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乒乓球技术
乒乓球是一种意识、智力、体力相结合的竞技项目,要学好它,必须有一个入迷式的热爱,再加上刻苦练习,不耻下问,并理论结合实际,相信会有较大的收获。
乒乓球有各种各样不同打法,还有多种战术。不管是甚么打法,战术如何变化多端,乒乓球技术离不开四个基本因素,那就是:力量、速度、旋转和落点。
力量作用于球,是通过球的前进速度和旋转强度表现出来的。
如果你在进攻当中猛力扣杀,使对方接不好,那么你就要打得有力量。
如果你是在加强旋转的强度,无论是制造上旋或下旋,那么你一定要用力磨擦球。
为了尽量减少对方的准备时间,你必须抓紧时间,争取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把球回击到对方的台面上,使对方措手不及,这就速度。
为了增加对方还击的难度,还可以制造各种旋转球,迫使对方回球失误后”出机会”球,这就是旋转。
乒乓球台不大,要使自己打过去的球更具威力,必须要调动对方前后、左右的移动或奔跑。因此,需要讲究落点。
所以说,力量、速度、旋转、落点是乒乓球技术的基本因素。
技能练习优先
乒乓球技术中存在种种的问题,想来可以归根结底地说以下几句话:第一句话是:练的不够。第二句话是:少练而无法体会;第三句话是:无法体会不能对解释心领神会;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足够的时间、方便的场地和适合的练习对手。即技能学习不能保证。
解决问题的策略:打球(不管比赛还是练习)时,留意每一板球,要记球,要试图分析并尝试解决。不要怕在改正技术动作中出的错,进步往往就从这开始。业余乒乓球爱好者要学会在有限条件下使自己技术提高效果最大化。
纠错过正
乒乓球比赛或练习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知道错,但往往又改不了或改的不彻底。怎么办?
告诉你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如果接发球经常从一侧出界,你就想法子让球从另一侧出界,如果经常下网,你就想法子让球出界,如此等等。试一试,多体会肌肉感觉,简单用头脑,让动作告诉你另一个极端事实,或许会使你对技术动作的使用有豁然开朗的感受。这就是所谓的纠错过正论。
死线活练
从形式上看,在乒乓球技术练习一些内容上,国家队员和一般业余练习者基本一样,如正手斜线对攻技术练习,双方站在右半台对打斜线。国家队员一次打个三、四十板,业余练习者也差不多。但事实上国家队员和一般业余练习者在这个内容的练习上存在很大差别,他们是形同神异。
神异之处是:在定点、定线的上旋击球中,前者击球有若干主动的变化:力量方面的轻、中、重变化,以及相应的击球动作大小的变化;击球时间方面的上升前期、高点期和下降前期变化,以及相应的步法在近台、中台和中远台之间移动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为了适应比赛的需要,是积极主动去提高用不同动作处理不同来球的能力。练习形式看似是一条“死线”,但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可以赋予它“活练”的内容。而这样做的目的就使练习内容更接近比赛的实际。达到练约等于战,而不是练于战几乎无关。
技术能力提高方法之一:就是在任何一条单线练习做到“死线活练”。
张弛有度
“击球动作紧张僵硬”、“发力击球时却无力”、“拉弧圈球拉的不转”等等,都技术动作学习中常见问题。
一般的说法是初学打球动作不熟,如果练了一段时间还是如此呢?是力量不够,如果增加了力量练习还如此呢?是摩擦不够,如果注意了摩擦动作还是如此呢?
细想一下,问题症结是出在对技术动作在张弛关系的处理上。引拍紧张不能够给挥拍发力提供动力支持,发力和摩擦效果自然就差;引拍紧张导致重复性动作僵硬和失调。
解决的策略:引拍时肌肉要适当放松(可能不习惯,使击球的失误有些增加,可值得你去做),挥拍击球时加速发力。这一引一击,一松一紧,使得动作有节奏和舒展,击球的良好效果就会显现。
更重要的是:僵硬的击球动作和紧张过度的心理关联,击球动作的张弛有度则和心理的张弛相呼应,张弛有度对技术在比赛中有效运用非常重要。
提高速度
乒乓球比赛中“快”是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怎样才能使球速快起来呢?
1了解提高速度的原理。
(1)还击球前所需要的时间:从球从台面弹起,至运行到运动员球拍回击出球瞬间止。
(2)还击球后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这段时间是指从球离开球拍的一瞬间起,到球落到对方球台瞬间止。
提高击球速度就是要设法缩短还击前所需要的时间和还击球后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2提高击球速度的方法。
(1)击球时,站位尽可能靠近球台,以缩短回球时间所需的时间。
(2)击球时,尽可能加大击球力量和尽可能地减少飞行弧线高度、缩短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3加强旋转。
速度和旋转已经成为乒乓球技术发展中两个重要问题,谁能把两者结合好,谁就能在比赛中处于优势地位。如何才能制造出强烈的旋转球呢?
