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养神三原则
日常生活做到起居有常,保养好睡眠,做个“睡美人”是女性十足的养生之道很多生理疾病是由心理问题导致的,所以中医提倡协调脏腑的关键手段之一便是养神。同时现代医学也证明,人类有50%~80%疾病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而引发的。要想令心理处于乐观积极的状态,就要学会善于避忧郁,免悲伤等不良情绪,这样才有益于身心健康。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而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中医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调养精神,对自己思维意识活动及心理状态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因此,养神需做到以下三原则:
一是随遇而安。人的一生中会遭遇许多坎坷,也会有心理脆弱的时候,而这个时候人是很容易产生恐惧或退缩心理,这样非常不宜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心态是以健康长寿为核心的,要做到“随遇而安”。用平和的心态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并且做到喜怒有节,情志和谐,心态乐观,不急躁惶恐,不喜怒无常,不钩心斗角,这就是“随遇而安”的养生哲学。
二是起居有常。“起居有常,养起神也。”慎起居、调睡眠皆是清静养神的起居之道,并且有利于安养神志。
三是不妄作劳。即不过度进行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怎样可以做到不妄作劳呢?首先要有劳有逸,劳逸适度;其次是不违背常规劳动,注重以道德养生;再者是需节制“房事”,不然身体容易虚弱,加速人体衰老速度。以上便体现了“形神共养,以养神为重”的养生原则。此外,做到以上这些,可顺畅真气,精神守于内,不生疾病,身体健康。
第二节 七情养神法
七情即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它属于人正常的情绪活动。中医认为,过喜伤心,喜则气缓;过思伤脾,思则气结;过于忧悲伤肺,悲则气消;过于惊恐伤肾,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可见七情过度,会令身心俱伤,导致疾病的出现。而通过七情养生法可将自我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使人更健康长寿的方法。
七情养神五法
喜乐疗法:喜是良性情绪变化,心之志为喜,肺金之志为悲,火克金、喜胜悲。喜乐疗法可以治疗由于忧郁、愤怒、思虑、悲哀等不良情绪所引起的病变。
思虑疗法:脾土之志为思、肾水之志为恐,思则气结,恐则气下,土可以克水,而思则可以胜恐。通过思虑疗法可收敛因惊恐、狂喜所导致的神气涣散,同时还可以由思生理智,让病人主动排除不良情绪。
激怒疗法:虽然愤怒也是一种不良情绪,但通过愤怒可以起到忘思眠、解忧愁、消郁结、抑惊喜的功效。对忧愁不解而意志消沉、惊恐太过的胆虚气怯者皆可使用激怒疗法。
悲哀疗法:悲哀属于阴性消极情绪,肺金之志为悲,肝木之志为恶,悲则气消,怒则气上,金可以克木,悲能够胜怒。喜和怒皆属于亢奋情绪,同忧悲相对立,所以悲哀疗法能治疗狂喜。
惊恐疗法:肾水之志为恐,心火之志为喜,水可克火,恐能制喜。惊又可以引发气乱、气散。使用惊恐手段是治疗病人病态情绪的一种常见疗法。同时也能解除由忧思导致的气机郁结、闭塞。利用使人惊惶之类的刺激方法,能够治疗忧虑症。
七情养神二原则
现代医学认为,在精神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人的胃肠功能紊乱,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的出现。所以人的情志活动需要保持相对的平静,要重视思想修养和精神调摄,客观对待周围事物的变化,使自己经常处于乐观、愉快、安静、平和的状态中,这样有助于养生,故应遵循下面两个原则。
以理胜情
养神首先需要调节七情,而以理胜情是调节七情中关键原则之一。平时应做到知足常乐、淡泊宁静,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遇到烦心事,要正确理解,不要以消极悲观的心态面对。任何情况下应以理胜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才能健身,抵抗疾病。
思虑有度
《黄帝内经》中记载:“思虑过度,恐虑无时,郁而生涎,涎与气搏,升而不降,为忧气劳思食,五噎之病。”由此可见,思虑过度会损伤身心健康,对身体无益。故应学会善待自己,多行动少思虑,利用转移法,转移注意力,让自己从过度思虑中走出来。
第三节 心理平衡养神法
心理平衡四法
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让人难免会出现焦虑、心力疲劳、神经质等心理现象。因此保持心理平衡对养生非常重要,它可以使人内心世界处于平和状态。只有保持心理平衡、精神愉快,才可以使脏腑器官正常运作,并有利于防病抗病、延年益寿。特别是对于职业女性,她们更容易遇到心理困扰,并多来自于人际关系、工作压力、婚姻及家庭,并总感到疲乏、精神紧张、腹胀、排便次数多、睡眠质量差等。所以做好心理保健工作,可以保证工作和生活顺利、健康。
整理不完的文件,接听不完的电话,都会让职业女性走入心理疲惫期,导致心理失衡心理平衡法有以下四个方面:
开心地笑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所以任何悲伤的情绪,只要笑着面对,一切皆可以度过。中医学认为,人有呼、笑、歌、哭、呻五种声音,而且分别对应肝、心、脾、肺及肾,常笑利心。
平常心
