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跳水成长之路
8月17日晚,当郭晶晶从北京奥运会的“水立方”拿到也许是她人生的最后一块奥运会金牌,20年的岁月开始诉说那一段——-
少年天才:胆子最小
郭晶晶是现任河北跳水队主教练李芳的第一批队员。
郭晶晶的跳水生涯是从学游泳开始的。与一些优秀跳水运动员曾学过体操等不同,郭晶晶在接触跳水之前没有进行过任何体育训练。跳水运动是一项需要胆量的运动,站在10米高的跳台上,一般人别说做动作,光是往下一看就会头晕。
偏偏郭晶晶在同一批孩子中胆子最小,于是每次跳水都得教练连哄带吓才肯跳,跳的时候还是泪流满面。郭晶晶的父母心疼独生女,也曾想不让她练了。但李芳发现她虽然胆子小,但身体素质、爆发力及跳水意识、理解能力都很突出。于是,李芳就多次到她家里做家长工作,叫他们别灰心,慢慢来。
在训练中,李芳每天都要给她吃小灶,用多种方法训练她的胆量,渐渐郭晶晶对跳水有些感兴趣了,这才开始教她跳水,抓基本功训练。在两个人的努力下,郭晶晶从不会游泳到健将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
荆棘路上:受伤蛰伏
1996年在登上飞往亚特兰大的飞机时,郭晶晶绝对不会想到,从此开始的5年将是她一生中最难熬的时光。
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跳水队进行了换血,两届奥运会女子跳板冠军高敏退役,由于郭晶晶的出现,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跳台冠军伏明霞转向3米板。但出于稳妥考虑,伏明霞兼项女子跳台。比赛中,郭晶晶的动作难度系数是所有选手中最大的。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赛,又被寄予厚望,15岁的郭晶晶有些不堪重负。“比赛的时候我已经蒙了,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跳的。”在这种压力下,郭晶晶出现了失误,最终只获得第五名。伏明霞则囊括了跳板、跳台两枚女子跳水金牌。世界女子跳水进入了“伏明霞时代”。
奥运归来,全力为第八届全运会做准备的郭晶晶在训练中因为一次意外,从跳台上摔下,右腿骨折。十五六岁正是少女的发育期,停止训练的郭晶晶身高长了10厘米,体重到了55公斤。这对于一个跳水运动员简直是致命的。但郭晶晶没后退,在她的伤初步允许训练后,她执着地开始了恢复训练。
训练是从减肥开始的。当时已是春末时分,天气开始转热,但郭晶晶却穿着密不透风的减肥训练服,忍着右腿传来的阵阵疼痛,跳绳、跑步。那一段时间,在中午时分路过保定燕赵大酒店时,经常可以看到两个穿着厚重衣服跑步的“疯子”,其中一个就是郭晶晶。
三年时间,1000多个艰苦的日日夜夜,郭晶晶没有放过一天假,每天都要进行几百次的陆上、水上动作练习。运动量一大,以前受伤的脚腕出现了炎症,疼痛难忍,但她却没有因此耽误一天的训练,她常常是哭着顶下一堂课来。有时,实在太疼了,就打一针封闭,再接着练。
通过系统训练,郭晶晶信心、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间,她夺得了1998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女子3米板亚军,曼谷亚运会3米板冠军,1999年世界杯3米板双人冠军、单人第3名。
可以说,为了奥运冠军,郭晶晶做好了一切准备。
黎明前夜:悉尼失金
与比赛结束后伏明霞在新闻发布会上笑逐颜开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郭晶晶那双有些红肿的眼睛。她后来回忆时对记者说:“我记得当时比赛一结束,我有种万念俱灰的感觉——-我真的不想再练了!我之前对那块金牌实在是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太想拿了,所以感觉打击特别大。”
走出迷雾:战胜自我
在多方的劝解下,更是因为心中那一丝不甘和对于跳水的挚爱,郭晶晶走出了心理的低谷。“那次之后,我调整了很长时间,之后,我成熟了,不是教练要求我练了,我自己给自己制定了目标,练得很苦。”
