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话说中国-建筑殿堂
29374200000020

第20章 永乐宫

现在让我们一起到山西的永乐宫去游览一番吧。永乐宫坐落于山西南部芮城县。元代开始兴建,共历时一百一十多年才建成了这座规模宏大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因其原址在永济县永乐镇,故名永乐宫。

永乐宫里的建筑都是元代的建筑风格,所有的宫殿都是用粗大的斗拱层层叠叠地交错着,四周的雕饰不多,与明、清两代的建筑相比,元代的建筑显得简洁、明朗。

永乐宫

永乐宫布局和谐,从南至北是山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永乐宫是现存道教宫观中最早的一个,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组元代建筑,在永乐宫里有元代壁画艺术,其中以三清殿和纯阳殿内的壁画最为精美。

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三清殿吧,它是永乐宫的主体建筑,殿内有三清神像。殿内的四壁及神龛上都绘有彩画,这些是画师们凭着丰富的想象力,用流畅飘逸的线条描绘而成的近300个值日神像的《朝元图》,图中描绘的是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图像。它以8个帝后的主像为中心,帝后的四周围着金童、玉女、天丁、力士、帝君、宿星、左辅和右弼等神像。每个神像都脚踏云气,头绕祥瑞,一派仙境气息。此画在构图上极富变化,又有统一完整的艺术效果,被行家们认为是现有壁画中最为精彩的。

过了三清殿便是纯阳殿,又名“混成殿”,亦称“吕祖殿”。殿的四壁都绘有“纯阳帝君仙游显化之图”,总共有图52幅,描绘的是从吕洞宾降生到他成仙度人的画面。每幅画都能自成中心,而构图上又能联结成一个整体。这些画上有宫廷、村落、舟船和店家以及各类人物的形象,是研究元代人民生活情况和社会风貌的珍贵资料。

最后我们参观一下重阳殿。重阳殿亦称“七真殿”,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壁画内容为有关王重阳的神话传说,这些壁画都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绘成,讲述的是自王重阳出生到度化七真人成道,共有49幅,是研究道教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你们知道永乐宫的“乔迁”经历吗?

20世纪50年代末,因修建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永乐镇成了水库所在地。为了不把这些文物淹没,经过专家精心的筹划,他们决定先拆几座宫殿的屋顶,再以特殊的人力拉锯法,用锯片极细微地将附有壁画的墙壁逐块锯下。一共锯出了550多块,每一块都标上记号。再以同样的锯法,将牢固地附在墙上的壁画分出来,使他与墙面分离,然后也全部标上记号,放入垫满了厚棉胎的木箱之中。墙壁、壁画薄片和其他构件用汽车、骡车、马车等交通工作逐步运到运至芮城的新址,即现在的永乐宫。

永乐宫壁画与敦煌壁画有哪些区别?

永乐宫壁画与敦煌壁画的区别在于:首先,敦煌壁画是寺窟壁画,而永乐宫壁画是寺观壁画。永乐宫壁画在作画的环境与幅面上比敦煌壁画更益于施展画工的才华;其次,敦煌壁画或多或少地保留了西域、印度甚至欧洲的一些画风。而永乐宫壁画则集历代壁画大成,特别是直接继承了唐代宗教壁画的人物画法,具有造型夸张、比例严谨、用笔细致、姿态生动、衣纹畅快、气势雄伟的大唐风格。具体说,永乐宫壁画完全沿袭了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唐代正统派的绘画传统。

大开眼界

吕洞宾,原名“吕岩”,故乡在河中府永乐镇(今山西芮城县),永乐宫就是为了纪念吕洞宾而修建的道观。相传,吕洞宾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辈都做过隋唐官吏。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在唐宝历元年(825年)中了进士,当过地方官吏。由于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他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他的道号为纯阳子。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汉钟离,拜之为师,得道成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