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比赛中,要求判断快、反应快、起动快、摆臂快和移动快,动作和方向变化大,只有如此,才能在快速而又复杂多变的比赛中,掌握住每个有利时机,夺取主动及赢得胜利。这就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专项速度和灵敏素质。
乒乓球运动中所需要的专项速度是指出球时的摆臂速度和为了取得适宜角度迎出半球而移动身体的速度,即非周期性的单个动作速度。它与短跑速度及其他速度有明显的区别。
乒乓球运动员所需要的灵敏,是临场比赛时随机应变的能力,即快速反应能力。据研究测试:来球在空中运行时间一般是03~05秒,在这一瞬间应判断出球的速度、落点及旋转性能,并根据对手的站位迅速决定对策,这就需要具有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能以变幻莫测的战术,以又快又巧的手法,乘虚一击而取胜对方,就是灵敏素质的具体表现。速度训练的方法:各种跑的专门练习、各种起跑练习、短距离跑、顺风跑、各种球类比赛、攀岩比赛、搭帐篷比赛、炊事比赛、整理帐篷比赛、速度性活动游戏等。灵敏素质只有在技术、技能掌握熟练之后才能表现出来。因此,要求反复苦练基本劝,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这样就会熟能生巧,随心所欲了。
在发展灵敏性的同时,要提高速度素质,还需有力量和柔韧作保证,才有可能充分表现灵敏素质。
从上述可以看出:专项速度和灵敏是乒乓球运动本身所要求的,而在实践中首先得到发展。技术水平不同的运动员,其速度和灵敏素质有所差别,技术好的运动素质也好,运动素质越好,也越能促进技术的发展。
锻炼相应的耐久力
乒乓球运动是球类运动中的个人对抗项目,一般大型比赛,要持续几天,一天要打数场球,而且越到比赛后期越是紧张激励,加上现在改用大球后,回合增多,体力消耗也越大,因而对专项耐久力的要求也越高,也就是要求这种耐久力能满足最后一天最后一场的需要。在比赛中,常会看到一些运动员因专项耐久力不好,在比赛后期降低了攻球速度或动作迟缓,从而影响比赛的胜负。所以,相应地发展专项耐久力,也是乒乓球运动员特点所决定的。
另外,乒乓球运动员所需要的耐久力,是一种强度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并与速度和灵敏紧密结合着的专门性耐久力。假如开始几场或后两天的速度灵敏好,而后几场或几天的速度灵敏不好,就会大大降低比赛的成绩。
耐久力训练的方法:一般采用徒步旅行、竞走、长距腐走跑交替练习、变速跑、越野跑、障碍跑、负重跑、沙滩跑、逆风跑、间歇训练,长时间滑冰、滑雪、游泳、划船、骑自行车,反复登低山、负重行军等。
耐久力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1)耐久力训练是长时间的比较艰苦的过程,因此必须培养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精神。
(2)在耐久力训练中,要改善肌肉活动(收缩与放松)的协调性,可使机体用最少的能量来完成更多工作,即所谓的出现省力现象,这样才能延长工作时间。
(3)耐久力训练的形式要多样化,注意循序渐进和运动的特点,进行集体配合和个别对待的训练。
常见损伤及处理
乒乓球运动是集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运动,是智能、技能、体能三者兼容以智能为主的运动项目,特点是速度快、变化多、击球技巧性强,运动兴趣易于激发。乒乓球作为“国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活力、健康和友情,我们应该感谢她!但打球过程中,由于由于其速度快、变化多,故运动量也是较大的,经常会导致关节或某些部位受伤,尤其以腰背部及上肢运动为主,如果长期超负荷的进行此项运动就难免会对相关部位造成损伤。下面,下面介绍一下在打球中会经常遇到的几类损伤以及损伤后的防治措施,仅供参考。
腕部损伤及防治措施
常见损伤原因。腕部主要由8快形状各异的小骨做成,鉴于这个解剖特点,我们的手腕才可以作出如此灵活的各种动作,也正是因为小骨多的原因,因此也是容易导致腕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手腕的活动范围较小,当击球时,整个手臂起到速度杠杆的作用,手腕快速做出内旋外展动作,如果腕关节灵活性不好或腕关节力量较差则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防治措施如下。
1作好腕部的准备活动。
2养成使用(护腕)护具的好习惯。
3不要发“死”力。
4轻度损伤时,腕部出现疼痛、活动受限、肿胀等症状。48~72小时后,用中药熏洗,适当按摩,促进淤血吸收治疗效果好。重度损伤时在执业医师指导下施治。
腰背部肌筋膜炎
筋膜是一层较薄的结缔组织,广泛包绕于肌肉表面,包绕腰背肌的筋膜是很厚的深浅两层,腰部筋膜及其下分布着脂肪组织、血管和神经。腰背肌筋膜炎是指筋膜、肌肉和肌腱附着区、脂肪、血管和神经等组织的病理改变。乒乓球运动时,腰背部随着球拍的挥动要完成前屈、侧弯、旋转等动作易造成腰部肌肉损伤。其主要症状是腰部酸痛、沉重,运动中及运动后症状明显,腰背部劳累后症状加重。主要预防及治疗方法:调整运动量、运动时佩带支具、损伤部位的按摩、理疗、封闭、针灸,较严重的需手术治疗。