常以平常心对待周围的事情,看待自己,可获得内心的平静。“恬淡养性,知气养心,一团正气,一片丹心。”
倾诉
当遇到不愉快、苦闷的事情时,不要闷在心里,向自己可以信赖,且头脑冷静的好朋友,倾吐出内心的烦恼和苦闷,可以有效化解压抑于心中的不快。反之,过分让自己忧郁压抑,将任何事情都深埋心底,只能让自己愈来愈压抑,甚至引发疾病的出现。《黄帝内经》说:“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怒伤肝”。所以一定要适当的释放内心的烦躁。
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
由于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人都感到心力焦瘁,身体疲惫不堪。面对这些,我们应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把握自己的未来。可以对工作和生活进行合理安排,在闲暇时间培养自己多种兴趣爱好,以改善自己低落抑郁的心态,让生命更具有活力,让生活更充实、更美好。
心理平衡二原则
现代医学认为,心理平衡与生理平衡关系密切,只有心理平衡,才可以生理平衡,而生理平衡,才会让人体自身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才会处于最佳状态。《黄帝内经》中也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心理平衡对身心健康尤为重要,要做到心理平衡,则应避免下面心理失衡状态:
一是虚荣心:虚荣心是人的一种普遍心理状态,无论古今中外,无论是男女老少皆有虚荣心。而过度的虚荣心则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甚至有可能危害身心健康。
二是青春易逝的危机心理:每个人都会在乎自己容颜易逝,尤其是女性最在意自己的外貌,一旦发现自己容貌或是形体上有衰老的迹象时,就会出现内心不安、难过和悲哀的情绪。特别是与同龄女性比较时,这种危机意识则会更加强烈。
第四节 乐观心态养神法
开朗乐观三法
《黄帝内经》中指出,“以恬愉为务”是精神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是说人们如果精神上是乐观的,则可以“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所以心理养生的要义之一就是要开朗乐观。笑口常开之人多长寿,这是因为乐观开朗可使人体营卫之气运行正常、气血顺畅、生机旺盛,进而让身心健康。因此,身体健康长寿的一个法宝便是要拥有开朗的性格,乐观的生活态度。
而要做到开朗乐观,则要加强思想修养,培养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情绪。
保持一种开朗乐观的心态是女性留住青春容颜的秘密武器乐观的世界观
培养乐观的世界观,则要树立坚定而正确的人生观,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笑口常开,笑颜常驻,不因一时的挫折而沮丧、苦恼。
性格开朗
性格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性格迥异,有的人性格忧郁,有的人生来豁达开朗。然而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变化。而保持开朗乐观的性格可让人胸怀宽广、气量豁达。古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不安,以此养生则寿”。所以性格开朗对身体健康长寿非常重要。
情绪乐观
《论语》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可见,情绪乐观可以调养精神,舒畅情志,延缓衰老,还是精神的最佳“补养品”。所以情绪乐观既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需要,也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开朗乐观二原则
医学研究表明,人的性格与健康、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保持情绪稳定,可对健康起重要作用。性格开朗、精神健康的人往往不容易患病,即使患病也非常容易康复。反之,如果是性格忧郁的人,其体质也不是很好,甚至会从各个方面危害身体。
因此每个人都应做一个开朗乐观、人见人爱的人,并遵守开朗乐观二原则。
悲 观
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人多会出现情绪异常的现象,甚至身体出现多种疾病,如头痛、腹痛等。中医认为,七情过度则伤身,悲过度,则伤脏腑,使气血运行不畅,人会面色暗淡,无光泽。而消除这种不良情绪,则可以恢复气血运行畅通,让人面色红润、富有朝气的起来。
女性若总是有厌世悲观的情绪,则会使容颜早逝,甚至引发抑郁症抑 郁
长时间内心忧郁,会引发抑郁症,中医称之为郁症。《丹溪心法》指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由此可知,情绪抑郁会严重影响身心的健康,甚至会引发身体疾病的出现,所以一旦产生阴郁情绪一定要进行及时调节。
§§第四篇 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中指出,四时阴阳为万物之根本。人体随四时阴阳而变化,同时四季饮食养生也应随其季节变化而不同。孙思邈曾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所以饮食能帮助人体排除体内积存的废物而利脏腑,令神志清爽,补充血气,所以饮食是健身之本,也是养生之本,也是《黄帝内经》顺时养生中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