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特种部队在全球来说并不是无名之辈。它成立的时间较早,发展步伐较快,称之为“中东精灵”一点都不为过。然而,我们在以色列的语言文字里却找不到“特种部队”这个词。在以色列的语言文字里,所有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都被统称为“萨耶雷特”(Sayeret)。在希伯来语中,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侦察队”或“巡逻队”。虽然有些部队的性质离侦察和巡逻相差甚远,但也被赋予该名称。因此,我们从称呼上看不出以色列特种部队的实际建制。
以色列特种部队的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国防经费紧缩,年轻的以色列国防军步入了一段困难时期。以色列军队不但得不到扩展,反而受到了缩减。全军仅保留了三个正规旅和少数营连级部队,军队的训练水平和士气都跌至最低点。这种情况下,以色列要培养特种部队谈何容易。
当20世纪50年代早期,阿拉伯人开始频繁越境袭击以色列人定居点时,国防军发现他们面临着一个类似于用高射炮打蚊子的问题:
他们不可能把正规军队分散到每个村庄去当警卫,也不可能为报复这种零敲碎打的袭击而发动一场战争。更重要的是,正规部队未必能够胜任这种战争——国防军发动的几次报复性袭击,都由于士气低落、指挥不当和训练无素,没有取得完全的成功。这时候的以色列觉得有必要建立一支特种部队,以进行报复或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行动。
于是,虽在经济紧张的环境里,以色列还是迅速筹建特种部队。
1951年,以色列南部军区建立了一支名为“30部队”的特种部队。1953年7月,以军中部军区奉总参谋部命令建立了一支全新的特种部队-101部队。这支部队的任务是对阿拉伯人的越界袭击进行越界报复作战,部队指挥官是阿里尔·沙龙少校(2001年成为以色列总理)。
谁也没有想到,这支101部队却在一次行动中严重失误,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当年10月,101部队在约旦的基比亚村执行任务时打死了60多名无辜平民。在重重舆论压力的迫使下,以色列政府于次年1月解散了101部队。但“解散”其实是掩人耳目的做法,101部队的人员被并入伞兵部队(890营),沙龙担任了合并后的伞兵部队指挥官。尽管101部队仅存在了5个月,人员从未超过50人,但这支部队的建立却是以色列特种部队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01部队所确立的小部队作战、活动和渗透的战术直到今天还在以色列军队中应用。
1954年,以色列考虑战争和应付国内突发事件,制止内乱的需要,决定将第101部队与伞兵旅合并,改为第202伞兵旅。该旅主要由旅部和4个营以及其他支援部队编成。1967年,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第202伞兵旅又改称第55伞兵旅。1960年以后,以色列使用特种部队作战颇为频繁,由应急作战转换为执行反恐怖任务。1957年,以军总参情报部的亚伯拉罕·阿尔侬少校建立了262部队(又称总参侦察营),这是一支直接隶属于总参情报部的特种侦察部队。
目前,以色列特种作战部队作为一个特殊的兵种,是一般任务部队的加强和补充。近年来,它在应付突发事件、敌后侦察、实施心理战、特工破坏、反恐怖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诞生于硝烟弥漫的中东敏感地区,以色列特种部队拥有了更多的实战机会。因而,尽管人数不多,但以色列特种部队凭借其所具备的超强的战斗意志及丰富的实战经验,让人不敢轻视这只“中东精灵”。
(第一节)崛起的“小子”——以色列总参侦察营(SayeretMatkal)
1、历史起源
以色列特种部队具有相当丰富的作战经验,其中排在首位的是以色列总参侦察营(SayeretMatkal,番号为262部队)。这是一支精锐特种部队。自组建50余年来,它创造过不少传奇式的战例。它的训练和战术也被其他国家特种部队借鉴与模仿。
神奇的以色列总参侦察营是以色列总理沙龙亲手缔造的王牌军。
1953年,由沙龙组建的代号为“101”的特种部队正式宣告成立,这是以色列有史以来的第一支特种部队,沙龙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该部队的第一任指挥官,而且他还因此被誉为“以色列特种部队之父”。经过近半年非同寻常的残酷训练后,“101”部队的队员们个个信心暴涨,跃跃欲试,纷纷请命要求出战。
