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29451100000064

第64章 作为爱国者的他

人们把那灾难深重的10年,称为“浩劫”。对于林俊卿来说,那10年,不堪回首,浩劫如洗:

他一手创办的上海声乐研究所,一笔勾销了;

他苦心孤诣积累起来的装满3个房间的录音带、试验记录,全部“铁扫帚”一扫而光;

他的爱妻、曾为他伴奏的钢琴家许恬如不幸去世;

他自己遭江青毒手,被拉到北京、上海许多单位批斗,“强劳”5年,下放到一家地段医院当内科门诊医生……

在那样的年月,每天晚上他还在摸索咽音练声的规律。他心中的希望之火,没有被狂风扑灭。

只要火种在,终有燎原日。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熊熊烈火在林俊卿的心头燃烧起来。

林俊卿为建立咽音练声法的科学体系而奔走,在各种各样的讲坛上阐述自己的见解。他写下了《介绍咽音练声法》、《如何保持嗓音健康》、《用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等新著。

他的《咽音练声体系》一书,在香港出版了,这本书的全部收益被香港浸会学院音乐系用来设立“林俊卿声乐奖学金”。

林俊卿的学术成就,引起世界音乐界的注意。

波兰戏剧学院院长格洛托斯基在他的一部新著中,热情推荐了“中国林大夫的练声法”。他认为,戏剧演员在练习发音时,应当采用这一方法。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著名音乐评论家顾特那指出:

“林大夫的不平经验,必对美国的声乐学生和音乐学院有很大的用处。”

林俊卿的妹妹、弟弟久居美国,来信希望与哥哥团聚;

在20世纪50年代曾完全失音而被林大夫治好的汪琏,也非常欢迎林大夫到她家做客。

1981年,林大夫买好了美国的飞机票。人们不由得猜测:林大夫一定会如黄鹤一去不复返!

人们的猜测,不无理由:

林大夫的妻子已经去世,他无牵无挂(他有二女一子,都已成人);

林大夫英语纯熟,从小就受到西方生活的熏陶,到那里不会感到不习惯;

林大夫擅长用外语演唱外国歌曲,在国内和者甚寡,而西方知音甚多……

林大夫走了。

他到了美国,受到了盛情的款待。

他当年的学生汪琏,发今已是美国的贵妇人。她的丈夫陆蕴集,是美国4大财团之一“北美保险公司”东亚经济总裁。夫妇俩极力想留住林大夫,与他合作在费城开设嗓音保健所。商定年薪2万美金。汪琏和陆蕴集向美国劳工局写了成立嗓音保健所的申请书,列述如下理由:

“林大夫是咽音声体系的专家。此练声方法很特殊,非常有效,能使歌声者唱高声毫不费力。它不是医药方法,但在医务中心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林大夫可任咽音和嗓音保健这类机构的主持人。

“此法美国人尚不知道。在中国经过30年科学实验及教学实验,证明非常有效……林大夫现到美国来。如能把他留住,推广此法,必大有利于美国人民。”

金钱。名誉,地位。一颗又一颗砝码,加在天平上。

只要林大夫微微颔首点头,他就可以在美国得到嗓音保健所所长的宝座,可以为世界各国知名演员治疗嗓音疾病,可以在国际上打响。他是一位有真才实学而又富有事业心的医学博士,他完全有能力在美国建立一所世界第一流的嗓音研究所。

林大夫没有点头,而是摇头。

他,不仅是一位歌唱家,一位医学博士,而且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

他对美国朋友说:“谢谢你们的盛意!我多年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在我的祖国广泛应用。我如果担任美国的嗓音保健所所长,我就没有时间为我的祖国和人民服务了。我欢迎美国歌唱家到中国去,我可以在那里为他们看病!我是中国人,我的一切,都听命于我的祖国。我如果把自己的专长高价卖给美国人,我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林俊卿以67岁的高龄,在美国演唱。他那嘹亮的歌声,不用麦克风,也能清晰地送到很远的地方。他的歌声,具有强大的“穿透力”。

那位哥伦比亚大学的顾特那博士,过去曾听过林大夫的演唱。他兴奋地握着林大夫的手说:

“我还是30多年前的那句话,你仍然是中国最好的美声派,东亚第一流的男中音。”

在美国,林大夫被友人一再挽留。本来,他的护照是在1982年才到期。但是,在1981年4月,他接到文化部通知,希望他提早回国。

祖国轻轻的一声召唤,她的儿子立即从万里之外飞回她的怀抱。林俊卿归来,没有带这个“机”,那个“机”,却带来300多册声乐参考书!他视富贵名利如浮云,而视学问如珍宝。

回国之后,林俊卿以满腔的热情,走上讲坛,传经授宝,把咽音练声的8个步骤,倾心教给许多演员。

1982年,有关部门准备重建声乐研究所。胡耀邦做了亲笔批示,要有关部门尽快落实政策,充分发挥林俊卿的一技之长。

党的关心、祖国的关心、人民的关心,如春风叩响林俊卿的心扉。他浑身奔腾着热血,充满着活力。

拉满弓,绷紧弦,林俊卿愿作为一支响箭,向前,向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