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著名的建筑大师设计了一个大型的迪斯尼乐园,当乐园的主体工程竣工后,这位建筑师却犯愁了,因为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路径设计,他已修改了五六十遍,但没有一次让他满意。他为此伤透脑筋,决定暂时放下工作,前往法国度假,以理顺那混乱的思绪。
在盛产葡萄的法国南部,他发现沿路有许多卖葡萄的农人守着葡萄摊子,目光充满渴望,却很少有人光顾,而当车子转到山谷处的一个葡萄园门口时,买葡萄的人却络绎不绝。原来,园主是一个年迈的老妇,因为身体原因,她已忍受不了长时间守摊等待,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只要往路边的箱子里投5个法郎,便可到园子里随便摘上一篮葡萄。这种任意采摘、绝对自由的方法,吸引了好多过往的行人,因此她的生意出奇的好,园子里的葡萄每年都很快卖完。
瞬间,建筑大师顿生灵感,马上通知乐园施工部:撒上草种,提前开放。
乐园很快便开放了,小草叶长出了绿芽。在没有道路的景点与景点之间,游人踩下了一条条小路。黄色的小路点缀在绿草之间,纵横交错,优雅自然,美不胜收。
第二年,这位建筑大师按照这些踩出的痕迹,铺出了人行道。后来,他的设计被评为那年的园林艺术最佳设计奖,在建筑界传为美谈。
酷评 顺乎自然,顺乎本性
我们有时会面临与这位设计师一样的难题,虽已对人生的道路设计了千百遍,可没有一条让我们满意,这时你不妨学学这位设计师,选择顺乎自然、顺乎本性的那条——往往是最好的,也是最适合你的道路。
中国古代美学一贯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自然审美意识深深地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铸造了独具一格的自然审美观。追根溯源,这种自然审美观源于庄子,庄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自然”。庄子的生活,就是一种纯真自然、顺物本性的感性生活。
西方美学传统不像中国那样重视自然美,比如康德,虽不重视自然美,但他很重视美的自然特性。
康德认为:“在一个美的艺术的成品上,人们必须意识到它是艺术而不是自然。……自然显得美,如果它同时像似艺术;而艺术只能被称为美的,如果我们意识到它是艺术而它又对我们表现为自然。”
这是受到古希腊摹仿论强调逼真与惟妙惟肖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真实论制约下的自然观。
总之,无论中西方观念有多大差异,但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遵从自然就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