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班主任,大都偏爱优等生,一味包容优等生,在中等生和后进生看来,就是班主任不公平、不公正的表现,同时也会滋长优等生的傲气,这样班主任也就得不到学生的尊重。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
优等生更要高标准严要求
李老师1994年7月从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担任了四个班的班主任。他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勤于钻研、勇于实践、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讲求工作艺术,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工作方法,取得了很好的工作实绩。
一、业务素质过硬——处处以身作则
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这将是多么温馨多么和谐的事呀!李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这一点。
李老师中文本科毕业,专业知识过硬,并且有很强的自学自修和钻研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吸取推动时代进步的科学知识,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工作以身作则,发扬艰苦奋斗勤于拼搏的精神。他以广博的知识和勤恳的敬业精神打动了学生,在学生面前树立了自己崇高的威信。
二、关心关爱学生——营造和谐氛围
在严爱优等生的同时,要做好以点带面的工作,也就是信任后进生,激励中等生。李老师认为:关爱优等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是聪明的,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的,放手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分配给他们适当的任务,放手让他们去独立完成,让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这种信任,就是老师对优等生的尊重与关爱。有了这种尊重与信任,优等生一定能找到自己的自信点,然后不断积累细小的成功,并逐步扩大成功,最后走向全面的成功。
如小梁同学无论做什么总比别人慢上一个节拍,经过细致观察,李老师发现该生虽做事缓慢,但还是比较认真的,字写得非常工整,考虑事情也很周全。但就是有些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抓不住事情的主干,分不清主次,所以往往做事容易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于是,李老师首先帮助他分清主次,并让他和优等生中的性急同学结成对子,取长补短。最后该生彻底改掉了陋习,学习也主动积极起来,高三毕业考试考出了理想的成绩。
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最容易忽略的群体。往往班主任对于中等生只是“带”,使中等生多是处于“放羊”状态,很少去重点抓。中等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他们往往用沉默来维持自己所谓的自尊。不参与,就不会做错,不会被人笑话。李老师善于抓住这类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动员优等生“一帮一”,结对子,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鼓励他们发挥优势,积极展示自己的才华,很好地促进了这类学生向优等生转化。
三、实施自我管理——培养团队精神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李老师总能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增强学生的主人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班级常规的具体内容每学期都根据班级的实际和学校的要求,及时地作出适当的调整,使其跟上学生、班级的变化,不断提高要求,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
1.建立值日班长制。按学号轮流来当值日班长,班中的事由值日班长全权负责,常务班长协助工作。值日班长负责检查当天的卫生、纪律,督促每一位同学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记载班务日志,检查班干部的工作情况。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级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团结。
2.民主改选班干部。
班级实行民主改选班干部,不仅为更多的学生当干部创造了机会,而且也让每一个学生有了自信,相信我能行。同时这样也能时时督促班干部把事情做好。李老师采取班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方法,班干部从同学中间选举产生,由学生自我推荐作竞选演讲,再由学生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这样既可以给更多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干部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班干部的职责是协助值日班长管理班级,负责文娱、体育、劳动、学习等各方面的工作,并记录工作情况。
3.事事落实到个人。
明确每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和责任,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可能在班级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作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李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建立了一套“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重点包括班干部管理制度、值日生管理制度和任务承包责任制度。在这种广泛的参与过程中,使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觉察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形成责任意识。
4.勇于迎接挑战。
李老师曾接手过两个有名的乱班、差班,班风学风差,学生打架、吵架是家常便饭,目无学校组织纪律,很有些无法无天的样子。李老师迎难而上,细心观察和调查,摸清底细,然后找学生逐一谈心,真正平等地和每一个学生对话,听取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意见,弄清每个同学的优缺点之后,认真推行民主管理制度,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好自己,然后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是其中的一个小主人,并支持和帮助每个同学实现自己对班级的建设性管理,让每个同学在成功中走向更大的成功。学生的主人公意识调动起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很好地发挥,最后这两个班均成为优秀毕业班,分别在各自的毕业会考中荣获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为高中部输送了大量优秀学生,李老师也因此两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
李老师业务素质过硬,班级管理公平公正,方法灵活多样,得体得理。班级民主气氛浓烈,为成功转化两个乱班、差班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建设者。
作为教师,大都偏爱优等生,也正因为这样,优等生的一些缺点往往被忽视、被掩盖、被原谅、被袒护。久而久之,优等生就形成一种优越感,只重成绩而轻视思想品德修养。殊不知小的缺点会造成大的隐患,最终铸成大错。一味包容优等生,在中等生和后进生看来,也是班主任不公平不公正的表现,同时也会滋长优等生的傲气,这样班主任就得不到学生的尊重。
