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对任何人都具有重要意义。法国拉罗什夫科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仅仅天赋的某些巨大优势并不能造就英雄,还要有运气相伴。”
的确,人的一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而改变一个人人生轨迹的往往就是一次偶然的机遇。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因为有“月下追韩信”的萧何,那么韩信就无法得到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他注定要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没有落地的苹果在那一刹那击中了牛顿,那么牛顿就可能不会去思考“苹果为何落地”的问题,他也许就不会发现轰动一时的“地心引力”。
歌德说过:“转瞬之间的一刹那,就可以决定人的一生。”由此可见,机遇对于人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力。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了,纽约城里挤满了找不到工作的退伍军人,年仅18岁的约瑟夫·普利策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会讲匈牙利语、德语和法语,但英语却不怎么好,这成了他在纽约寻找工作的障碍。最后,他决定到德国人聚集的城市圣路易斯去,在那里也许能找到工作。圣路易斯城在当时的普利策心目中是希望之乡。
在这种希望的驱动之下,普利策来到了圣路易斯城。但圣路易斯也并非是他想象中的希望之乡,他还是经常失业。他先后当过船台的看守、舱面水手、饭店侍者等,他经常干不多久就被解雇,只好另找工作。
一次,普利策和另外几十个人交了5美元,跟着一个答应介绍他们到路易斯安那州甘蔗种植园工作的人乘上一艘小轮船。当小轮船把他们抛在离城48公里的地方调头离去时,他们才知道受骗了。普利策非常气愤,他写了一篇报道揭穿这个骗局。当《西方邮报》发表了他的稿子时,他十分高兴,因为这是他发表的第一篇新闻报道。从此以后,普利策经常给一家德文报刊写稿,并逐渐引起报社中编辑们的注意。
1868年底,《西方邮报》招聘一名记者,普利策被录用了,他简直欣喜若狂,他这样描绘自己当时的心情:“我,无名小卒,不走运的人,几乎是流浪汉,被选中担任这项工作——这一切都像做梦一般。”普利策的超人才华和政治胆识迅速显露出来。
四年后,他购买了该报的股份,并不断做出正确的决定,逐渐当上了主编,最后还购买了《西方邮报》、《圣路易斯快邮报》和《纽约世界报》,并对报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它们成为当时美国著名的大报。
在他的新闻生涯中,他使新闻成为社会公认的一门学科。他的一生标志着美国新闻学的创立和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他曾捐赠200万美元创办了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名扬世界的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普利策逝世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最高新闻奖,受世人瞩目。
在如今每个人的心目中,约瑟夫·普利策是报业的巨子,似乎让人高不可攀。但是回顾约瑟夫·普利策成长历程,可以得知,普利策原来也不过是一文不名、两手空空,直到被《西方邮报》聘为记者后,普利策的人生方向开始发生变化——正是那次机遇成就了后来的普利策。
拿破仑说:“卓越的才能,如果没有机会,就将失去价值。”有才能的人遇上好机会,能够大展宏图;平庸之辈,遇上好机会,也可略施一技之长;但是没有机遇或者总是错失机遇,任何伟大的英雄都将一事无成。
16岁的麦克斯韦初到剑桥,一切都觉得新鲜。这一时间,他专攻数学,读了大量的专门著作。不过,他读书不大讲系统性。有时候,为了钻研一个问题,他可以接连几个星期什么事都不干;有时候,他又可能见到什么读什么,漫无边际。
这个善于学习和思考的年轻人,需要名师点拨,才能放出异彩。幸运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麦克斯韦果然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这就是霍普金斯。霍普金斯是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一天,他到图书馆借书,他要的一本数学专著不巧被一位学生先借走了。那书是一般学生不可能读懂的,教授有些奇怪。他询问借书人的名字,管理员答道“麦克斯韦”。教授找到麦克斯韦,看见年轻人正埋头摘抄,笔记本上涂得五花八门,毫无头绪,房间里也是乱糟糟的。霍普金斯不禁对青年产生了兴趣,诙谐地说:“小伙子,如果没有秩序,你永远成不了优秀的数学家。”从这一天开始,霍普金斯成了麦克斯韦的指导教授。
霍普金斯很有学问,培养过不少人才。麦克斯韦在他的指教下,首先克服了杂乱无章的学习方法。霍普金斯对他的每一个选题,每一步运算都要求很严。这位导师还把麦克斯韦推荐到剑桥大学的尖子班学习。经这位优秀数学家的指点,麦克斯韦进步很快,最后终于成为一代科学大师。
人常说:“造化弄人。”在生活中,一些人可能因为某次机遇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些人可能因为缺乏机遇而“白了头,空悲切”。
贝弗里奇说:“发现的历史表明,机遇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很难看到一个人能够完全脱离机遇而成功——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从某次机遇而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