肩袖损伤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乒乓球运动是以肩关节的活动为基础的运动,因此,也较易损伤肩关节。冈上肌、肩胛下肌、冈下肌及小圆肌的肌腱止于肱骨大小结节及部分外侧肱骨颈部,好似上衣的袖口,故称肩袖。它有悬吊肱骨,稳定肱骨头,协助三角肌外展上臂的作用。肩袖是肩关节活动中的解剖弱点,特别在负重时。在乒乓球运动中提拉、扣杀、削球等动作,上臂需反复内旋、外展,如长期大量运动或急性伤时均可造成肩袖损伤。主要症状:损伤后的肩痛,其次是肩部活动受限制,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主要预防及治疗方法:调整运动量,加强上肢肌肉的训练,根据病情轻重可用固定、封闭、理疗或手术等方法处理。
膝关节的损伤
常见的损伤原因。据统计,在各类损伤中,膝关节的损伤比率占30%以上,由于在打球过程中,膝关节始终处于半屈曲位,关节周围韧带处于紧张和牵拉状态(如绷紧的橡皮筋)。如果运动前膝关节没有进行适应性(或顺应性)训练,在突然过度牵伸时,就容易造成膝关节内外两侧副韧带的运动损伤。另外,膝关节损伤和运动员的打法有关,拉攻型和削球型打法的,下肢的活动范围大、幅度大且速度快,造成膝关节负担过重,故容易导致损伤。因此,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打法类型,也可以加强膝关节的锻炼以减少损伤发生,如通过站桩、蹲马步来加强股四头肌力量;通过压腿、劈叉来提高股后肌群的柔韧性。
防治措施。为了防止损伤,打球时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首先,训练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包括慢跑、关节的旋转及牵拉。其次,打球时不要单面运动,总是一个角度,老打正手或是反手,这是不平衡的运动,容易出现肌肉劳损。此外,通常半小时为一节比较好,但在休息的时候不能歇着,而应稍微走一走放松肌肉,消除疲劳。
髌腱末端病
乒乓球运动虽然以上肢运动为主,但步法灵活也是取胜的必须之法,无论怎样的技术动作都需配合以一定的步法,故长期大量的运动就会致膝关节劳损、疼痛。髌腱是由无血管的肌腱纤维构成的,腱围是指髌腱背侧与深筋膜之间的多层结缔组织,髌腱及腱围与髌骨连接处就是腱止点。髌腱腱围炎就是引起髌尖下极、髌腱附着带点、髌腱和腱围疼痛的病变。主要症状是膝关节痛,痛点在髌尖或髌腱处,半蹲、跑跳、上下楼时加重。主要预防及治疗方法:调整运动量,加强下肢肌肉训练,佩带支具保护,按摩、理疗。
跟腱
腱围炎跟腱是人体最大的肌腱,近端是腓肠肌、比目鱼肌的肌腱,远端止于跟骨后下方。在跟腱的周围是所谓“腱围”,它有很多层,每层都有独立的营养血管,各层间也可以滑动,以适应踝关节屈伸活动。跟腱的作用主要是跑跳,走路时提踵。运动员一次有力的踏跳或跨步,其力量可达780千克,所以跟腱所受拉力是巨大的,因此也就易损伤。乒乓球运动因为需要不停的移动步伐,扣杀等动作时还需以足踏地发力,所以如若运动量较大时,会造成跟腱局部损伤,出现跟腱腱围炎甚至跟腱断裂。主要症状:最初感觉跟腱在运动前后疼痛,准备活动后疼痛多可消失,如继续重复损伤动作,症状加重,以致走路甚至不负重的屈伸踝关节时也出现疼痛,晚期跟腱常出现棱形肿大。主要预防及治疗方法:减少运动量,局封,慢跑、理疗、手术治疗。
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是上臂前方的重要肌肉组织,呈棱形。其端有两个头,其中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经结节间沟下降。乒乓球运动中反复的提拉、扣杀、削球、弧圈球等动作,上臂前方的肱二头肌必须进行反复收缩才可发力,长期大量运动后易造成此疾病。主要症状:一次致伤或慢性病变再伤时,在受伤当时即有疼痛,随即疼痛加剧,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疼痛部位多在上臂前外侧。主要预防及治疗方法:如有出现早期冰敷患处减缓疼痛,后期可通过按摩、理疗、外用药物等方法处理,如出现脱位应及时至医院处理。
据一项调查显示:快攻型打法的运动损伤占总损伤数的2343%,运动损伤的发生多分布于上肢,其中肩部与腕、手部最多。因为快攻型打法的主要技术是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都是以快为主,扣杀是主要的得分手段,也是突出一个“快”字,在扣杀中集中全身力量,通过臂、腕、手击球,具有很大的爆发性,整个手臂起到速度杠杆的作用,此时肩部承受力量最大,位置稍有不当就可能发生损伤。手腕的活动范围较小,但此时也以最大限度的极快的速度内旋(反手则外旋),如果腕关节灵活性不好或腕关节力量较差也容易发生运动损伤。消球型打法运动损伤的发生占总损伤数的371%,多分布于下肢与躯干部,腰骶与膝部最多,削球型打法下肢的活动较多,且幅度较大,造成膝关节负担过重,常处于半屈位的膝关节在左右前后大范围的跑动中,呈现不稳定状态,损伤较易发生。削球型运动员还要利用转腰来获得回击球的时间和空间,这时如果腰部的柔韧不好,或对抗击群用力不协调也能导致运动损伤。
弧圈型打法运动损伤的发生占总损伤数的39%,损伤多分布在上肢和躯干部,腰部与肩部最为多见。运动员拉弧圈球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腰部肌肉用力的大小,握拍手同侧的腰部肌肉力量较弱或伸展性较差,都可能引起腰扭伤。接弧圈球时,手臂的动作是以肩为轴,以大臂带动小臂,此时肩关节是负担过重是造成肩部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各位球友在打球前千万要注意做好充分的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