悉尼奥运会之后,伏明霞正式退役,郭晶晶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跳水女队的“当家花旦”。从这时起,郭晶晶与田亮一起成为中国跳水队新一代领军人物,由郭晶晶担纲的女子3米板单、双人项目,成为中国跳水队在任何大赛中夺金最有把握的项目。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据国际泳联统计数据显示,郭晶晶在世锦赛、世界杯、世界大奖赛中赢得的金牌和奖牌数均列世界首位,共有17个世界冠军在握。
站在2001年日本福冈世界锦标赛的冠军领奖台上,郭晶晶哭成一个泪人。她说:“赛场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自我,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每个运动员都想成为世界冠军,我曾有过很多机会,可惜一次一次都错过了,但今天我没有再留下遗憾。”
就在那个领奖台上,抹去泪水的郭晶晶,发出了斩钉截铁的誓言:“我还有另一个梦要圆,那就是奥运冠军的梦。”
辉煌初现:圆梦雅典
雅典奥运会前,郭晶晶曾这样说道:“如果能够站到奥运会冠军的领奖台上,我可能会哭得跟泪人似的,也可能一滴眼泪都不掉,平静得不得了。”
2004年8月14日,雅典奥运会开赛第一天,郭晶晶与队友吴敏霞合作,力压俄罗斯的伊莲娜/帕卡琳娜,为中国代表团拿到了首枚跳水金牌,也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圆了多年的梦想。郭晶晶果然非常平静,一脸微笑,滴泪未掉。
她笑意盈盈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相信自己的实力,早已下定了必胜的信心。比赛中,没有必要想得太多,只要把每一个动作像平时训练那样发挥出来,不失误,别人就难以超越,冠军就是我们的。”在当晚的总结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对郭晶晶组合的精彩表现予以高度评价,“充满自信、圆满展现了优势项目的风范。”并要求各运动队向她们学习。
12天后,郭晶晶再次微笑着走进了雅典水上综合中心。这一次她要向世界真正证明自己,第三次向奥运会单人跳水金牌发起冲击。她轻松地向观众致意,还上前拍了拍吉祥物“雅典娜”毛茸茸的头,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写在她青春的脸上。
比赛开始了,郭晶晶也开始了她的表演。每一次走板、起跳和入水,都完美地诠释了跳水运动深藏的美感与诗意。不过才四跳,郭晶晶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冠军,成为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继张怡宁之后,第二位夺得两金的运动员。但她依旧是一脸迷人的微笑。
从青涩懵懂历练到宠辱不惊,也许只有郭晶晶自己知道这淡淡一笑里的辛酸和苦涩。回忆当时,郭晶晶说:“我自己吃过什么样的苦,我自己知道就可以了。我为什么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我只知道,实现梦想的人是快乐的,我想让世界分享我的快乐!”
本色四年:享受比赛
成了明星的郭晶晶重回国家跳水队时,她也成了队中的“大姐大”。不过,她对于这个位置的理解却与别人不同:“一个老运动员,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小队员树榜样。”
在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眼中,郭晶晶在这四年里真的懂事了。懂事了的郭晶晶知道了如何去为小队员做榜样,如何帮教练们做工作,如何遵守队规。没有队内许可,她绝不自行参加各种活动、接拍任何广告。她把自己放在跳水的天地里,静静地品味跳水的乐趣。她不再注重每次比赛的成绩,她更重视每一个比赛的过程。
这种对于成绩的淡然,反而让她继续在跳水界保持了良好的状态。全运会、世锦赛,她用完美诠释了跳水之美。她在领奖台上淡然的微笑成为中国体育自信成熟的品牌。她甚至全然没有意识到时光的飞逝,她已创造了中国女子跳水的年龄纪录。
北京奥运会上,她再次起跳,并再次登上奥运会冠军的领奖台。四届奥运会,4金2银,郭晶晶用8枚奖牌书写了国际体育史上的传奇。20年和8枚奥运奖牌将成为中国跳水一个新的标尺!
