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帆板竞赛共进行11轮(49人级16轮),前10轮(49人级前15轮)选其中最好的9轮(49人级14轮)成绩来计算每条帆船的名次。每一轮名次的得分为:第一名得1分,第二名得2分,第三名得3分,以此类推。前10名的船进入决赛。每条帆船在每一轮比赛中的名次得分相加,就是该船的总成绩。总成绩得分越少者名次越靠前。由于帆船竞赛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直接受到气象水文条件的影响,所以规定的竞赛轮次可能完不成。因此,帆船比赛没有绝对的纪录,只有最好成绩。
赛船的船体、装备或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分,在按照规定的比赛航程上绕过了所有规定的标志并触及终点线时,该船即为结束比赛。
观赛礼仪
帆船比赛受项目特点所限,比赛场地一般离岸较远,所以观众在岸上很难看到比赛中的细节;即使自己有船也只能在比赛区域之外观看,而且每个级别都要比好几天才能分出胜负,所以到现场看比赛不妨当作一次海滨假日之旅。在蓝色的大海上,林立的桅帆在阳光映照下,会让眼前的风景更加生动,而运动员驭风破浪的矫健身姿也会给人运动之美的愉悦享受。观众可以很放松地在岸边看比赛,肉眼看不到的细节往往可以通过场边的大屏幕来弥补。
本届奥运会,比赛场地设置将尽量靠近岸边。观看比赛时,观众可以带上国旗,当自己喜爱的队靠近时,可以放声呐喊为其助威。
帆船帆板级别简介
女子单人艇——LaserRadial级
LaserRadial是Laser协会的一个级别,适用于青少年或者女子运动员开展训练与竞赛活动。除了桅杆略短和帆略小之外,其他方面同激光标准级完全一样,可以视为向激光过度的一个级别。
主要数据为:长423米,宽142米,帆面积576平方米,船重59公斤。
男子单人艇——芬兰人级
稳向板型,长45米、宽151米、帆面积10平方米、船重145公斤。
芬兰人级首次进入奥运会1952年。它是在1949年芬兰国家帆船协会为筹备即将在本国举行的奥运会而发动的一次帆船设计大赛中产生出来的船型,设计者是瑞典人RichardSarby。要求选手的体重大一些。
男子公开级——激光级
稳向板型,长423米、宽142米、帆面积706平方米、船重59公斤。
该船是由加拿大人布鲁斯荷比设计,60年代发展起来的项目。首次进入奥运会是1992年。目前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开展。最初是作为娱乐型船设计的,多在周未的休假中使用,后来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性的运动帆船。
男子双人艇、女子双人艇——470级
稳向板型,有球形帆,长47米、宽168米、帆面积126平方米\球形帆14平方米,船重115公斤。
首次进入奥运会是1976年。设计者是AndroCorno。1986年的釜山奥运会首次引入女子470级的比赛。470级在世界上开展较普遍,船的操控性能很好。
女子龙骨船——鹰铃级
三人操纵,龙骨型帆船,长635米、宽173米、帆面积14平方米、船重200-230公斤。
该船适合于女子或青少年开展活动。由挪威人JanLinge于1967年设计。Yngling是年轻人的意思。当时是为他自己14岁的儿子设计的一条龙骨船。该级别在北欧地区较为普及。2004年雅典奥运会被列入比赛项目。
男子龙骨船——星级
二人操纵,龙骨型,长692米、宽173米、帆面积269平方米、船重662公斤。
星级是资格最老的奥运会项目。1911年美国人WilliamGardner设计,1932年被列入奥运会(洛山矶)比赛项目。该船的特点是有一个较小的船舱,帆较高,桅杆长。该船较大的帆面积和调整的难度需要选手具有高超的技术经验和较大的体重。
男子帆板、女子帆板——NeilPrydeRSX级
主要数据为:长279米,宽093米,重13公斤,帆面积为85和10平方米。
多体公开级——托纳多级
双人操纵,双体船,是直线速度最快的奥运会帆船,长610米、宽305米、帆面积218平方米、船重140公斤。
首次进入奥运会是1976年。设计者是英国人RodneyMarsh。驾驶双体船与单体船的要求不同。顺风行驶时操纵好坏带来的速度差异很大,在浪中航行较困难。
双人公开级——49人级
双人操纵的新生代高速帆艇,长499米、船宽17米,含侧支架宽299米、帆面积592平方米(含球形帆)、船重125公斤。
首次进入奥运会是2000悉尼奥运会。49人级是在澳洲18英尺级帆船的基础上开发的项目。最高航速可达25节(每小时46公里)。该船具有超大的帆面积,操纵起来有较大的难度。船体两舷各有一个伸出来的侧支架,以便乘员获得更大的压舷力距。
帆板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国际级运动健将
奥运会前八名或世界锦标赛前六名获得者。
运动健将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运动健将称号。
1在奥运会或世界锦标赛中获得前十名者;在亚运会或亚洲锦标赛中获得前三名者;
2在五个以上国家参加的国际邀请赛中获得第一名者;
3在全国锦标赛中获得第一名者。
一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
1参加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者;
2在亚运会和亚洲锦标赛中获得第四至六名者,在三个以上国家级队(6名以上运动员)参加的国际邀请赛中获得第二至三名者;
