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话说中国-建筑殿堂
29374200000023

第23章 岱庙

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到岱庙去看一看吧。岱庙始建于汉代,旧时叫作泰山行宫,坐落于山东泰安市内。初建于汉,历代都对它修葺扩建过,占地160多亩。殿宇雄伟,内有秦汉石刻、汉柏、唐槐、宋代壁画等古迹。

我们先到岱庙的天贶(kuang)殿去看一看,它是岱庙的主体建筑,也是东岳大帝的神宫。大殿是重檐庑殿式,殿顶用黄琉璃瓦覆盖。重檐之间有竖匾,上书“宋天贶殿”。殿里供奉着泰山神即东岳大帝,民间传说此神就是黄飞虎。《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奉太上元始天尊敕命,封屡树战功的武将黄飞虎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命他总管天地人间的吉凶祸福。

岱庙

在天贶殿内有一幅名为《泰山神启跸回銮图》的壁画,此画有3米多高,62米长。“启”是出发,“跸”是清道静街,亦作停留意,“回銮”是返回之意。这幅图描绘了泰山神出巡的浩荡壮观的场面。画中人马千姿百态,造型生动逼真,是泰山人文景观之一绝。

我们再到铜亭去参观一下。铜亭坐落于庙内东北隅的台基上又名“金阙”。亭为铜铸件,仿木结构,重檐歇山式。明万历年间于岱顶碧霞祠内修建,称金殿。20世纪70年代迁入岱庙,为我国几座著名铜亭(北京颐和园宝云阁、武当山天柱峰顶金殿、昆明金殿)之一。

到了岱庙,如果不去看一下秦刻石就有点可惜了。秦刻石是泰山人文景观之二绝,又称李斯碑。此刻石是秦二世胡亥于公元前209年下诏书,由丞相李斯以小篆字体书刻制成的。小篆字体笔画简易,形体整齐秀美,相对于繁赘的大篆更为人们所喜爱。《泰山秦刻石》原在岱顶,后渐磨损。至清代移存山下岱庙,曾被盗而又追回。尚存完整者7个字:“臣去疾臣请矣臣”,半残者三字:“斯昧死”,《泰山秦刻石》已成为稀世瑰宝。

你们知道“封禅大典”吗?

“封禅”是一种表示帝王受命于天下的典礼。早在春秋至战国时期就有了这种仪式,是当时齐、鲁的儒生为适应兼并争霸趋于统一的形式而提出的祭礼。他们认为泰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帝王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至高无上的上帝。封是祭天,禅是祭地。泰山封禅便赋予了帝王取得上天承认,证明自己是“天子”的神圣意义。第一个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是秦始皇,他于公元前219年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并立泰山碑作为纪念。

你们知道“重修泰岳庙记碑”吗?

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是泰山最大的龟趺碑。立于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碑高9.25米,宽2.1米,厚0.7米,龟趺座高1.85米,长4.75米,为一巨石雕琢而成,重约20吨。翰林学士宇文粹中撰文,朝散大夫张漴奉敕书并篆额。文中记载宋时岱庙已有建筑“八百一十有三楹”。石碑背面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山东巡抚李戴和巡按吴龙征题,田东作书的“万代瞻仰”四字,字径1.2米,为岱庙大字之冠。

大开眼界

黄飞虎是商朝的大臣,为打倒荒淫无度的暴君纣王,拯救老百姓,他亲自率领一千家将,和自己的二弟、三子、四友联合姜太公一起讨伐商纣王。由于顺应民心,他很快就得到群臣的支持和各地奴隶、平民的拥护。黄飞虎的起义军迅速壮大起来,一时声威大震,势不可挡,在牧野地方首战大捷。战斗至公元前11世纪,黄飞虎统帅三军攻入商朝国都朝歌(即今河南省商丘),纣王自杀,商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