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执悟
29140400000023

第23章 《顺时养生》——藏在时辰和节气里的养生秘诀

《顺时养生》由海文琪著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在我研讨过的许多论述中医养生的书籍中,这本养生书是比较系统的,有理论且和天地人三才紧密结合的养生专著。凡事皆有巧合,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此类专著决非孤例,我的书柜中就有一套该出版社早在十年前就出版过的由张湖德、王毅夫主编的《黄帝内经》养生全书,分为四期,分别是情志养生、四时养生、经络养生和体质养生。其中的四时养生即和本书的顺时养生非常吻合。

此书用了一个“顺”字,极其精辟,道尽了中医养生的奥秘所在。人为万物之灵,天地造化,人再怎么有能耐,也逃不出天地阴阳、乾坤的命数,所以要顺应天地之变化,顺应四季之变化,顺应时辰之变化,顺应年龄之变化,甚至要顺应情志之变化,所谓顺天则昌,逆天则亡。这个“天”,我理解是大环境、大客观、大现实。

养生之道,源于周易,发于内经,长于武术,传承于道、佛、儒、禅诸家,很多人一读养生,就以为是道家所专长。据我考证,养生理论的发源是《易经》,儒、道均是从《易经》分流而下,自佛教传入中国后,此三派特长明显,儒家多为出世入俗,传文撰经,以教化民众,扶助帝王为重。佛家多为修身养性,练武强技。而道家则侧重于养生修炼。这又和历朝历代执政者重儒信佛抑道有关。执政者重之者,民众信之随之顺之;执政者轻抑者,则民众疑之弃之逆之。这是好理解的,于是道家诸派躲入深山冷谷,隐于云雾翠竹之中,潜心修炼,渐成体系。喜欢武术者大约都知道,武当派归属道家,而全真七子中的丘处机老先生,即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养生家。想元朝时代,比他武术高者多了去了,但养生上的造诣,恐怕无出其右。二十多年前,我曾在旧书摊上淘到一本丘处机的养生专著,当时年轻气盛,不屑研读,后来也不知借给谁了,现在再要寻觅,只怕作登天想。前几年出差去海南,在一道观中寻得《清静经》,方知道教中不独有《道德经》,《清静经》乃道家和《道德经》齐名。细细读来,觉得道家仿佛才是真正传承了周易的正脉,其他诸家已经异化,或称为发扬光大了。但佛家思想的随时、随地、随性、随缘是养生的精义所在。

养生分为积极养生和被动养生,积极养生者多为医家、武术家,尤其是中医和习练内家拳者,八卦与太极中蕴含了许多的养生要义,如绵绵不断、意气相连,如势不可用尽、拳不可使尽。但更多的是被动的养生者,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多病者,二是年老者,三是官商二界再无发展者,四是前三类的混合者。

养生离不开天时地利,每个时辰对应人体的一条经脉,每条经脉又对应人体的具体腑脏,死记硬背较难,但从一个“顺”字着手,就会变得容易,抓住主要的重要的东西了。如:子午二个时辰,最好处于睡眠状态,使人休养生息,因为子时对胆经,胆主全身生发,子时又为阴转阳之时,太阴过渡到少阳;午时为心经,心为帝王之主,全身只有心脏最累,且午时又为太阳转为少阳之际,更要使心脏处于轻度工作状态。又如:根据每人的身体特点,要知道着重保养什么腑脏,像我属于先天不足,就更依赖于后天的脾胃,那就坚持早晚摩腹,以肚脐为中心,从小到大,顺逆时针,来它个各一百圈。如果是肺弱者,会引起肠道不良,那就在早上起床时作全身自我按摩,由于是双手手掌根按摩自己的胸腹,古代传下来的一套“床上八段锦”,即是从头到脚的自我按摩(如果再加上一条干毛巾浴背,那就更好,刺激打通背部的督脉和督脉两旁肺、心、肝、脾、胃等大俞穴)。第三个重要的时辰为清早起床后,来一杯温开水(养生家又称阴阳水,即一半开水,一半为冷水),再习练一遍“八段锦”。我自己体会是,“八段锦”通常说是一种气功,实际上是一种佛家修炼的易筋经的简化形式,如果能加上“霸王开弓”和“犀牛望月”二节,就更有功效。

说起四季养生(节气养生太难了!非有理论功底,加上有时间,有环境,有恒心者难以习练),无非从吃、穿、行、居几方面入手,是常人稍加习练就能做到的。

说吃

人,作为万物之灵,最大的优点是能吃,但最大的缺点也是能吃,所谓:病从口入。现在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吃得太多、太油、太高(高脂、高蛋白、高糖)。看了养生书,才知道四季应该分别多吃什么,根据自身条件多吃什么。如春季养肝,多吃对肝脏有利的东西;夏季养心,可适当吃苦、凉之物;秋季养肺,则要选润肺驱燥之物;冬季养肾,要多吃温补肾脏的食品。如三高者,可在家中多用高度醋浸泡的生姜、黑木耳、鸡蛋,日常调理。当然最主要是改掉饮食中的三高摄入量,肺弱肠虚的可直接上药店购买现成的“念慈庵枇杷膏”之类的调补。冬季进补,多用温热之物,尤其许多人喜欢用膏方,膏方实际上男女皆宜,主要成分为阿胶、芝麻、冰糖,加上若干中药,调以黄酒熬制。但许多人怕吃后不消化、不吸收、发胖,其实是误解,膏方中必须加入陈皮,助其发散吸收。又要注意避免空腹取食。现在上班族,大多缺少时间,不妨用我的经验,去超市或药店,选购淮山药、芡实、薏米、茯岺,加上一些葛根(葛根又称野人参)、当归、熟地、芝麻之类,磨成粉,早晚用开水冲泡一小碗糊状服食。有养脾健胃之功效,说不定还有缓解、治疗痛风之可能。

说穿

无论春夏秋冬,穿衣最宜温、暖、干、燥;最忌冷、湿、露、闷。尤其是春夏秋三季,最忌露字,露肩、露膝、露腹(脐)、露腰,露肩引起肩周炎,露膝引发关节炎,露腹胃寒肠泻,痛经宫寒,露腰引起腰背酸胀,寒湿之气内敛。现在工作生活条件好了,空调电风扇多了,一时贪凉,终身受苦。

说行

行,即动与静,男女老少皆宜运动,但年龄不同,季节不同,应顺其自然。年上五十,皆宜缓、慢、轻、短,时逢冬季,切忌早上跑步,因为内部腑脏才“醒”,尚未进入正常运转,特别是毛细血管供血供氧不足,关节处于睡眠状态,此时运动强度太大、负荷太重,容易受伤,且难治愈(我在三年前冬天早上作起蹲时,关节受伤,至今未愈),以快步走、少出汗为宜。

说居

国人讲究居,讲究朝南、通风、采光、养眼、养心,但现在的居住有两大缺陷。第一,住房封闭。我观察有不少人家,大凡允许,最喜将前后阳台包裹封闭,一是扩展居住面积,二为减少灰尘,能不开门窗就不开,通风不足,阳光不足,阴气太重。第二,心理封闭。邻居之间,极少往来,鸡犬之声相闻,邻居不相往来。物质发达了,人心封闭了,全然没有了我们少年时的感觉。

实际上,一部养生学说,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和哲理,那种辩证的客观的唯物的观点,在养生学说中无处不在;那种普遍性与特殊性,对应和统一,矛盾的起、承、转、合无处不在。

知易行难,贵在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