3在全国锦标赛中获得前三名者。
二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
1在全国锦标赛中获得第四至六名者;
2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比赛中获得前三名者。
三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三级运动员称号。
1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比赛中获得第四至六名者;
2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的地、市一级比赛中获得前三名者。
帆船帆板健将
第一代帆船运动员王志敏
在时间的长河中,2001年7月13日,永远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个日子的到来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对青岛意味着什么?现在,人们只能自己去感触。
奥运会已经给北京、给中国带来了许多改变;奥帆赛也给青岛、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许多改变。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后,也许历史带给我们的会是一种更大的震撼。
2001年正式成为奥帆赛举办城市后,青岛从2002年开始将申办成功的光荣转化为了实际行动,开始为奥帆赛筹备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2001年7月13日晚,申奥大厅,在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狂喜,激动地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王志敏,这位一辈子都与帆船结缘、并且第一时间将申办奥帆赛的消息带回青岛的老人、青岛崂山邹家帆船俱乐部的总经理,也身在其中。“当时那种激动是欲哭无泪的感觉,感觉整个人因为激动而有些发呆,太兴奋了!”这是现在68岁的王志敏对当时场面的回忆。
王志敏的激动有两个理由,首先是为北京申奥成功,青岛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城市。就在同一天,由青岛市政府、国家体育总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以及由她和丈夫创办的帆船俱乐部共同承办的第39届OP帆船世界锦标赛在青岛正式开幕。
OP世锦赛盛况空前
第39届OP帆船世界锦标赛原定的开幕时间是2001年7月22日,为给北京申奥助威、也为圆自己的一个梦,王志敏特别向国际OP帆联申请,将开幕时间提前到了7月13日。
“从我自己的角度讲,对于北京申奥能否成功抱着一种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申请将第39届OP帆船世界锦标赛的开幕式放在7月13日进行,一方面是为北京申办奥运会助威,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作为一名老帆船工作者,如果北京申奥没有成功,这一比赛的举办,会填补我心中的一些遗憾。”王志敏这样解释将第39届OP帆船世界锦标赛开幕式提前到7月13日的原因。
2001年7月13日,第39届OP帆船世界锦标赛在白天开幕,当晚,北京在莫斯科申奥成功。一直到现在,王志敏都认为2001年是自己人生的一个高潮。
从7月13日开幕到22日闭幕,10天的时间内,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运动员云集青岛,创下了OP帆船世界锦标赛的一个新纪录。尤其是在正式成为北京奥运会伙伴城市后,作为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地的青岛,借OP帆船世锦赛的成功举办,向世人展示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白帆”的美丽风光,展现出了承办国际赛事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名中国的老帆船运动员,让王志敏欣喜的还有中国运动员的成绩,中国队获得团体迈阿密杯第四名、团体总分第二名,中国的朱晔获得男子个人挑战第二名、徐莉佳获得女子个人挑战杯冠军。
视2001年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高潮,不仅是自己的帆船俱乐部承办了这届OP帆船世锦赛。更是因为青岛正式成为奥帆赛举办城市,有王志敏的牵线搭桥,才让青岛有了与奥帆赛结缘的机会。
让青岛与奥帆结缘
王志敏,我国上世纪50年代的第一代帆船运动员,在1986年和同样是我国第一代帆船人的丈夫邹成传成立了青岛崂山邹家帆船俱乐部。1991年,俱乐部成功地承办了亚洲OP级帆船锦标赛。在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中心和中国帆船帆板协会的全力帮助和青岛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俱乐部在2000年又成功地争取到了2001年第39届世界OP级帆船锦标赛的举办权。
