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造就了开放融合的文化天性。交流合作、包容融合也就成了美国文化的一个特征。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形成了这个国家独特的开放文化。美国不仅不排挤外来文化,相反非常重视各类文化的交流。在美国有很多独立规划的外国移民的小镇,中国城、韩国城、日本城、墨西哥城等,还有前面提到的丹麦村。这些小镇都保留着它们原有国度的文化。中国城比较多,很多城市都有中国城,里面的建筑都是中国式的,购物环境也与国内相仿,交易物品也都来自中国,餐饮也是以中国菜系为主。如今中国城不仅是华裔的聚集地,也成了非华裔人群的聚集地。每每去中国城购物或就餐,我都会看到很多纯美籍人在消费,很多人喜欢上了中国的餐饮和文化。除此,在文化活动的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了这个国家对外来文化的包容。
走进美国的综合性博物馆,总能找到中国文化的影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就有不少中国的文物精品、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如书法艺术品、绘画艺术品、雕塑艺术品、铸造工艺品,其中有些还是出自历代名家之手,甚至有的国内已经失传了。芝加哥艺术馆里也展出了我国不同时期的文物,有北魏、隋唐时期的各类石刻佛像;有唐代的银器、铜器及唐三彩藏品;有宋朝陶瓷、石枕;有西汉时期的各类铁器、鼎、油灯、香炉等;还有夏、商、西周时期的玉璧、编钟、青铜器等。不仅这些大的博物馆藏有中国的文物,一些偏远的不知名的小型博物馆里也陈列着中国的文物。我在一个叫岩石上的房子的景点,发现了不少来自中国的文物,其中有中国明清时期的家具,还有很多类似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里收藏的藏品等。我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它的价值以及这些文物的历史地位,但作为中国人对这些文物流失海外感到惋惜,同时,也有另一种发自内心的欣慰,深感美国对中国文化的包容。因为这些文物在这里既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又宣传弘扬了中国文化。这些博物馆藏品大都不是临时巡展,而是长期固定展示,用这么大的空间珍藏、展示中国文物,宣传外国文化,的确需要一种气量和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