耶娃

有人将她称为“蹦床女皇”,有人将她称为“蹦床运动最伟大的运动员”,有人认为她是一个传奇,她曾主动将已经到手的金牌让给了别人。她就是俄罗斯女子蹦床运动员伊琳娜·卡拉瓦耶娃。

不看其他,就看成绩,1975年出生的卡拉瓦耶娃堪称蹦床运动最伟大的运动员。她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女子蹦床冠军,曾经连续夺得过3届世锦赛女单冠军,8次成为世界冠军,长时间占据世界排名第一位。

2001年蹦床世锦赛上,因裁判的一个“低级错误”而获益的卡拉瓦耶娃,主动放弃了已到手的金牌。

当时一名裁判在将分数输入电脑时出现错误,竞赛委员会将金牌判给卡拉瓦耶娃,而本应获金牌的德国选手道格娜泽屈居亚军。赛后复查时这一错误被发现,但发奖仪式已经举行完毕。根据国际体联的竞赛规则,奖牌已经发出后,官方宣布的结果不能被更改,道格娜泽只能“含冤”而去。得知这一情况后,卡拉瓦耶娃发表一个声明说:“我觉得应该改正这个错误,因此决定以友谊和公平竞赛的精神将这枚金牌送给我的朋友、德国选手道格娜泽。”

有感于卡拉瓦耶娃的高风亮节,国际体联主席布兰迪决定为竞赛规则破一回例改正那次错误。道格娜泽被宣布为2001年世界冠军,而卡拉瓦耶娃获得银牌。为表彰这种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国际奥委会决定向她颁发国际奥委会的公平竞赛奖,主席罗格先生亲自在根特授奖。

卡拉瓦耶娃的特点是动作难度分高,发挥稳定,比赛经验丰富,名气大,名声好。这些对于以裁判评分作为比赛结果的蹦床比赛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近几年尽管卡拉瓦耶娃年龄日益增大,但她依旧保持着良好的竞技状态,2007年世锦赛上力压黄珊汕再夺女子网上个人金牌。因此,在她参加的比赛中,只要自己不出现失误,冠军差不多都是她的。

33岁对于一名蹦床运动员来说,是相当“高龄”了。因此,北京奥运会极有可能成为卡拉瓦耶娃的告别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