李老师对于优等生从不过分宠爱,更不迁就,时时提醒优等生“既要学会做学问,更要学会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优等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阔,心理要健康。对他们要严格要求,警钟常敲,他们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谦虚谨慎,不断进步,逐步走向成熟。
比如唐同学,进入初中时年龄偏小,头脑灵活,特别好动,学习易满足,不踏实,还经常爱说话,影响班上纪律。李老师在表扬其优点的同时,严厉指出他的缺点及危害,并多次和家长沟通交流,对唐同学提出严格要求,共同督促,检查落实。最后该生终于走出了自满的怪圈,踏实勤奋了,在2005年高考中考出了理科619分的高分。
再如,他接初二某班时,有一部分同学,成绩不错,但行为习惯较差,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不注重思想品德的修养。他对他们除耐心的教育外,还通过学生的操行评语来严格管理,无论你是第一名,还是后十名,也不管你是否是班干部,均一视同仁,从不以成绩优秀来评定其操行的优秀。一学期结束拿通知书时,有一位家长看到儿子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而操行等级为“及格”时,不禁说道:“老师的要求真严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爱学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父母亲的温存,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李老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也不是宠爱,而是在向学生倾注爱的同时又以严字当头,对学生的缺点错误绝对不姑息迁就,这是他一贯的做法。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无不感染、影响着学生,身教胜于言教。作为一个班主任,工作责任心还体现在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孔子曾经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身体力行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他坚持每天早上提前15分钟到教室,每天晚自习提前30分钟到教室组织学生开展英语听力,每天晚自习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十几年如一日,他关心爱护学生,并把它当作一个教师的最起码的师德。
以柔克刚,用温情打动学生
当学习委员未评上三好生,一而再、再而三地耍脾气逞威风时,张老师采取了退让,但是这样并没能解决问题。后来他设身处地给他讲道理,深入地分析他的心理,触动了他的心灵,最后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
这里面既有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更有工作艺术性的问题。在工作中遇到学生顶撞老师的时候,班主任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要意气用事,更不能采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方法。
每一位班主任所带的班都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开花,所教的学生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不能把德育架空,不能把德育作为“独生子女”来对待,德育与智育应该是水乳交融的。
张老师借鉴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经验,在教学工作中采取了以下四种方法:
一、惩罚——不需要语言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中巧妙地处理过这样一件事。考完试之后,一个学生拿着自己的试卷要求陶先生将99改成100。陶先生仔细看了一遍试卷后,什么话也没有说,将99改成100,只不过随手在一个字上点了一个小红点。许多年过去了,那个学生还时常回忆起这件事,并总爱说一句话,那个小红点点到了我的心里去,它教会我怎样诚实做人。原来陶先生点的那个字是被那个学生改过的。
面对学生错误的行为时,有时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会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然这个眼神、这个动作既包含着对孩子错误行为的责备、制止,更包含着对孩子的尊重与关爱。
二、表扬——也是一种最好的惩罚方法
在非洲一个土著部落,当族中一个人犯了错误时,这个人就要站到村子中央。族人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按长幼次序站好,把犯错误的人围在中央。
惩罚不是辱骂与拷打,而是每个人都来说一说这个人的优点或长处,而且所说内容不准重复别人。
表扬不仅可以帮助犯错误的人坚定“自己还是一个好人,还是个被社会接受的人”的信念。同时,还可以加深自己对错误的认识,更有利于其悔改。
三、不问——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一位著名教育学专家在一次报告会上讲过这样一件事:他的女儿上初中时,每天早晨起不来,以至于他和他的夫人每天总要三番两次地喊。那一天,他决定改变策略。他买了一个小闹钟给他的女儿,并且告诉她,从第二天起不再喊她起床,迟到及由其引起的一切后果自己负责。果然,第二天女儿在闹钟的提醒下早早地起了床。
生活中,有些常规的事、习惯的事,做父母或老师往往包办太多。其实,太多的事,我们可以不问。
四、顺应——让“错”成为一种教育资源
现今英国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迈克劳德的作品。当年迈克劳德还是一名小学生的时候,由于对狗的内脏好奇,很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就杀了一只狗。而这只狗恰是校长的宠物,校长决定给迈克劳德处罚,罚他画两幅图。这两幅图就是现今博物馆收藏的两幅图。迈克劳德后来成了一位有名的解剖学家,得益于校长对他小时侯好奇心的保护和引导。后来迈克劳德和医学家班廷一起发明了治疗当时的不治之症——糖尿病的新疗法,这就是胰岛素治疗法。他们因此而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奖。
惩罚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首要的是冷静下来,分析孩子错误行为的心理及动机。而不是好心办坏事。
我们认为正确的惩罚,不是为了“治”学生,而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树立一种责任感、一种自信心、一种健康的心理。惩罚教育要以尊重和关爱为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情感;惩罚不是讽刺挖苦,不是体罚,不以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为目的,而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促使学生汲取教训,更好的健康成长。
惩罚的方式、手段、力度应该经过学生讨论通过,教师只能依规则实施处罚。这样,处罚规定实际上就变成了一种契约。遵守契约规定就是兑现自己的诺言,违约则意味着未守信用。因此,对这种惩罚,“违约”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惩罚所取得的结果是有过失的自然后果,而非强迫学生接受的惩罚。这种惩罚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良性发展,有助于学生对自己错误的正确认识,减少本能的抵抗情绪,还有助于增强学生为自己过失而负责任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天,张老师回到办公室,刚坐下,一眼看见桌子上有一封信。拆开一看,是小李的辞职书。信中写道:“张老师,今天我郑重地向您提出辞职,因为我不称职。我想同学们并没有把我当作班干部。作为一个学习委员,连三好生都评不上,难道说称职吗?您必须答应我辞职,不要对我讲些不该辞职的话。这样的结果我接受不了,我甘心退出。现在,我只求您为我做这件事。”署名是小李。
学习委员小李落选了。应该说他是个好学生,品德好,学习成绩在班内名列前茅,在如何搞好全班学习上也尽职尽责。他最大的缺点是有点傲气,而骄傲最容易脱离群众,这次落选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