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执悟
29140400000014

第14章 《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

《搞定》一书由美国戴维·艾伦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

如果一个人担任过几家公司的管理人员,又创办了行政管理培训公司,并且还被若干家大公司聘用为企业高级管理顾问。那他著作这样一本书就不足为奇了。

“搞定”,这个中文名翻译得很好,简单、明了,切中要点,至于副标题——无压工作的艺术,那就更具有广泛性和现实性。几乎所有人都在有压力的状态下工作,也都在寻找(哪怕是被动地寻找)无压或减轻压力的工作。如果能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仔细地阅读此书,我敢保证,任何人都将获益。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我经常为工作生活所焦虑,也太多地看到我的同事们为焦虑所困。某种程度而言,恰如此书描述的,焦虑是由于缺乏控制力、组织整理,缺少准备和行动不足造成的。

像实干家一样思考问题,像思想家一样付诸行动。

我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安排所有的时间而已。

如果要安排好时间,请先拿出一部分时间做思考。

没有思考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

如何对行动进行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

横向与纵向。这有点像我们工作中的面与点线的关系。“横向”控制是把你所涉及的所有行动都管理起来,保证毫无遗漏地执行。据现代管理技术研究,一位称职的管理者最适宜管理9-12个部门,也就是说,人的横向精力大约只有10件左右。而“纵向”控制是指针对每个具体的主题或项目进行的思考。比如,我在工作中就会经常碰到就某一项新政策、新问题进行线性思维或干脆请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商讨行动细节。愈是对未定性的讨论思考,愈是深入细致。

通常,大脑中纠结的问题数量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反比。

什么是横向管理工作流程的五个阶段?

1.收集一切引起我们注意的事务和信息;

2.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决定下一步行动;

3.对这些行动进行有效的组织整理;

4.通过回顾来确定下一步行动方案;

5.行动直至最终完成工作。

我这几年来,对上述五点的工作流程(也可称之为工作方法)是深有体会,尤其是“收集”,我对一切引起我的兴趣、注意的事情和信息特别好奇。从不同的信息来源,诸如文件、报刊、杂志、专题报道、网站消息、基层动态、检查反馈,一篇文章、一个报道、一则消息。有时,我会把诸如此类的信息积累起来,或复印、或摘抄、或专夹保管,然后结合自己工作特点,反复思量,直至化成自己的见解。这样就对林林总总的信息进行处理、选择,并且计划融入到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或开会、或学习、或布置工作、或组织研讨)。

现在说说影响成功收集的三个因素:

首先,尽可能将所有“悬而未决”的事情收集在你的“收集系统中”而非存储在你的大脑中;其次,收集工具(诸如电脑、笔记本、备忘录、文件专夹等等)越少越好,越方便越好;第三,必须定期“清空”(处理“悬而未决”)这些收集系统。

我们的工作环境或者说工作习惯,和欧美国家甚至于我们国内的大公司,或相当高层的高管们有所不同。我很羡慕他们有专职的秘书制,在秘书制度下,秘书本身就承担了管理者们的收集工具职能。而我们没有,我们不可能每个主任、每个行长配备一个秘书(相当高的层级除外)。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及时览阅文件,及时分派工作,不断和你的同僚商讨,不断地对分配给下属的工作进行跟进。这样,才能保证所有“悬而未决”的事项得到有效完成。

当你需要处理的事情远远超过了你的应付能力,你要做的便是相信你自己的直觉。

什么又是纵向管理工作流程的五个阶段呢?

我们可以把“纵向管理”理解为项目计划的管理与实施。

它包括:自然或计划模式,非自然或计划模式和应激式计划模式。我们经常会面对“项目管理”的情况,比如:做一次大而长久的宣传,推广两个新的产品,组织一次以前未有过的大检查,实施一项新的工程等等。面对这些工作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步骤来考虑:

1.定义目标和原则;

2.展望结果;

3.头脑风暴/集思广益;

4.组织整理;

5.明确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上述五点就是自然模式计划的顺序,而我们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听到“谁有好主意?”这类的提问。这类提问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到“好主意”。因为,提问的潜台词是,不是好主意就别说出来,如此一来,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的思考尚不成熟,也不清楚提问者心中有几分把握。这就是非自然计划模式。

所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所以,获得一个好主意的最佳途径是拥有许多的想法,而获得许多想法的途径是多听各种各样的建议,并从中挑选出最佳主意。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工作上的好点子经常在非工作时间蹦出来,而在工作时,最好的主意、绝妙的点子往往不会出现。说得通俗些,即在正规场合,如开会,上下级之间谈话,听取汇报,你能听到的,想到的都是面上的东西,规范的东西。有一则笑话说,开大会不如开小会,开小会不如不开会。因为,不开会讲的事比开会讲的重要;开小会讲的比开大会讲的重要。

学会控制项目

在我们的工作中,“项目”比比皆是,特别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小到一个会议的操持,大到三年发展规划,只要涉及面广,层次多,时间长,又有相当难度(这里的难度不仅指纯技术上的,更是指在进程中,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和唯一性)的工作都可称之为项目。

所以,让我们把超前的焦虑变成超前的思考和规划(温斯顿·丘吉尔语)。我们在平时必须要经常地准备工具、创造条件,对项目进行一些创造性思考,足以让你的工作领先于大多数人。“关键在于你要学会思考,并使思考的结果得到合理的管理。要培养一个好习惯,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高度集中精力,有预见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等到迫不得已时才行动”。

最后,掌握三个原则,使你轻松工作,无压工作。

原则一,养成收集的习惯。就我个人体会而言,学习是一种收集,交流是一种收集,工作本身的不同形式也是收集。关键是要将收集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整理后形成自我的东西。

原则二,确定“下一步行动”,当一个组织或团队习惯于将“下一步行动是什么”作为一个标准问题并坚持提出来时,那么自身的能力和工作效率就会发生显著的改善。因此,周工作回顾,月工作计划,就显得非常必要。

原则三,学会关注结果。严格地说,任何工作没有最终结果,只有阶段性结果。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地关注某一阶段的结果,并适时地予以评估。我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感到,我们缺少评估,缺少超前的思考,缺少长远的计划,因此,往往把阶段目标当成最终目标。而一旦新的情况出现,节拍就比较慢。

所以,在行动中保持领先的秘诀在于尽早开始行动。而尽早开始行动的秘诀在于,把复杂的大任务分解成易操作的小任务,然后立即实施其中第一项内容。

祝愿大家搞定工作,无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