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如何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在媒体竞争中胜出,不但是都市报打造主流媒体的需要,也是读者对都市报报道多样性的迫切需要。《东南商报》关于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的报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板。
与读者互动为同类题材赢不同特色
重大主题报道往往是党委宣传部门下达的一个阶段新闻宣传的中心工作,因此加强新闻策划对避免因报道题材相同而造成“全城报纸一张脸”的弊病有很大的作用。《东南商报》在策划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报道时,第一着眼点就是通过开展与读者互动活动发掘独家新闻内容,营造读者参与报道的良好氛围,为同类题材的报道提供不同内容的商报特色。
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工后,《东南商报》在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支持下率先在宁波媒体中策划开通了“重点工程直通车”,邀请市民参观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工地。通过这一载体,把政府的重点工程变成了市民关注的民生工程。商报在宁波媒体中率先推出读者看大桥活动,一天内读者报名电话达800多个。紧接着商报又推出图文征集“我心中的大桥”、读者来说说大桥“最美宣传语”,并邀请大桥工程指挥部相关领导接听商报热线,解答读者对大桥建造中的种种疑问,使互动活动一浪高过一浪。最后,受大桥工程指挥部委托,独家征集80辆私家车参加通车典礼的活动,把互动推向了高潮。限定2小时的报名时间,有300多名读者打进报社热线。
发掘独家题材提高传播效果
独家报道题材容易吸引读者眼球,因此传播效果也显著提高。《东南商报》在大桥报道中充分发掘独家优势,增强重大主题报道的感染力。2003年6月8日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工时,《东南商报》的摄影记者捕捉到一个经典场面:在观看大桥开工仪式的人山人海中,一位少年骑在爸爸肩上,笑脸盛开,阳光十足。这张照片见报后被宁波市档案馆和大桥工程指挥部收藏。如今5年过去了,大桥造好了,见证大桥奠基的小男孩如今长成怎样了呢?很多读者关心他。《东南商报》紧紧把握住了这一独家新闻线索,从发动读者寻找小男孩入手,拉开了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报道的序幕。2008年2月29日头版《照片上的少年你在哪里?大桥通车希望有你》一见报就吸引了读者。知道小男孩的读者电话不断,记者经过采访,在3月3日头版《那张照片中的少年找到了他是余姚二中高一(三)班的缪臻》做了报道,再在3月5日整版报道了《少年长成帅哥学习棒很腼腆》,一下子拉近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和读者的距离。报社又紧接着策划挖掘小男孩与大桥建设之间发生的独家新闻。经报社的提议,在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的支持下,小男孩又被邀请为特邀嘉宾参加大桥通车仪式等一系列庆祝活动,于是5月2日《东南商报》有关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报道中就用《我会好好珍惜这段经历》一文做了详细报道。这组报道在当地媒体中因是独家新闻,产生的轰动效应不亚于80辆私家车征集活动。《东南商报》发掘小男孩见证大桥建设的报道,以百姓视角和读者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体现了都市报的亲民性和贴近性,也提高了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效果。
服务市民信息应实用有用
了解受众需求对症下药,把重大主题报道与市民生活密切挂钩,做好信息服务,也是都市报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取胜的有效手段。大桥通车涉及很多方面,车辆如何上桥,如何停车,事故中如何求助等注意事项,都为读者所关注。《东南商报》从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的角度出发,合理配置版面,专门制作“行车指南”版,以卫星地图为背景把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北两岸高速公路收费站和互通立交点全部标明,方便读者了解行车上桥的路线,并配发了各种车辆过桥收费明细表,这样的行车指南特别吸引驾车一族。和大桥有关的一些动态消息只要和市民生活有关,商报就会选取报道。据初步统计,从4月4日到4月27日就有10多篇不同内容的服务类稿件见报,如《乘班车过大桥省钱又便捷》《跨海大桥里程桩号怎么看?》等等,都是通过对大桥的介绍和分析为读者尽快认识大桥了解大桥提供了详尽的信息服务,满足了读者全方位的新闻需求。
创新报道形式丰富读者视觉享受
创新是媒体永恒的主题。独特的报道形式围绕精彩的报道内容展开,自然提升了新闻的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东南商报》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报道中创新报道形式,十八般武艺齐上阵,给读者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根据报道大桥建设功臣及人物故事的需要,《东南商报》为每一位人物对应找到了中国传统武林人物和其修炼的神功,然后通过漫画的形式配上插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如许多媒体报道5月1日大桥通车典礼均采用新闻照片,然而东南商报却独辟蹊径以“通车了!”为题,用一个整版的卡通漫画再现了通车典礼的盛况,为读者津津乐道,过目不忘。
(原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