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帆船联合会公布的11个项目新一期排名中,担负奥运夺金重任的激光镭迪尔级的中国队员徐莉佳排名从第5升至第2,这也是她历史最好排名。美国选手安娜仍排首位,她将是徐莉佳在奥运会上最强劲的对手。
2007年青岛奥帆赛,安娜获得冠军后很高兴,“青岛赛场风力充足,适合选手发挥。这次我拿到金牌,大大提升了信心,我认为在奥运会上能在这里夺冠”。对于徐莉佳,安娜认为她年轻、技术出色、冲劲儿足,加上主场优势,徐莉佳夺牌机会很大。
根据最新世界排名显示,澳大利亚独占鳌头,在4个项目中排第1,是夺冠大热门。波兰和西班牙紧随其后。雅典奥运会女子米氏帆板亚军得主殷剑,因今年参赛不多,积分和排名没变化(第28位)。女子470级闻一梅/于春燕排第18位,沈银娟、黄乙能排第24位。
2008年8月19日,在青岛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帆船女子激光级雷迪尔级比赛中,20岁的中国小将徐莉佳夺得一枚铜牌。这也是中国选手在奥运会帆船比赛中获得的首枚奖牌。
徐莉佳赛后说:“这次终于圆了一个心愿。今天的奖牌轮比赛实现了计划,成功地压制住了对手。”8月30日是徐莉佳21岁的生日,这枚奖牌也就成了她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
曾获2006年世锦赛冠军的徐莉佳目前的世界排名第二,此前一直被外界看好。但她在本届奥帆赛前9轮系列赛中发挥不太稳定,首轮甚至跑出第24名的最差成绩,排名较为靠后。此后她奋起直追,积分榜上的位置从一开始的第14名升到9轮后的第三名,为最终夺取奖牌奠定了基础。
略带腼腆的徐莉佳赛前早已经在两边脸颊贴上了国旗和中国印。比赛结束后,她兴奋地举起一面国旗。走上颁奖台的时候,小姑娘身披国旗,高举鲜花和奖牌,目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现场欢声雷动,热情的中国观众挥舞国旗,为她呐喊助威。
徐莉佳说,她对青岛赛场的小风场地并不是很适应,“刚开始比赛也有些紧张,跑得不好,被教练骂了一顿,把我骂醒了。后来我不断告诉自己,在不擅长的小风天气里更要集中注意力,把一轮一轮打好,一圈一圈跑好,一个一个细节抓好。”
截至18日,系列赛战罢第九轮,徐莉佳排名第三。她在赛后曾自信地告诉记者:“我感觉非常好,我准备好了要夺得一枚奖牌。”
中国帆船帆板队副领队姚新培说:“徐莉佳2006年夺冠之后,这两年比较艰难,今天这枚奖牌很不容易,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此前中国帆船项目最好成绩是奥运会第七。”
关于今后的打算,徐莉佳说,下一个目标是明年的全运会,同时还有2012年奥运会,“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能在下届奥运会上继续为国争光”。
获得女子激光雷迪尔级冠军的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队员安娜·滕尼克利夫,她在起航时因犯规被罚,但经验非常丰富,仅用了四分之一的航段就赶上来,排位从第九赶到第三,保住了金牌。获得银牌的是立陶宛选手金塔列·沃伦格维丘特,她在9轮比赛中排名第二,奖牌轮名列第一。
十运会女子帆板冠军陈秋斌
与海结缘
陈秋斌,174米,出生在海滨小城厦门集美。生活在海边的她,自小就喜欢跟着妈妈讨小海(拾取退潮后海边或滩涂上的遗留物,如小鱼、贝壳等),喜欢看着父亲在海上养殖渔排作业。对海的热爱使她小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她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在辽阔的海上扬帆远航。
14岁那年,机会降临,在集美中学就读的陈秋斌被教练选中,从此开始了在厦门体育局水上中心接受帆板训练的日子。刚开始训练的日子,她的手掌常常被磨破、流血,甚至露出了肉里的骨头。
从接触帆板开始,她就喜欢上了帆板这项运动。热爱、刻苦再加上较高的运动天赋,她的成绩直线上升。2001年在厦门水上运动中心杨艺主任的推荐下,她被选拔到省水上运动中心。
省队的训练更加辛苦,每天清晨6点钟起床,进行2个多小时的体能训练后,紧接着海上训练,无论风大风小,从不间断。夏天,衣服一遍遍被海水打湿,又让烈日烤干;冬天,凛凛的寒风和刺骨的海水,使她手脚全部皴裂。风吹日晒让陈秋斌俨然成了一个“黑妹”。爱美的她也曾试图用防晒霜来对抗强烈的阳光,但海上训练躲不过每天的与日光亲密接触,最后她只好放弃并坦然接受。
大海的变幻莫测,使海上训练比一般的运动又多了一层自然危险。有一次海上训练,因为风力不大,她没有穿救生衣。没料到半途器材发生故障,帆和板竟然脱离了,那时的她还不太会游泳,在海浪的起伏跌荡中,帆、板都抓不住,她跌入了海水中。幸好有队友听见了她的呼救声,赶来救了她一命。现在回想起,她还有点后怕。
坚强、好胜的性格,使陈秋斌比别人更多了一股不认输的劲儿。“秋斌是个特别能吃苦的孩子!”这是陈秋斌的教练对她的评价。在队员的眼中,队里训练最刻苦的就是她。为了能在这次全运会比赛中赢得金牌,她从赛前就开始减体重,不吃不喝的滋味让陈秋斌几乎昏厥过去。可是她说,“为了能够得金牌,再苦再累也都值得!”