(1)了解旋转产生的原因。
①球的力臂越大,摩擦力就越大,球的旋转就越强,反之则弱。
②在球的力臂相等条件下,击球力量越大,旋转则越强,反之则弱。
③球拍粘性越好,摩擦力越大,因而旋转越强,反之则弱。
④球拍部位愈靠下部则半径越大,触球点的线速度也越大,旋转也越强。
(2)加强旋转的方法。
①击球时,尽可能加大作用于球的力矩。
②用线速度较大的球拍部位击球。用拍的顶端部位击球,有利于加强球的旋转。
③改进球拍性能,适当增大胶皮的摩擦系数。
4增大力量。
击球力量是加大球的速度和旋转的基础,怎样才能增大击球的力量呢?
(1)了解增大击球力量的原理。
①在速度增加在先的情况下,加速距离越长,球拍所能达到的瞬时速度越快,力量也越大,反之则弱。
②加快挥拍速度,因为在加速距离相同情况下,如果加快挥拍速度,则击球力量大,反之则小。
③使击球点尽可能远离身体,使击球动作半径长一些。当转速一定时,半径越长,速度越快,力量则越大,反之则小。
(2)增大击球力量的方法。
①击球前,使击球点适当远离身体,并保证有一个适当的加速挥拍的距离。
②击球前,肌肉要是当放松,便于拉长的肌肉在击球时快速收缩。
③击球时,要使挥拍速度达到最快,使力量充分作用于球体上。
④提高手臂及全身的速度力量素质。
判断
正确判断是接好发球的首要环节。判断上不出现较大的偏差,才能谈得上更好地运用接发球技术,避免有浑身解数,但由于判断不准而发挥不出来情况的经常发生。
1对旋转的判断。
乒乓球发球中常出现的旋转主要有左、右侧上下旋,转与不转。通过发球者利用各种发球方式,将这些旋转性质表现出来。如正反手,下蹲等。在判断旋转性质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板形:一般情况下,发上旋球时,板形都比较竖,下旋球比较平、斜,这种特点与发球时要接触球的部位直接发生关系,因为发旋转球和不旋转球时,接触点比较靠近球的后中部;而发上旋和下旋时,向中下部和底部摩擦才可能比较转;
(2)动作轨迹:发下旋和不转球时,球与球拍接触的一瞬间,手腕摆动的幅度一般不是很大,并时常与假动作相配合;在发上旋和下旋时,手腕摆动相对大一点,这样容易“吃”住球,动作也比较固定,击球后常有一个停顿,即使加上假动作,也不会像发侧上旋和不转球那样连贯;
(3)弧线:上旋球和不转球的运行一般比较快,常有往前“窜拱”的感觉,发短球时容易出台,弧线低平;下旋球运行比较平稳,弧线略高,短球不易出台;
(4)出手:发上旋球和不转球一般出手比较快,并且突然,动作模糊;下旋球的出手相对要慢一些,因为要给球以足够的摩擦时间,才能使球产生强烈的下旋效果。
(5)分布:在接发球时,不断琢磨发球者发出球的旋转性质的随机分布和习惯也是重要,特别是在判断不清时,如在一轮发球中,发球者一般有几个转的,几个不转的,几个侧上,几个侧下,通常都出现在一轮中,以及开局爱发什么样的球,关键球如何发等等。毫无疑问,面对当今世界乒坛花样翻新,变化莫测的发球技术,接发球者的猜测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想把每一个球都得清清楚楚,就不太实际了。
2对速度和落点的判断。
(1)对长球的判断:一般情况下,发球者如果想把球发得很长,第一落点多在自己本方台面的端线附近。如果力量差不多,球的运动速度,侧上旋和不转球明显要快于侧下旋和下旋,如果是发侧上,下旋斜线长球,要注意球的第二弧线有侧拐特点;如果是直线长球,要特别注意平推过来,或者是略带外拐的球,因为这种球除了有很快的速度外,容易发出线路比较直的球,客观上曾加了球的角度,给接发球者造成较大的难度;
(2)对短球的判断,由于发球者想要把球发短,手上就不能发很大的力量,要收住一点,所以,短球较难发挥速度的优势,比较多是考虑的落点和旋转。在发短球时,第一落点一般距球网较近,可根据这一特点判断来球的长短。在接短球时,要特别注意手不要过早的伸入台内,以免侧上旋短球的第二弧线往前“拱”,顶在板上,使手上失去对球的控制,以及来球可能是“伞三角”位置,球是从靠近球网的边线出台,手来不及拿下来,对不准球。
运动员体能训练
速度、力量、灵敏和柔韧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各专项运动员,除须全面发展上述素质外,还要发展各专项所必须的身体素质。乒乓球运动技术动作主要有:正手技术动作——拉、冲、打、挑、搓(削)等,反手技术动作——拉、打、冲、拨(推)、搓(削)等,以及与之配合的各种步法移动。要很好地完成这些技术动作,就必需具备良好的专项速度、灵敏、力量以及耐力素质。要使专项速度、力量等素质真正符合每一项技术动作的需要,就必须注意所选用的专项身体训练内容的动作结构、肌肉用力形式要尽量与之相似。乒乓球技术动作肌肉用力的顺序是,从人体总重心的近端始发用力到远端用力终止。只有这样才能使专项素质练习发挥实际效果,才能更好地促使技术的提高。实践表明:运动水平愈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愈高。只有明确哪些是乒乓球运动员所需要的专项素质,才能在训练中做到有的放矢。
发展专项速度和灵敏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