从业余体校走出来的世界冠军
“与她生在同一时代是个悲剧!”这是国外媒体曾经对中国天才跳水运动员高敏发出的感慨。的确,四川姑娘高敏曾经是世界跳水界真正的“东方不败”,当年她打遍世界无敌手,从拿第一枚世界金牌到退役,一生从无败仗!
那么,高敏是如何从一个普通顽童成长为一代天才?她究竟是如何彻底征服世界,又如何成功“逼迫”国外跳水裁判们,彻底改变了对中国跳水的看法和观点的呢?
“皇后”第一跳
自贡,被誉为“千年盐都”“恐龙之乡”,1970年9月7日,一个女孩在这个城市的一个园艺场降生了。女孩的母亲说,怀她时由于吃了太多水果,所以她一生下来,哭声很大,可是一看见毛主席像,就不哭了。
接生的医生说:“这个娃儿真敏感,就叫她高敏吧。”
在自贡市西南角,有条沱江的支流叫釜溪河。高敏四岁那年,开始经常随父亲下河游泳。由于她父亲是个游泳爱好者,高敏似乎从生下来就有游泳的基因。一天,在釜溪河,高敏听到父亲对别人说:“她学了这么长时间,只能游几米远。”争强好胜的高敏被“刺伤”了,竟赌气拿着游泳圈,走向了釜溪河湍流之处。看到女儿被河水冲走,父亲吓得脸色苍白,拼命冲了出去。
高敏回忆说:“我已不记得我们是怎么游回去的,我只记得第二天老爸说浑身肌肉酸痛,好久没游这么远了。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肌肉过度运动后会酸痛。”她没想到的是,在她后来的运动生涯中,一半的日子都是在肌肉酸痛中度过的。
有一次在釜溪河游泳时,高敏看到很多人从一块两三米高的石头上往下跳,她也想试试,父亲带她慢慢爬了上去。可到了石头上往下一看,怎么这么高?高敏有点害怕了,老爸鼓励说:“没事,这不高,跳下去就好了。”当时,她什么都不敢想,只记得脑袋一懵,“咚”的一声跳到了水里,“只觉得头顶上的水仿佛变成了一片片云彩,身体一直往下飘,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这是高敏的第一次跳水经历,甚至直到今天,她第一次跳水的感觉仍那么清晰。
在跳板上,她曾经一次又一次地走向辉煌。只是也许人们只会看到她入水时溅起的水花,却很少能够看到她面对太多的压力。
1988年,高敏是中国军团兵败汉城时的唯一亮点。1992年,她顶着巨大的压力再获冠军。但有谁能想到,就在她一次次夺冠的时候,她随时揣着积攒下来的一瓶安眠药,面对泳池碧波,她抑制不住自己的忧郁,她甚至想过,如果不能拿到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冠军,她就要从巴塞罗那最高的楼上跳下去。“1988年以后,我时常想,国家培养了不止我一个人,我每天吃的三顿饭和大家一样,我并不比其他运动员有任何优秀的地方,可是我拿到了冠军,相对而言我对国家的回馈算多的了。”
但是国家需要高敏继续跳下去,虽然高敏当时认为没有一个人理解她,只看到了她表面的光鲜,不理解她心中的苦涩,但她还是留了下来,可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每一块金牌就像一块砖,压在我背上,金牌越多背上的砖就越多。我当时最担心的是,如果我要是跳砸了,我爸爸妈妈家的玻璃会不会被砸了,他们还敢不敢上街了。我更担心,我回到北京,走到街上,该往哪里躲。”
最危险经历——10米高台摔下水