很快战机出现了,“101”部队在一次行动中偶然与正在制造爆炸案的“费达因”成员遭遇,“费达因”成员哪是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的对手,转眼间便被打得落花流水而逃。而“101”部队由于初上战场,也杀红了眼,他们乘胜追击到了约旦境内,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杀,就连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也不放过,连杀60多人。60多名普通百姓被屠杀的事件曝光后,整个中东地区都震怒了,纷纷谴责以色列军队的暴行,以色列政府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无奈之下只得将“101”部队解散。
1957年,巴以冲突没有丝毫停下来的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武装冲突,同时也为了加强以军进行情报战和特种作战的能力,以军情报部向总参谋部提出了重新组建特种部队的建议。情报部门的提议很快就得到了上级的批准。于是,在原来“101”部队的基础上,成立了以色列的第二支特种部队,代号“269”部队,又称为总参侦察大队。这支特种部队极受以色列总参谋部器重,并得到了政府财力、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总参侦察营的任务重点是进行越境侦察和突袭,同时,为了避免重蹈“101”部队的覆辙,总参侦察营制订了严格的军纪,并对所有行动都进行面面俱到的周密计划,以确保不再出现任何疏漏。
总参侦察营作为以色列第二支特种部队,果然不负众望,在数次中东战争中,几乎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到了20世纪70年代,总参侦察营已经成长为一支极具突击力、装备精良的王牌特种部队。目前,总参侦察营采取的是营级编制,总人数在200人左右,都是千里挑一、实战经验丰富的精兵强将,直接归属以色列总参谋部指挥。总参侦察营一直奉行的都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训练准则,也正是这一准则赋予了该部队超强悍的战斗力。
目前,总参侦察营的作战指挥由以军总参谋部长直接负责,日常训练和行政管理则由陆军司令部一名少将负责。这支部队采取营级编制,营长为中校,副营长为少校;营以下辖连,连长为上尉;连以下没有班、排建制,但下辖若干小队,每小队约10到20人。
2、队员选拔训练
随着部队的正规化发展,阿尔侬时代俱乐部式的征兵方式已经结束。目前,侦察营和其他特种部队一样,每年直接从应征入伍的适龄青年中招收新兵,但与正规部队相比,具有优先权,可以提前招兵。
部队派人在征兵中心向应征者介绍部队情况,报名者便可参加入队选拔。选拔内容主要是各种严格的体能和智力测验,淘汰率高达80%~90%。
和以军多数特种部队一样,总参侦察营的新兵训练期为20个月。
以色列实行义务兵役制,士兵一共只服役3年(就是说,用于训练的时间超过服役期的一半多)。但侦察营这样的特殊部队,可以和新兵在入队前签署超期服役半年的合同(超期服役期间士兵享受合同兵待遇,月薪1500~1700美元,一般的特种部队付不起这笔薪金)。
以色列特种部队新兵训练主要分为三部分:步兵基础训练、步兵高级训练、特种训练。步兵基础训练为期四个月,各特种部队的新兵集中统一进行,训练地点原为国防军亚当特种训练基地。从1993年改为伞兵旅的萨努尔训练基地。主要训练内容是:步兵基本武器操作射击和单兵战术。与一般国家军队不同,以色列新兵基本训练课程中很少有通常的军人姿态和队列等内容,因为国防军极为重视士兵的实际战斗能力,对他们认为是“形式上的东西”能省便省,特种部队更是如此。步兵高级训练为期两个月,在各部队基地进行。包括连规模战斗、近距离巷战、野外识图常识和直升机机降渗透基础等课程。
在步兵训练完成后,侦察营的新兵开始了漫长的特种训练,这是成为一名特种兵战士最重要的课程,科目繁多,难度很大,只有很少的人能够通过全部训练,成为侦察营的一员。主要训练内容有:跳伞训练(三个星期),包括大高度高开伞(正常跳伞)和大高度低开伞(自由降落至低高度后手动开伞)。这部分训练在国防军伞兵学校进行。特种部队小分队指挥培训(1~2个月),包括地形识别和特种部队小分队野战指挥。
反恐怖作战和人质营救训练,这是侦察营的重点训练科目之一,分基础和高级两个阶段。基础训练三个星期,高级训练五个星期,均在反恐怖学校进行。但学员完成训练回部队后,还要继续进行八个星期训练,由营里的教官执教。
全天候、全地形野外识图训练,这是特种训练最重点的科目之一,是侦察兵的基本功,也是最难通过的课程。各部队视各自需要不同,自行确定训练时间,侦察营的训练时间要长一些。这种训练通常在沙漠和丘陵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进行,要求士兵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地图上标定的数十个坐标点,并留下标记。一次野外识图训练,通常要持续几天甚至一星期,行程上百公里。1991年,总参侦察营两名新兵在内格夫沙漠训练时因脱水而死。但侦察营并未因此放松在这个项目上的训练。
