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副刊作为新闻的补充,通常存在时效性差、内容比较单一、过分强调文学性等问题。同时,局限于版面量少,读者的发表欲很难得到满足。在网络媒体海量信息和博客、微博等个性化发表的无障碍状态下,报纸副刊正渐渐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
浙江《东南商报》编委会认为,报纸拥有的权威性和对信息的整合能力是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都市类报纸副刊经营宗旨,第一是新闻性,第二才是艺术性。通过对不同新闻资源的整合和再利用,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走出不同于传统报纸副刊的道路,一定会受到读者欢迎。秉承这一宗旨,2007年以来,《东南商报》已形成以“宁波读本”系列为主的副刊版面格局,其中以《宁波读本·画报》《宁波读本·故事》《宁波读本·人文》最有特色。这3个版面各有侧重点,通过看照片、讲故事、读历史的方式,立足本土,贴近读者,创新手段,展现出都市类报纸副刊的新面貌。
图说宁波
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得图片的作用更加放大。副刊的图片历来以插图或者配图为主,缺少富有冲击力和新闻性的好照片,很多时候只是作为文章的点缀或者补充。同样,四平八稳的布局和排版方式也难以吸引日益网络化生存的年轻读者群。分析同城的其他都市类报纸副刊,情感倾诉类型的故事各家都有,随笔、书评等传统副刊类文章也似乎成为阳春白雪,难以引起读者共鸣和广泛参与。唯有既具新闻性又有艺术性的图片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东南商报》的《宁波读本·画报》版一亮相,在同城报纸的副刊版面中就独树一帜,形成差异化竞争,“用严谨捕捉新闻的真实瞬间,用光圈透视社会的发展进程。”这就是《宁波读本·画报》的宗旨,用富有冲击力的画面讲述宁波人自己的故事。
做好《宁波读本·画报》,图片的选择是关键。副刊的图片不能只是纯粹的艺术展示,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考虑的是新闻性。2008年8月31日的《宁波读本·画报》刊发了《泳道长长,梦长长》,用一组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展示了宁波肢残游泳运动员徐佳玲的故事。当时正值北京残奥会举行期间,用照片讲述这样一个身残志坚,取得优秀成绩的肢残小姑娘的故事,很好地阐述了奥运会重在参与的不朽精神。
《宁波读本·画报》的镜头还对准了都市中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繁华美丽苦中起》《晒盐人》《舞者》《与炸弹共舞》等一系列专题分别讲述了建筑工人、晒盐工人、舞蹈老师、拆弹专家等的故事,用一幅幅具有现场感和艺术美的照片配上简短却让人回味的文字,展现了城市生活的各方面,用一图抵千字的效果,直观迅速地抓住了读者眼球,使得副刊的阅读率保持在高位,从而使得《东南商报》变得更加时尚和易读。
述说宁波
2009年新开辟的《宁波读本·故事》则让一个个鲜活的宁波本土人物展现出来。版面选择的故事主人公不是明星大腕,而是读者身边的普通人。这里有养殖专业户,也有年过七旬的健身奶奶,还有高学历的新时代红娘——婚礼司仪。这些宁波人身边发生的新闻故事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拉近了读者和报纸的距离,因此也获得了很多读者提供的线索,进一步增强了报纸与读者的互动。而从2009年3月起,《东南商报》独家刊发的《江南望族小港李家风云录》,采用章回体小说的形式,讲述了宁波北仑小港李家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各种传奇故事,使得《宁波读本·故事》的可读性更上一层楼,也成为团结海内外宁波人、发扬宁波人自强不息精神的最好注解。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东南商报》又推出了《我的名字叫建国》的专题故事,通过一个个与共和国同龄人的故事来展现祖国的变化和发展,很好地配合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的宣传工作。
史说宁波
如果说《宁波读本·画报》侧重的是版面的直观性和时尚感,《宁波读本·故事》侧重的是趣味性,那么《宁波读本·人文》则更多地体现了报纸的社会责任感,既继承了一个城市的历史传统,又弘扬了特色文化。
宁波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古迹众多,地方特色鲜明。《东南商报》从2008年下半年起先后推出了“宁波的古桥”、“宁波的古戏台”、“宁波的古塔”系列,该报记者和文物考古学者实地考察宁波范围内的古塔、古桥和古戏台,讲述其一幕幕背后的故事。从这些古迹的背后发掘出宁波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进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文物图谱。稿件形成系列,版面相互辉映,为宁波的建筑历史和人文情怀书写了浓重的一笔,并且因此引起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视,使得一些原本面临毁损的古迹重新获得了修缮。而“宁波街道”系列则将宁波的各个街巷用故事的方式介绍给读者,不但对于年轻受众是一种文化普及,而且有利于促进社区和谐建设,同时也为宁波文明城市评选增加了一抹亮色。
如果说,这些有形的历史遗存因为实物的存在能够更好地保存,那么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则显得更加重要。宁波目前有各类型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几十种,很多并不为大众知晓,仅限于传承人之间的口口相传。为此《宁波读本·人文》专门开辟了《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专题,通过采访传承人,介绍该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让古林草席编织、宁波传统女红等传统技艺和表演形式重新进入读者的视线,很好地宣传了本土文化,展现了地方特色。这个系列的开辟获得了宁波市文物保护部门和文化部门的充分肯定,称《东南商报》以实际行动推动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体现出媒体在文化创新和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上大有可为。
(原载《新闻实践》2009年第12期、《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4月6日、《中国记者》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