十运会结束后,她回家休假,但仍坚持每天早上6点起床晨跑锻炼。她说:“虽然也想在家里陪父母亲,但心里还是挺希望能早点归队开始训练,这几天海上风大,是练习帆板的好时机。”
关爱中成长
在队里,秋斌是一个特招老队员疼爱的坚强女孩。她和队友们在赛场上是对手,但生活中却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训练中大家互相帮助,一起调整器材,一起切磋技术上的难题……
在父母眼中,秋斌是个独立的孩子。她的懂事让父母一说起就感觉心酸。在东山训练的那几年,为了不让父母亲担忧,秋斌一个劲儿说自己在那生活得很好,让他们放心。可是有一次,妈妈实在忍不住想念女儿的心,就趁广州九运会之际,偷偷跑去看秋斌比赛。赛场上,在海水中扬帆的女儿英姿飒爽,让母亲的心满是激动、自豪。可当走近,看到女儿那又黑又瘦的样子时,她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以后的各类比赛,妈妈就算再想念,也都不再去看望女儿了,不是她不关心,而是她怕一看到就会心疼,忍不住流泪,怕影响女儿比赛。
陈秋斌的姐姐笑着说:秋斌比赛时,我爸妈比她还紧张。因为十运会翻波板比赛没有直播,他们就一直守着江苏卫视到半夜,希望能看到妹妹比赛的画面。回来的时候,爸妈看她晒得又黑又瘦的,心疼得眼眶都红了。
被称作“金牌专业户”
2000年开始,陈秋斌陆续参加各种比赛,就与冠军结了缘。从青年赛冠军、全国锦标赛冠军、亚洲冠军,到如今的全运会冠军,陈秋斌被队友称为“金牌专业户”。2000年,在全国青少年锦标赛赛上,陈秋斌不仅获得了个人冠军,还与队友一起获得了团体冠军。2003年,在全国城市运动会上,陈秋斌获得了女子帆板比赛的冠军。2004年,陈秋斌代表中国参加在印度举办的亚洲锦标赛,获得了首个个人亚洲冠军。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中,陈秋斌再次赢得冠军。这次的全运会,她以净总分21分获得女子翻波板障碍赛金牌,这不仅是福建代表团在全运会帆板比赛中赢得的第一枚金牌,也是厦门选手在本届全运会上赢得的首枚金牌。
“十运会是我的起点,奥运会才是我的最高目标,我的梦想是在北京赢得奥运会的金牌!”从十运会冠军领奖台上走下来,陈秋斌已经朝新的目标迈进,为此她也将付出的更多的努力。但愿她的梦想成真——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夺金牌。
阿根廷帆船健将卡洛斯
作为北京奥运会男足项目的卫冕冠军,阿根廷国奥队无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然而阿根廷拥有的不仅仅只有足球,在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地青岛,还有一位不同凡响的阿根廷人,他就是阿根廷体育史上获得奥运奖牌次数最多的运动员、三届奥运会帆船奖牌得主——卡洛斯·埃斯皮诺拉。
南美第一棒火炬手
2008年4月,在北京奥运火炬南美洲传递的唯一一站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一棒火炬手正是埃斯皮诺拉,他当时代替的是着名球星马拉多纳。在那一刻,帆船取代了足球,埃斯皮诺拉也成为阿根廷体育界的代表人物。埃斯皮诺拉曾三次夺得奥运奖牌,但唯独缺少一枚金牌,当时,37岁的埃斯皮诺拉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帆船之梦,他希望能够在北京夺取他的第一枚奥运金牌,“从雅典之后,我一直在梦想着北京奥运会快点到来,我甚至有些迫不及待了。为了这次比赛我准备了很久。我曾四次到过青岛,参加测试赛和训练,现在我已经基本适应了这里的比赛条件。”
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连续在三届奥运会上夺取奖牌,埃斯皮诺拉在阿根廷体育史上创造了一个无法超越的神话。展望自己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他信心十足,“这次很多国家实力都很强,比如澳大利亚和法国队,在我看来,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如果我们能顺利的战胜自己,我们很可能会成功。”
