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话说中国——历代兵书
29372000000009

第9章 三略

大家好,在这一节里,我将向大家介绍我国古代另一部优秀兵书《三略》。《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是我国古代著名兵书,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进而得到广泛流传。

《三略》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专讲战略的兵书,在论述政治战略的同时,涉及到一些军事战略的论述。旧题黄石公著。黄石公即传说中授给张良兵书的那位老人,《史记·留侯世家》有“张良尝闲步游下邳,有一老父……出一编书曰:‘读此书则为王者师……’旦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的记载。但根据已发现的资料考证,《三略》既不是《史记》中提到的黄石公传授给张良的兵书,也不是黄石公所作,他应该是西汉末年精通兵法、熟悉张良事迹、拥护汉室的人作的。东汉末年建安年间,陈琳(?—217年)在《武军赋》中始提到“……三略六韬之术”。《隋书·经籍志》始著录《黄石公三略》3卷,题下邳神人撰。书中自称“《三略》为衰世作”。

《黄石公三略》共分上、中、下3略,3800多字,主要从政治与军事的关系上论述战胜攻取。《上略》多引《军谶》语,从分析“设礼常,别奸雄,著成败”出发,强调“柔弱胜刚强”,“任贤擒敌”的军事思想,着重论述如何治国统军。《中略》多引《军势》语,从“差德行,审权变”的观点出发,主要论述君主驾驭臣下的谋略。《下略》主要论述“陈道德,察安危,黄石公明贼贤之咎”。

《三略》在政治上,强调以“道”“德”“仁”“义”“礼”治国,主张“赏禄有功,通志于众”,要求君主能够爱护百姓,选贤任能。在军事上,它提倡正义的战争,认为战争要以保护人民为目的,“扶天下之危”,“除天下之忧”,“救天下之祸”,“以义除不义”。此外,它还对将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认为将帅应该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并要赏罚分明,严守机密。值得重视的是,针对将帅、士兵和民众在战争中的各自作用,它也提出了合理的论述,指出“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庶民者,国之本”,“以弱胜强者,民也”。

《三略》自成书后受到了世人怎样的重视?

《三略》自成书之后,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广为流传。宋晁公武说:“其书论用兵机权之妙,严明之决,明妙审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戴少望说:“兵法传于今世者七家,惟《三略》最通于道,而适于用。”“《三略》之书,则其旨远,其理深。”(《将鉴论断》)《四库总目》中记载:“务在沈机观变,先立于不败,以求敌之可胜,操术颇巧,兵家或往往用之。”唐代名臣魏征将《三略》的内容收入《群书治要》,为皇帝治国安邦提供参考。宋元丰三年(1080年),《三略》被收录入《武经七书》,并传到与宋廷对立的西夏。唐朝时传播到日本,藤原佐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里就著录了《三略》。甚至日本战国时代将其作为主要军事教科书,普遍推行。据统计,日本研究《三略》的有近40家之多。

黄石公是何许人?

相传黄石公为秦汉时人,后来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他为避战乱,隐居在东海下邳。当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失败,受到通缉,隐藏在下邳。一天,他在下邳的一座桥上遇见了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便授给他一部兵法,临别告诉他:“13年后,你会在济北谷城山下见到我,那块黄石就是我。”此后,张良日夜苦读兵书,最后辅佐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真的在13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公所说的那块黄石。

后世流传黄石公著有《三略》和《素书》两部兵书,但均为后人托名所作。

大开眼界

《三略》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孝宗、光宗年间刻的《武经七书》本,此本仅存的抄刻本保存在日本静嘉堂文库。除此之外,后世多次影刊翻刻,逐渐形成“武经”系统本,其他丛书本也多以此系统本为底本。比较重要的注释本有宋施子美讲义本、明刘寅直解本、清朱墉汇解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