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话说中国-建筑殿堂
29374200000021

第21章 高句丽王城

让我们一起到吉林省去看一看吧,在这个省,我将带领大家到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去参观一番。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

高句丽王城遗址

高句丽王城由平原城与山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曾创造了灿烂的历史。其主要的历史遗迹现存于吉林省和辽宁省,成为该段历史无可替代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高句丽王城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1号陪冢。

王城中的五女山城是我国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高句丽建造的第一个都城。它依山势而建,呈不规则的楔型,南北长1540米,东西宽350至550米,由外城和内城两部分组成。外城位于山腰部,而内城位于山顶部。在鸭绿江两岸的100余座高句丽山城中,它是建造最早的一座,其规模庞大,体系完整,保存的也比较好。考古学家还在城内发现了三处大型的建筑遗址,以及城墙、哨所、兵营、蓄水池等多处小型遗址。这些遗址在风格上继承了我国北方民族构筑山城的传统,但是又有一些突破和创新,形成了一种新的山城形式,在我国古代东北民族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国内城坐落于吉林省集安市,在鸭绿江中游右岸的通沟平原上。在它的北面是禹山,东面是龙山,西面是七星山,保存下来的城墙既坚实牢固又不失美观庄严。

丸都山城的布局因山形走势而巧妙构思、合理规划,完美地实现了自然风貌与人类创造的浑然一体,是高句丽时代最为典型的早、中期山城之一。它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作用。

将军坟位于吉林省集安市东北约4千米的龙山脚下,因其造形颇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因此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是高句丽王朝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

总之,高句丽王城以其宏伟的气势,独特的建筑风格,受到世界人们的注目。现在高句丽王城已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列,备受关怀。

你们知道“高句丽”吗?

“高句丽”是公元前1世纪至7世纪时期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夫馀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故称高句丽。后建都于纥升骨城,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同时筑尉那岩城(均在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内),尉那岩城又称丸都山城,至北魏始光四年(427年)迁都平壤。高句丽强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了我国吉林省的东部、辽宁省东北部和朝鲜半岛的北部。668年,高句丽被唐与朝鲜半岛的新罗联军所灭,在历史上持续了705年之久。

你们知道“好太王碑”吗?

“好太王碑”是高句丽“好太王”的陵墓,是用一块完整的巨大角砾凝灰岩石柱稍加修凿而成。碑文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较短,共6行,主要记叙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传说及好太王统治时期国富民强、五谷丰登的局面。第二部分是碑文中心所在,占22行,较详尽地记录了好太王率军攻城略地的情况。第三部分占16行,记载了为好太王守墓之烟户数量、来源以及有关的守墓制度。

大开眼界

被誉为“东北亚艺术宝库”的高句丽壁画墓,记载了我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的特殊文化,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一朵奇葩。包括部分壁画墓在内的我国高句丽贵族墓葬,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高句丽壁画墓大约出现在公元4世纪上半叶。壁画的内容再现高句丽王公贵族家居、宴饮、歌舞、百戏、出行等社会生活。绘画方式一般是在石壁上抹白灰,然后在白灰上作画。壁画作品生动地反映了该民族的独特传统,比如酷似今天日本相扑的角抵运动,骑马狩猎的场景等,还有长白山森林中常见的虎、鹿、野猪、熊、狍子、白兔、雉鸡等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