虽然今年已经37岁,但埃斯皮诺拉并不想把北京奥运会作为自己运动生涯的终结。当记者问他北京奥运会之后的打算时,他说:“一切还都是未知数。加上这次我已经参加了5届奥运会,这对一名运动员来说是漫长的生涯,有些人也认为我该休息了,但是谁知道呢?或许之后我还会产生参加比赛甚至是奥运会的兴趣,我认为自己的运动生涯也许还很长。”
对于北京奥运会的组织工作,埃斯皮诺拉说,中国民众的热情和北京奥组委高效的组织工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青岛训练期间得到了奥组委及当地民众的热情帮助,使得训练工作非常顺利。他对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很有信心,“对于北京,我有特殊的感情,我是北京奥运火炬阿根廷传递的首棒火炬手,那是我第一次当选奥运火炬手,当我拿到火炬的一瞬间,我已经感受到了北京奥运会,我也坚信北京奥运会会取得成功,我和我的家人还有所有阿根廷人都由衷地祝愿北京好运。”
2008年8月21日,在北京(青岛)奥运会帆船比赛上,尽管青岛浮山湾的风力达18节,10艘托纳多级双体船仍像10支离弦的箭一般行进在奥帆海域,但托纳多级奖牌轮的比赛却可以用波澜不惊来形容。奖牌轮之前分列前三名的西班牙队、澳大利亚队和阿根廷队分别以当轮第四、第五和第六的名次相继冲过终点,因而前三名最终座次与奖牌轮前并无二致。
其实这种格局早在第8轮便早早形成,从那一轮起直到全部比赛结束,四轮比赛中,前三名的排序从未发生过改变,如此现象在本届奥帆赛中实属罕见。
两届冠军宣布退休
托纳多级比赛中,最大的王牌当属奥地利组合罗曼·哈伽拉和汉斯·斯坦阿彻。两个人在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上两夺该项目冠军,并且在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上折桂。然而在本届奥帆赛上,这对年龄加起来高达82岁的组合最终仅获第九,令人大跌眼镜。
在完成昨日的比赛上岸后,42岁的哈伽拉脸上并未浮现出失望的表情,甚至还有心情同获得冠军的西班牙组合合影留念。哈伽拉说:“我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荣誉,所以我并不在乎这次的成绩。”然而随后,他说出了一句令人伤感的话:“托纳多级将不会出现在下届奥运会,从现在起,我已经正式退休了。”
西班牙组合为北京奥运而生
获得冠军的西班牙组合费尔南多·埃查瓦里和安东·帕斯现世界排名第二,这是两人第二次配合参加奥运会,雅典奥运会上,他们的成绩仅为第八。
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托纳多级的终极冠军(下届奥运会将不再设此项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巧合的是,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那天,帕斯迎来了自己的32岁生日,而搭档埃查瓦里则在5天后的8月13日迎来了自己的36岁生日。十几天前,记者在采访他们时,两个人曾表示,不会在生日当天庆生,而会选择在托纳多级比赛全部结束后再大肆庆祝,并且希望把“金镶玉”当作送给彼此的生日礼物。
最后,这对情同兄弟的搭档得偿所愿。
澳大利亚组合痛失金牌
带着对澳大利亚组合3分和对阿根廷组合8分的优势进入奖牌轮,西班牙组合在奖牌轮前处在一个相当有利的位置。比赛中,西班牙组合第一个绕过一标,阿根廷组合和澳大利亚组合绕过一标时的名次仅仅是第八和第九,该项目的夺冠悬念在那一刻几乎失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之后的比赛风云突变,在绕过三标后,澳大利亚组合和阿根廷组合对西班牙组合形成紧追不舍之势,澳大利亚人重新看到夺冠的希望。然而,身经百战的西班牙组合绝非等闲之辈,最终还是抢在澳大利亚组合之前冲过终点,确保金牌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