狙击训练一个半月,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亚当特种训练基地国防军狙击学校进行步兵狙击训练,为期3周,主要内容是野战条件下的远距离狙击。第二阶段:在亚当基地国防军反恐怖学校进行人质营救狙击训练,主要训练150米内的近距离精确狙击,同样为期3周。单兵特种技能训练,包括工兵爆破、越野驾驶、徒手格斗等内容。
情报搜集训练,主要是培训观察、侦察技能和熟练使用通信器材。
这部分训练在国防军情报和侦察学校进行,也分为基本侦察训练和高级侦察训练两个阶段。
阿拉伯语培训,总参侦察营原则上希望所有战士都掌握阿拉伯语,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很难,所以只能对有语言才能的战士进行特别培养,对其他语言才能不太好的战士只能作一般化的要求了。
渗透和野外生存训练,这一部分的训练内容非常广泛。队员要学习在昼、夜和各种气候条件下,从陆路、海上、空中向敌后渗透,并在野外条件下生存的技能。在进行这部分训练时,受训的新兵要分别赴北部军区高山部队学习滑雪和严寒条件下的生存技能;去海军潜水学校进行潜水训练;在温盖特军体学院学习攀登和索降;还要去南部内格夫沙漠中的贝都因部落里学习阿拉伯人的生活习惯。
3、武器装备
以色列军方最清楚,在现代战争中,任何一支部队除了有高素质的人以外,还要有与之配套的最先进的武器,才能无坚不摧。所以,以色列在武器研制上的投资从来都是出手大方。像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目前的军事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且据称拥有了原子弹、中子弹等战略武器,并不奇怪。
以政府对屡建奇功的总参侦察营武装更是不惜血本。据以媒体披露,在以军的全部军费预算中,特种部队的专项装备购置费就占5%左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划归总参侦察营帐下。目前,世界各国都注重发展特种部队,适合特种部队使用的先进武器层出不穷。但不管哪个国家推出何种特种兵武器,它很快就会出现在总参侦察营成员的手中。据内部人士透露,以色列除了不惜巨资购进这些武器外,以军事科研部门的仿制能力也十分了得。因此说总参侦察营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轻武器并不为过,而且他们还拥有适合突袭作战的特殊装备。
总参侦察营和其他两支担任人质营救值班任务的部队(海军13中队和警方的“雅曼”特警队)都有三套武器装备:第一套是日常训练和作战的标准装备,称为“蓝色装备”,由队员随身携带。另外两套是在进行人质营救作战时使用的装备,一套存放在值班直升机内,称为“红色装备”,另一套存放在值班机动车里,称为“黄色装备”。在进行人质营救时,首先考虑用直升机赶往现场,在不能使用直升机时则乘车前往。
目前,总参侦察营的标准单兵武器是美制M4卡宾枪(M16A2短枪管型)和同属M16系列的CAR-15卡宾枪。美军特种部队现在也装备M4卡宾枪。它的通用性较好,可装备各种附件。在进行人质营救作战时,以色列特种部队通常根据不同需要在枪上加装以色列自产的反恐怖作战套件,包括准直式反射瞄准镜、4倍昼间瞄准镜、战术电筒、激光瞄准具、脚架、消音器和夜视仪等。此外,这种枪可外挂M203榴弹发射器,发射40毫米低速小型榴弹,最大射程400米,杀伤半径5米。
在近战武器方面,以色列特种部队使用由以制“乌齐”式冲锋枪改进而成的“微型乌齐”。这种枪比大口径手枪略小,便于携带,射速为每分钟1500发。近年来,西方各国特种部队普遍使用德制MP5系列冲锋枪,这种枪几乎在各个方面均优于“微型乌齐”。但以军特种部队仍独一无二地坚持使用“乌齐”,其主要原因可能还是预算问题——MP5系列极为昂贵。
对于从事人质营救作战的特种部队来说,手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20世纪70年代,总参侦察营主要使用意大利制造的0.22英寸“贝雷塔”小口径手枪。主要是因为这种枪威力小,即使误伤人质也不易致命。但在1973的“少年之春”和1976年的恩德培行动中,小口径手枪的缺点暴露了出来:突击队用装了消音器的“贝雷塔”手枪向哨兵射击,两次均未能一枪致命,从而使哨兵来得及发出警报。从此以后,以军特种部队基本不再使用这种手枪。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瑞士与德国合资制造的9毫米“西格绍尔”P226手枪和比利时FN“勃朗宁”手枪。
狙击步枪也是特种部队的重要武器,侦察营对于这一点尤为重视——根据以色列反恐怖作战大纲,侦察营担负反恐怖作战任务。因此,其每个小队中都配有4名狙击手,是一般特种部队的2倍。根据作战距离和要求的不同,各狙击手分别配备“毛瑟”SR86型、美制7.62毫米M24型和12.7毫米“巴雷特”82A1等型号的狙击步枪。有独立预算的总参侦察营还拥有其他部队想都不敢想的名贵武器——德制“黑克勒-科赫”PSG1半自动狙击步枪,每支单价在15000美元以上。
4、经典战例
(1)卢德机场反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