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占卜心理体验游戏
29145000000025

第25章 附录一 游戏解密

一、“孤岛逃生”游戏方法解密与说明

1.“逃生方法”

该游戏不但培养学生临危不惧、理智、沉着、勇敢的精神,而且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配合的团队精神;不但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而且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其“逃生”方法如下:

①孤岛1的同学想办法送三位同学到孤岛3.

过程是:将A号桥板伸向孤岛3,离孤岛3约1米时,用B号桥板横压住A号桥板的一端,成为T字形(像跳水运动的3米板),然后B号桥板上站4人,一位同学走上A号桥板,跳上孤岛3,另一位同学带上“滚筒”再走上A号桥板,跳上孤岛3;第三位同学带上尼龙绳走上A号桥板,将尼龙绳的一头捆紧A号桥板,另一头扔给孤岛3的同学,并跳上孤岛3.

②孤岛2的同学想办法送三位同学到孤岛3.

方法同①(两个岛可同时进行)。

③想办法将两块A号桥板送到孤岛3.

过程是:孤岛3上的6位同学想办法,合力将两个A号桥板都逐一拉上孤岛3(尽量不让它掉进海里)。

④将孤岛1的剩下同学全部接到孤岛3.

过程是:孤岛3上的6位同学利用两块A号桥板,在孤岛1和孤岛3之间架桥。

架桥方法:将一块A号桥板伸向孤岛1,当桥板伸出一半左右时,孤岛上桥板的一端,站上4位同学(成为“压力点”);另一位同学再将另一块A号桥板架上,并接通孤岛1,形成“桥梁”(如桥板太重,可用“滚筒”)。架桥完成后,孤岛1的剩下同学全部通过“桥梁”上到孤岛3.最后上孤岛3的同学,负责将另一块A号桥板收上岛。

⑤将孤岛2的剩下同学全部接到孤岛3.

与④的架桥方法相同(至此,全部同学都集中在孤岛3)。

⑥在孤岛3与陆地之间架桥。

与④的架桥方法相同。

⑦孤岛逃生。

过程是:架桥完毕,孤岛3的全体同学开始逃生(最后剩下4位“压力点”的同学时,要“重新架桥”)。

⑧重新架桥。

与④的架桥方法相同,但桥的“压力点”在陆地一方。4位“压力点”的同学最后离开孤岛,“逃生”胜利结束。

2.说明

①该游戏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自救、逃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时刻,能够团结一致,想方设法,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

因此,游戏活动过程中,老师不要急于提示方法,或公开“逃生”方法,而要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如果提示,只能说:同学们要有自信,相信你们能想出办法,尽快脱离险境)

②该游戏除上述“逃生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同学们可以自行探索。

二、“海岛救生”游戏方法解密与说明

1.“救生方法”

①该游戏设计的关键点:第一,只靠一个小组的行为,无论如何是无法营救同学的,最终只能是两个小组“合作”才能完成营救行动。第二,“比赛、嘉奖”是试金石,考验学生:当同学生命受到威胁时,是“救人”还是“拿奖”。

②救人的方法:两组同学(连同工具)联合、合作,利用现有的工具架桥和救人。具体方法与“孤岛逃生”游戏中的架桥方法相同。

2.说明

①该游戏与“孤岛逃生”游戏相比,有其不同点:

首先,“孤岛逃生”游戏的宗旨是合作、自救,有“逃生”的本能危机感和求生反应;“海岛救生”游戏是合作、救人,没有本能危机反应,只有道德行为反应。

其次,该游戏有意将合作、救生、比赛、嘉奖等要素混在一起,构成内容、性质较为复杂的游戏。

②该游戏不是一般的娱乐游戏,而是心理测试的游戏。游戏的目的,不仅考查学生合作、救生的应急行为能力,更重要的是考验学生的心理品质和道德行为——是否会为了所谓“比赛、获奖和荣誉”而忘却同学的友情、生命和救人的大义。

因此,老师在游戏活动的指导语中,要把岛上同学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境充分渲染出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同时,“比赛”、“嘉奖”也要讲出来,给学生错觉。但不要暗示“救人要紧”、“生命比获奖更重要”之类的话,让学生自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