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科技发明的历史长河
29181800000044

第44章 针灸铜人

北宋宋仁宗统治的时候,社会生活相对稳定,科技领域出现了很多革新性的发明和发现。宋代的矿冶业产量巨大,技艺高超,出现了一些巨型铸件。

宋代以前,经络学说逐渐发展完善起来,临床实践也使针灸技艺日臻完美。北宋翰林医官王惟一生卒年都不详,但他做了几件事情却使他留名青史。他奉诏命铸造供教学用的针灸铜人两具。因为铜人铸造于天圣年间,也被称为“天圣铜人”,是我国最早的一件精致的针灸教学和考试的模具。

针灸铜人是男性青年,裸体直立,身高与普通人相似,全部用精铜浇铸而成,周身圆润,形象逼真。他的胸背两面可以开合,打开可以看到浮雕式的五脏六腑,合上则全身浑然一体。体表刻有十四经脉循行线路和354个腧穴名称。周身657个穴位孔和中空的体腔相连。当时两具铜人一具被放在医官院,一具被放到相国寺。

王惟一为了铜人匹配,还根据前世流传的《明堂针灸图》和经络孔穴,撰写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将经文雕刻到石头上。

铜人可以作为教学模型给学生讲授经络穴位和针灸技法。考试的时候,将铜人的通体穴位孔用黄蜡封闭,体腔内注满水银,再给铜人穿上衣服,遮蔽所有穴位。考试的学生如果行针刺正了相关穴位,则水银可以从小孔中流出,否则针根本无法刺入。

宋仁宗也感叹针灸铜人设计铸造的技巧,他说:铜人使宫中的藏宝黯然失色。

北宋的后期,国力日渐衰微。到了靖康年间,宋在和金的战争中处于劣势。当时,金人和宋朝的停战谈判条件之一就是要求得到一具针灸铜人。后来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掳走,同时被掳走的还有一具针灸铜人。

另一具针灸铜人在战乱中下落不明。

被金人抢走的那具铜人后来曾经由建造北京妙应寺白塔的尼泊尔巧匠阿尼哥整修过。当时人们对铜人“叹其天巧,莫不愧服”。

到了明代,按照宋铜人“翻模”重新浇铸的明铜人和宋铜人一模一样,可算是宋铜人的克隆,此后宋代的“天圣铜人”就不知去向了。

当年的石刻《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被当作修筑城墙的砖石。到了上世纪60年代,北京在拆除明代旧城墙时发现了五块当年的石刻残片。

有一种说法,这尊铜人后来流失到了海外。目前日本国立博物馆中有一尊针灸铜人被怀疑是北宋铜人之一,可是学术界有人质疑,认为宋代的铜人更为高大勇武,这具似乎不具备宋代铜人的遗风。

明清时期官家、私家都制造了大量的针灸铜人,不仅有男性的,还有妇人和小孩的铜人模型。

针灸铜人还被传到了藏蒙地区,这一带的铜人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从铜人的发饰及莲花座的造型看,它受到了佛教文化一定的影响。

针灸铜人是我国古代铸造技艺和医学理论成果的完美结合。

针灸铜人历经了几个世代,见证了民族科技的发展和国运的兴衰。它的流徙,也让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们了解了中国古老的针灸疗法,客观上起到了文化传播者的作用。

(施东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