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是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紧紧抓住时代脉搏和读者需求,探索为读者服务的新形式和新载体成为不少媒体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电视和广播节目中不断出现心理访谈类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心理访谈”、北京电视台的“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星星夜谈”等,传统报纸媒体关于心理咨询服务的热线和专题活动也随后出现。《广州日报》于2005年起开设了“健康—心理”版,《中国少年报》开设的“知心热线”已普及到国内各个城市。
但对拥有不断扩大的读者群的都市类媒体来说,尝试以版面传播心理学知识、为读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国内并不多见。鉴于此,《东南商报》从2006年底起率先在宁波创办“心窗”周刊,为读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一年中,“心窗”版面及其依托的心理咨询师团队共接待市民当面咨询500多人次,电话咨询540多人次,QQ和网络咨询5200多人次。
心理咨询需要媒体助力
宁波市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成倍增长。但经济发展带来的快节奏工作和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导致人们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2007年,宁波市心理卫生协会进行了一次居民心理卫生健康调查。据该协会负责人介绍,宁波市居民中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还有不少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
《东南商报》认为,在媒体上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免费给读者提供帮助,既实践了媒体服务读者的宗旨,同时也传播了心理卫生知识。2006年12月,《东南商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周刊“心窗”版面亮相,它用一对一的咨询,用实际案例解读普通市民平凡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尽力关注生活热门话题,贴近读者心灵需求。
作为宁波目前唯一的心理咨询专版,为了与《东南商报》原有“情感倾诉”版及其他平面媒体情感类的版面错位,“心窗”版的定位是普及大众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互动等。为保证专业性和互动性,“心窗”版专门聘请了心理专家开设专栏,并开设“心理咨询师手记”“心理问题解读”等栏目。同时还免费开通心理咨询电话热线、QQ在线心理咨询、网上咨询,并不定期举办心理学知识科普讲座。经过一年多实践和探索,受到读者和心理咨询业界的好评。一位读者来信称此举为市民日益增加的心理健康需求开辟了一条很好的渠道,心理咨询业界则称赞《东南商报》为推动宁波心理咨询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借助专业力量,实现报道科学权威
心理咨询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报社心理版面编辑、记者采编的稿件只有通过请教专业人士,才能获得权威、科学的解析、评判,才能为读者信服、接受。因此,媒体借助专业力量,与心理咨询师、权威医疗机构合作,是合理而有效的途径。
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师队伍大致由三种人组成:一是医生,他们有处方权,分布于各大综合性医院的心理门诊以及精神类的专科医院;二是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并取得营业资格的营利性心理诊所;三是取得职业资格,但有各自的本职工作,业余从事非营利性心理咨询。基于媒体本身的特点以及互利原则,第一类和第三类,是媒体较为可依靠的资源,其优势在于权威性、灵活性以及一定的公益性,更容易被读者信赖和接受。
《东南商报》“心窗”版正是依靠这样的资源,与宁波江北区百合心理咨询中心携手专门设立心理咨询服务平台,50余位心理咨询师利用业余时间献爱心,采取“三班倒”方式,分时段值班接待,长期提供专业指导,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联系到他们,并及时得到帮助。同时心理咨询师与宁波市内几家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不定期举办各种心理咨询义诊活动,仅2007年就举办了5次,免费咨询市民达300余人次。
以互动为抓手,把握心理咨询的特点
与报道结合点
心理咨询是一个互动过程,因此交流形式和手段十分重要,技术手段必须保证充分有效。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人们交流的方式、方法也呈多样化,因此,媒体在设立心理咨询版面或栏目时要事先考虑方便读者交流,可采用人们常用的多种交流方式,如热线电话、QQ、论坛、电子信箱以及面对面咨询、现场大型咨询等。
从《东南商报》“心窗”版一年多的实践来看,热线电话以其及时、方便、私密性强等优势,最易被人接受;现场咨询则针对性强,声势大,具鼓励性,能打消人们顾虑,有效调动人们的参与意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咨询、法律咨询,参与者往往担心隐私被窥探,因此,必须要有相对封闭的空间,能让参与者放心地敞开心扉。“心窗”版举办的几次现场咨询都尽量避免在广场等公开场所,而是选择在茶馆、咖啡馆等幽雅环境,或有多间独立办公室的场地。
人的心理问题五花八门,但也具有普遍性,对一些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集体辅导,常常事半功倍。
比如春节或国庆长假后,子女纷纷离去,老人空巢在家,欢乐热闹之后的寂静往往更令人伤心,《东南商报》“心窗”版及时编发稿件《长假过后多给老人打电话》,列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再如每年中考高考不仅让众多考生压力重重,更让家长牵肠挂肚,《东南商报》“心窗”版在此时组织针对性咨询活动,咨询师与家长和孩子一起现场交流,寻找考前焦虑的心理症结,使家长和孩子彼此支持、理解,减轻思想包袱,轻松迎接考试。
2008年初,中国南方部分省市大雪冰冻,无数人受阻在回家过年的路上。这个时刻,人们不仅仅需要物质救援、运力支持,同样也需要心灵安抚和疏导,让大家换一种眼光换一种心情看待自然灾害。《东南商报》“心窗”版及时编发《抚平焦虑,异乡安心过年》专题,并请心理咨询师来报社值班推出“热语暖心”心理咨询热线,及时对无法回家过年的人们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
严格遵守道德行规推动行业发展
媒体介入心理咨询服务,以其较广的传播性和可信度,推动了心理学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作为一种社会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据调查,2007年初宁波市有营业资格的心理咨询机构仅两三家,且咨询业务量也不大,到2008年初,全市累计已发展到十余家心理咨询服务机构,这说明人们有心理问题找心理咨询师已开始慢慢接受,为建设宁波和谐社会作出了特有贡献。
需要强调的是,媒体介入心理咨询服务,必须严格遵守心理咨询行业规定,保护求助者的隐私,这也是媒体自我保护的需要,否则不必要的麻烦或官司就会接踵而至。
另一方面,媒体向读者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又是通过版面、栏目传达的间接服务,因此,对于公开见报的案例和求助内容必须慎重选择,确保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有些见报稿件要规避当事人的真实身份,有些则要隐去个性情节,以免当事人对号入座。特别是对一些不符合社会公共道德的案例绝不能上版面。这就要求从事心理咨询报道的记者、编辑也要学一点心理学专业知识。
(原载《中国记者》2008年第9期、《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