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话说中国——历代兵书
29372000000025

第25章 车营叩答合编

大家好,在这一节里我将为大家介绍一部关于火器和车、骑、步编组成车营配合作战问题的兵书——《车营叩答合编》。《车营叩答合编》又称《车阵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答说合编》,作者是明代的孙承宗。

《车营叩答合编》共4卷,分别是车营图制、车营百八叩、车营百八答、车营百八说,以问、答、说的形式,讨论了关于车营作战原则和方法的108个问题,反映了在火器大量用于战争条件下的军事思想。主要是:一、强调发挥火器的作用。车营的突出特点是使火器与战车结合,“火(器)以车习,车以火用”,步骑舟车、众寡奇正无一不用火器,即所谓“用车在用火”。火器配置要短长相济,步兵则应鸟枪、郎机在前,三眼铳、火箭在后,骑兵则要三眼铳、火炮交替使用,以保证火力的发扬。二、重视叠阵,倡导协同作战。不仅骑与骑、步与步,而且骑、步之间都要互相更迭,孙承宗使水陆、步骑舟车、众寡奇正无一不用叠阵,以适应各种地形和作战的需要,即所谓“用火在用叠阵”。车营作战只有做到“耦(双)则互出,奇(单)亦迭变,循环无端,其出无穷”,才能显示强大的威力。三、认为“法死而用法活”,用兵作战要灵活机动,因敌制变。方、圆、曲、直、锐等队形变换,要随地制形、因敌制宜;马、步、矢、炮等兵力兵器,因情调用,使之俱得其宜;要善择战机,利则进,不利则止;巧用奇正,不泥古,不拘常,做到“以变用正,以神用奇”,要因天、因地、因敌为变。

《车营叩答合编》是作者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火器与车、骑、步结合运用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车营叩答合编》里的军事思想有什么特色?

《车营叩答合编》成书于明代末期,此时崛起于北方的女真政权占据了辽东,并不断南侵,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孙承宗结合自己军事经验整理编写了这部书,全书突出地探讨了冷兵器与火器并用及车、骑、步、辎编组成营协同作战的战术问题,在军事思想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它主张御关外以蔽关内,逐步推进,稳扎稳打,慢慢收复整个辽东。在精兵选将上,它重视将领的权力,鼓励他们放手去干,同时主张将先进的军事技术运用到军队中,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面对强悍的女真军队,它提出且守且战、扬长避短和善用奇正的作战思想,主张避敌锋芒,发挥己方的优势。

孙承宗是何许人?

孙承宗(1563—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孙承宗热爱军事,早在青年时代,就曾“杖剑游塞下”,“结纳其豪杰”,“周行边垒,访问要害阨塞”。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孙承宗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天启元年(1621年),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不久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天启二年(1622年),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负责辽东军务。在任期间,他重用袁崇焕等一大批忠直的文武将吏人才,边防大备。天启五年(1625年),孙承宗遭阉党弹劾,被迫辞官。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率军取道喜峰口逼近北京,明朝廷重新起用孙承宗。孙承宗上任后,首先安定军心,随后协调各路军队,终于取得了“遵永大捷”。之后,孙承宗再次出任辽东经略。崇祯四年(1631年),因大凌河失守,明廷内部互相倾轧,孙承宗被排挤下台。崇祯十一年(1638年),后金兵深入内地,攻破高阳城,孙承宗被俘。但他宁死不降,竟被活活勒死。死后谥号文正。有《高阳集》《车营叩答合编》传世。

大开眼界

《车营叩答合编》成书后因其独特的观点,对后世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书将火器与冷兵器并用及车、骑、步、辎编组成营协同作战,这一战术指导了火器出现后的军事思想发展。另外,随着车营的演变和发展,近代炮兵兵种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它也为后世火枪、火炮等火器的制造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