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执悟
29140400000016

第16章 《粘住》——让创意更具黏性的原则

《粘住》一书是美国人奇普·希思和丹·希思合著的《让创意更具黏性》新版。由雷静翻译,中信出版社出版。

先说两个字,“黏”(读nián)和“粘”(读zhān)。前者更多地表示名词,如:这个东西很黏;后者更多地表示动词,如:我被它粘住了。

好吧,就从这个特性说起:为什么我们记住了这些,忘掉了那些。

首先,我们如何让自己的创意富有黏性?

有以下六条原则:

原则1——简约(simple)

原则2——意外(unexpected)

原则3——具体(concrete)

原则4——可信(credible)

原则5——情感(emotional)

原则6——故事(stories)

如果要设计一个广告(这是任何商品营销的重要步骤),就要遵守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找到核心,第二步就是用上述六个原则解释核心,而后分优先次序,把人们从决策带来的焦虑中解救出来,这就是先要找出核心的重要原因。

现在的媒体上,特别是电视中充满各类广告,我看了一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电视购物直销式,说尽商品的物美价廉;一类是广告式的,通过演员、故事、情景、情节、核心主题,再说出商品,最终都有贯串始终的广告语。广告语不在于多有逻辑,画面不在于有多美丽,人员也不在乎有多俊俏,但只要朗朗上口,妇孺皆知,不易忘记,大众受用的就都是好广告语。比如:今年过节不收礼啊,收礼只收脑白金。基本符合上述六个原则,迎合新年气氛,并且把商品的名字“脑白金”直接揳入广告词,你想不去买都不成。推销商品的广告如此,我在想开会发言,写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特别是讲座枯燥乏味的专业课,不精心组织不行,不讲究内容不行,穿插着讲些身边的事例,再引经据典,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此,才能吸引听者,提升共同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有了好奇心,接下去的工作就不难了。

“简约”有两个特征。第一是名字,名字要容易记,两个字、三个字最好,这似乎有些吻合中国人的姓名。如果名字长了,再加上拗口,再好的商品怕也少有人过问。第二个特征是:核心性和精练性。不能繁杂,想法中信息量越少,就越具有黏性。我时常想起莫泊桑的老师指导他写作的一句名言:你能用一句话描述一个人,使别人能在100个人中一眼就认出那个人。

世界上任何民族对自己的历史文化都有自己的传承方式,有的用童话,有的用谚语,有的用准则、戒律等等。我觉得都比不上中国的成语,一句“将心比心”,在外国谚语中,那就是长长的一句话,中国的许多成语,为什么会几千年流传,经久不衰,现在看来,恰恰是符合简约、意外、具体、可信、情感和故事的六大原则,你不得不服!

现在的企业都在强调核心竞争力,我们这样的银行业就更加强调了,但表述“核心竞争力”有不少口号性的定位: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好银行?财务最优?等等,不一而足,但觉得都不够全面,而你要说得全面,又不够精练与核心,不够反映出你这家银行的特征。

所以创意越是出人意料,就越富于黏性,信息传递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最基本的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方法是:打破常规。当周围人严肃刻板时,你的幽默吸引了别人注意;当别人都用八股文表述时,你用结论在前,再抽丝剥茧的讲述,引起别人的注意;一般情况下,本质上具有黏性的说法能够让人们感到惊讶并引发他们的兴趣。

我最近看到一则电视广告:讲的是一个在上课写作业时甩钢笔,将墨水甩到后面的女老师身上,老师一脸嗔怪,忽然,一大滴淡蓝色水滴包裹住女老师,老师一笑: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有奥妙!你看,这则洗衣皂广告符合“意外”的特征。

黏性创意最忌讳的是平淡无奇。

吸引注意力的最好方法是直接破坏人们已有的思维模式。

我们的一切抽象概念必然转化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因为,具体化的创意更容易被人记住。因为,具体的语言帮助人们理解新的概念,情景展现比死记硬背来得容易记住。

具体化使人难忘。比如我们工作中有年度计划、月度计划,这些计划中往往有目标任务,这些目标一般都用具体的数值或比例表述,这样既明确目标又容易记住。这样的目标具体明了,容易使大家协调一致。

如何做到可信呢?

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可能比数据更有说服力,但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权威人士或部门的统计数据。比如GDP,比如CPI,现在的可信度越来越低,老百姓关心的是住房价格、菜篮子——直接的货币购买力。所以,一般地说,可信度也来源于三个层次:第一是专家,第二是名人(或领袖级人物),第三是平民(或一个普通人的真实故事)。而很多时候,非权威比权威来得更可信。

我时常在想,有时,一个反面事例的可信度将大大超越正面说教的可信度。这几年,我时常拿大大小小的案例来提示案防的重要性和风控的艰难性,特别是对案例中的细节剖析,以支持我们的风险控制的核心观念。

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如果放在几个关系中作为比较,那么,数据的可信度才能被大大加强。前不久,我看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一位专家发言:经测算,一斤牛奶中的含钙量大约等于一头猪全身骨头中的含钙量。看起来没有具体的数据,但这种一斤牛奶和一头猪的数据关系比较是绝对的可信度。从那次节目播出后,我家牛奶的消耗量大增,而每周一次骨头汤无人问津了。

抓住情感。抓住人们的情感,抓住人们的兴趣,也就把你的需要“移植”到人们的心中。情感是感性的,数据是理性的。黏性创意的目的是通过把信息(包括其中的数据)变得“感性”吸引人们注意,从而引导人们的行为。还是回到早先的“脑白金”广告,逢年过节,人人需要送礼,很多人,很多时候,送礼已忘记了个性需求,而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潮流,一种模式,不送脑白金的反而会觉得不自在,这就是情感的力量。

要善于用故事来黏住听众的心。

事实上,一个好的故事,已包含了上述六个原则的全部。因为故事具有视觉、听觉、感性和理性的多重感受,具有模拟和鼓舞的双重力量。

如果我们一味地讲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可能会很难留下鲜明的印象。改用案例教育,从中分析案情、缺陷、漏洞、薄弱环节,从而引申出制度、执行、风控,这就具有黏性,同时又不易忘记。

我们工作时,不论午休还是闲谈,常常会围绕一个故事:或对制度政策的理解,或者是基层刚发生的一件事,进行讨论,使参与者把自己作为当事人,无论是好事、坏事,经过讲述、讨论、争辩,使这个故事深入人心,牢牢地黏在人们的头脑里。

所以,在创意的世界里最伟大的事就是——我们中的任何人,只要有正确的见识和正确的信息,就可以使创意具有黏性。

但我的体会是,要想使创意具有黏性,必须创造良好的环境,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更能激发黏性创意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