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话说中国——历代兵书
29372000000020

第20章 筹海图编

大家好,在这一节里我将为大家介绍一部专门论述沿海防务的专著——《筹海图编》

,作者是明代的郑若曾。《筹海图编》一共有13卷,现存明嘉靖本、隆庆本、天启本、清康熙本和《四库全书》本等。

《筹海图编》是我国明代筹划沿海防务的专著,13卷,约26万字,有图114幅。具体包括《舆地全图》《沿海沙山图》《王官使倭略》《倭国入贡事略》《倭国事略》《沿海郡县图》《倭变图》《兵防官考》《倭患总编》《年表》《寇踪分合图谱》《大捷考》《遇难殉节考》等13卷。全书记述详细,对沿海地理形势,明代海防部署,海防方略,海战器具,中日历来的交往,倭寇劫掠沿海的历史,倭寇入侵的时间和路径、武器装备,战略战术以及平倭《筹海图编》插图的功绩等,都进行了叙述。其中将地理形势的记载列为重点,认为“不审形势,不可以施经略”,详细描述了我国沿海地区的地形,指出应设防和应巡视的地区,一目了然。其《沿海山沙图》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沿海地图和海防图,对研究我国明代海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筹海图编》还详细记载了对付倭寇的策略,其中有些颇具见地。针对明朝当时军备松懈、战斗力弱的特点,提出了挑选兵将、强化训练的主张。认为在挑选士兵时应首选“乡野老实之人”,选择将领时则凡“可为海防之裨者,皆招致之”;在训练军队时,关键是要“练心”,使“人心齐一”。它还主张寓兵于农,多训练乡兵。它提出了海陆策应、攻守兼施的沿海防御方略。其基本思想是防御近海、巩固海岸、严守城市的多层防御。认为海防“必宜防之于海”,“哨贼于远洋”,“击贼于近洋”;同时要求沿海各地官府“协谋会捕”,在敌人还没有到来时将其消灭。要在海岸要害处设防,进行堵截,在敌人还没有登陆时将其消灭。严守要害之城,坚壁清野,在敌人疲困时将其消灭,务必歼敌于城下,并详细列举了守城的具体方法。

《筹海图编》的成书有哪些重要意义?

《筹海图编》总结了明初以来的沿海防卫经验,对以后的抗倭战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后人筹划海防提供了借鉴。书中论述的有关海防、日本的事务多为作者耳闻目睹,经过详细考究,较为翔实可信,是研究明代抗倭战争的重要文献。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封建糟粕,比如书中反映出的天朝大国、闭关自固的思想,这些都是应该摒弃的。

郑若曾是何许人?

郑若曾(1503—1570年),明昆山人,字伯鲁,号开阳。郑若曾青年时期从师于昆山大儒魏校,后娶了魏校弟弟魏庠的女儿。嘉靖十四年(1535年),郑若曾考中秀才,进入国子监学习,成为贡生。后因仕途失利,回归故里潜心钻研学问。嘉靖中期(1550年前后),东南沿海地区倭寇为患,官军屡战失利。郑若曾应招进入胡宗宪幕府,辅佐平倭事宜。之后郑若曾撰写了许多有关御倭方面的著作,还亲自参加抗倭斗争。因平倭有功,朝廷授锦衣,郑若曾没有接受;胡宗宪又推荐他去修国史,郑若曾亦没有答应。

郑若曾虽然一生为布衣,但他学识渊博,品行出众,深受江浙文人志士尊崇,所作《日本图纂》《筹海图编》《江南经略》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本人也被推崇为明清两代最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

大开眼界

明代后期,朝政腐败,军备懈怠,沿海倭寇经常来犯,北部也时有边警传来,促使一些有识之士研究军事,提出经武练兵及充实边防海防的许多新观点和有效措施,于是,各具特色的军事著作应运而生,主要有:最早提出御近海、固海岸、严城守的海防战略理论和绘制沿海地图、海防图的《筹海图编》;以练兵、教战、用器、布阵见长的名著《纪校新书》《练兵实记》《阵记》;精于火药与火器研究的《兵录》;军事学内容详备,并收有《郑和航海图》和神火飞鸦等罕见资料的军事百科全书性著作《武备志》;传播西方火器制造和使用技术的《神器谱》《西法神机》《火攻挚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