1998年底,为申办第39届OP帆船世锦赛到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中心汇报情况时,王志敏碰到了秦皇岛市市长一行十一人来水上运动管理中心送交申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材料。
凭着一个老运动员的多年体验,王志敏认为在中国,青岛的海域和码头设施是最适合搞帆船比赛的,无论城市设施还是帆船基础,青岛都当之无愧地应当成为奥帆赛举办城市。更为关键的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奥运会项目,王志敏深知这样一个比赛放在青岛举办,会给青岛带来什么样的改变。“1989年亚洲帆船锦标赛和1990年亚运会帆船比赛在秦皇岛举办时,我都在那里参与竞赛组织工作。秦皇岛的城市设施与青岛差距很大,但两次比赛中人们看到的是秦皇岛一年一个样。申办奥帆赛,青岛再不争取,以后就没有机会了!”这是王志敏当时的感受。
带着这样一条宝贵的信息,王志敏从北京匆匆返回青岛,并立即向市政府、市体委有关领导作了汇报。不仅如此,王志敏还给时任市委书记的张惠来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列举了各国对申办奥运的重视和举办奥运会给一个城市带来的推动作用。
对青岛的热爱、对海洋的热爱,让王志敏在掌握信息后及时向政府部门、向市领导汇报。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内,青岛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部门为申办奥帆赛付出了大量努力。
同时,第39届OP帆船世锦赛的主办权荣归青岛,也让大量国际帆联官员有机会了解青岛,认识青岛,这对于青岛申办奥帆赛起到了重要作用。1999年10月,时任国际帆联主席的亨德森先生来青岛考察,当即表态支持青岛申办奥帆赛。对此,秦皇岛在事后提出抗议,既然国际帆联主席来中国考察,为什么只考察青岛,不考察秦皇岛,亨德森的回答是,到青岛考察是因为青岛要申办第39届OP帆船世锦赛。在青岛申办奥帆赛的过程中,亨德森的表态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001年7月13日,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青岛也正式成为奥帆赛举办城市,青岛几代帆船人的梦想终于成真。镜头闪回到青岛申奥大厅,王志敏怎能不激动、不欣喜?在青岛正式成为奥帆赛举办城市时,其中也有她的一份付出。
为打造帆船之都助力
面对记者,再度回忆起2001年的一个个场景时,王志敏仍然难掩内心的激动。在王志敏眼中,那一年的成功不仅是成功承办了第39届OP帆船世锦赛,不仅是因为奥帆赛落户青岛有自己的一份付出,同样让她感到自豪的一点是,那一年OP帆船世锦赛的举办,为她创立现在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1990年亚运会举办时,所用的帆船器材就是青岛崂山邹家帆船俱乐部的工厂生产的,但在1990年后,自己的帆船生产工厂就基本停止了生产。在2001年承办第39届OP帆船世锦赛时,王志敏遇到了很大的经济困难,为了节省资金,几乎倾家荡产的她不得不重新启用自己的工厂生产比赛所需器材。也就是从这一年起,邹家帆船俱乐部生产帆船的工厂再也没有停止过生产,他们生产的帆船目前已经达到国际顶级水平。青岛市启动“千帆竞发计划”所用的帆船就产自现由王志敏儿子负责的工厂。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从事帆船运动,王志敏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帆船、离开过对帆船的关注。青岛成为奥帆赛举办城市,王志敏一直在关注着奥帆赛筹备的进展。“在我见过的所有帆船比赛中,青岛奥帆赛的组织筹备工作超出任何一次,青岛奥帆赛肯定会举办成功。作为一名老运动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中国运动员在这次比赛中出好成绩,夺金牌拿奖牌。希望青岛能借奥帆赛,真正实现打造帆船之都的梦想。”王志敏说。
中国第一个帆板世界冠军张小冬
张小冬,17岁开始从事帆板运动,19岁入选国家队。在1984年第11届世界帆板锦标赛上,她一举夺得女子长距离赛和三角绕标赛冠军,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她又勇夺帆板女子A390级亚军,为整个亚洲实现了奥运水上项目奖牌零的突破。
张小冬祖籍是山东昌邑人,出生在广东湛江,在湛江长大。初中的时候,她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运动员,拿好成绩,张小冬喜欢游泳、篮球,最擅长田径的投掷,曾经是湛江市中学生运动会铅球纪录的保持者。1981年广东省射击队到湛江选队员,因她是学校的运动高手,老师让她去参加,结果射击没选上,但却被帆板教练选上了。
运动生涯
1981年11月,张小冬正式开始了她的帆板运动生涯。
1982年,张小冬到青岛参加在汇泉湾举行的练习赛,取得第2名。1987年六运会后,张小冬曾有过退役的打算,但听说女子帆船将在1992年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就坚持了下来,并勇夺银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