对于一个跳水运动员来说,从起跳到落水,只有1.4秒的时间,但是这项运动的危险性却远远大于其他项目。9岁就开始练习跳水的高敏,选择了一条枯燥而又艰苦的道路。一开始练跳水就是上刑,高敏在“老虎凳”上坐了两个多月。这种刑具虽然不像重庆渣滓洞里那么难看,但却真的非常残忍,高敏说:“我不能想象,如果把这个用在我儿子身上。”
即便如此,高敏也没有想过放弃,可后来的危险让她一年都没能练那个让她摔下10米高台的动作,也成为了她最痛苦的经历。12岁那年,她在10米高台上跳后滚翻三周半,而另一边正是游泳比赛,当她跳到半空时,发令枪突然响了,于是她就直直地摔了下去,平趴在了水面上。“我在空中什么感觉也没有了,只能看见水,人‘叭’的一声就趴下去了。起来就觉得不能呼吸,就真的感觉吸一口气好难啊,我飘在水上,看着游泳池边上就漂过去了,很久才吸上了一口气。”
当时高敏还很小,原本以为教练开导一下跳第二次就好了,没想到,第二个动作又摔了,她仰面朝天地躺了下去,腹背受敌,“当时我觉得我可能会要死了,这是我整个运动生涯最恐怖的经历。”那天晚上高敏喷血了,送到医院一看,原来肺部都摔破了。可是高敏很坚强,她怕父母担心,对他们一个字都没提,她甚至还觉得自己很幸运:“如果当时我摔到眼睛了,可以就会不能跳水了,所以我还算比较幸运的。”
她最后一次跳水都已经是两、三年前的事了:“我最后一次跳水,是我所有的运动员都要学一个三周半、四周半难度3.0的动作,我去跳了一个一周半,那就是最后一次。”很多运动员退下来以后,都选择到国外去当主教练,有很丰厚的待遇。不过高敏却觉得现在已经足够:“我的待遇很好,而且工作很少,我对我的俱乐部很执着,我工作了八年,哪怕我回来了,他们有任何问题,大大小小的事,都会给我打电话,还跟我商量。”1998年,高敏还曾经复出过一次,那一次她虽然没有取得惊人的成绩,但却重新找到了跳水曾经带给她的快乐。
幸福家庭无法描摹
1992年,在夺得巴塞罗那奥运会跳板跳水冠军之后,高敏离开了赛场;1995年,她远赴美国留学;1997年,她到了加拿大的埃德蒙顿市,重拾老本行,当上了跳水教练。在那里,她开始了新的生活。
先生陈志钢是一名教授,两人在加拿大相遇并组成了幸福的小家。在向高敏求爱的时候,陈先生说高敏是她的偶像,如今,先生却成了高敏的偶像。她笑称她和丈夫是典型的“夫唱妇随”。生活和工作上的很多事,根本不用高敏操心,先生就都为她打点好了。比如这次的《追梦》,每次高敏遇到瓶颈,都是靠丈夫的鼓励才又继续写下去;回国寻找出版方,很多出版社出于对高敏现在影响力的考虑而婉言谢绝了,但陈先生最终还是辗转找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将此事谈妥;高敏甚至说,如果有一天自己什么工作都不想做的时候,丈夫会为她开一间花店,因为养花弄草是她乐此不疲的事情……
更加让高敏自豪的是两个儿子。“大儿子性格温顺,所有的考试科目都拿A;小儿子个性强,慢慢开始跟父母耍狠。数学和体育拿A,其它都是B。不过,他在加拿大的年级写作比赛中得了4分,就是满分。让我们都很吃惊。有时他给我写信我都以为是抄的,比他爸写得好。而且,老公对我说话声音大的时候,儿子们都会立刻站出来帮我。”
家庭生活如此幸福惬意,可在新书中,高敏却没有用一丁点笔墨去描述,而是把句号画在了1992年奥运会后。记者问将来会不会有新的作品出来作为延续,她摇摇头,说“应该不会”。她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而不是为其他的事情多做谋划,更不想让别人多关注自己的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