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话说中国-建筑殿堂
29374200000022

第22章 孔庙

让我们一起到山东省去看一看吧,在这个省,首先我带领大家去参观孔庙。孔庙坐落于山东省的曲阜,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几度塌毁,几度重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

孔庙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专门用来祭祀孔子的庙宇。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次年即在曲阜孔子故宅立庙。东汉永兴元年(153年)正式成为国家所立祠庙。历代多次增修,至明中叶扩至现存规模,共有100余座466间建筑,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元两代的碑亭,明代建造的奎文阁、杏坛、德祥天地坊等,以及清代重修的大成殿、寝殿等。金牌亭大木做法具有不少宋式特点,斗拱疏朗,瓜子拱、令拱、慢拱长度渐次递增,六铺作里跳减二铺,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外观相同等。正殿庭运用廊庑围绕的组合方式。大成殿的前廊石柱上刻有生动的蟠龙,是优秀的石雕刻品。殿的前面是杏坛,传说是孔子讲学的地方。斗拱布置和细部做法灵活,根据需要,每间补间铺作多少不一,疏密不一,拱长不一,当时人甚至为了弥补视觉上的空缺感,将厢拱、万拱、瓜拱加长,使同一建筑物相邻两间斗栱的栱长不一,同一柱头科两边栱长悬殊,这是孔庙建筑的独特做法。

孔庙共存汉代以来历代碑刻1044块,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文字有汉文、蒙文、八思巴文、满文,书体有真草隶篆,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碑刻中有汉碑和汉代刻字二十余块,为我国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方。乙瑛碑、礼器碑、孔器碑、史晨碑是汉隶的代表作,张猛龙碑、贾使君碑是魏体的楷模。此外还有孙师范、米芾、党怀英、赵孟頫、张起岩、李东阳、董其昌、翁方钢等人的书法,元好问、郭子敬等人的题名,孔继涑五百八十四石的大型书法丛帖,玉虹楼法帖等。孔庙碑刻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

你们知道孔林吗?

孔林又叫“至圣林”,坐落于山东曲阜市城区北门外,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前后延续使用了约两千五百年,经过历代扩充修建,共计有孔氏子孙墓十余万座,占地达三千亩。林门以长达1266米的神道与北城门相连,进入大林门,高大的围墙将大林门与二林门之间围成一个封闭的纵深空间,神道的两侧种有桧柏树,将人的视线引向高耸的二门城楼。过二林门,森森古木,茵茵的芳草,潺潺流水,一片天然野趣,使人精神为之一震。折而向西,过洙水桥,沿轴线前行,登墓门,穿甬道,过享殿,入墓园,一代伟人孔子就长眠在抔土之中。

你们知道孔府吗?

孔府又叫“衍圣公府”,坐落在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帝,是孔子后裔直系子孙衍圣公住宅。此府是在北宋宝元间(1038—1040年)建立的,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重修。内有大堂、二堂、三堂、六厅、前后堂楼,东西两帝为家庙、花厅等建筑,承袭了中国传统的前堂后寝制度,前堂部分有官衙、东学、西学,供处理公务、会客之用,是对外活动的场所,后寝部分有内宅、花厅、一贯堂是家族生活的场所。

大开眼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在尼丘山祈祷,故名丘,曾修《诗》,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