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
《旧唐书·王珪传》: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
经典今读:
“激浊扬清”,可以这样理解:把脏水冲掉,留下清水,让人们看过去,池塘里一泓碧绿。这个词后来广泛用在社会风气上,即鼓励人们发扬好风气,清除坏风气。
这里讲一个宋代名相张齐贤的故事。张齐贤出生在穷苦人家,他从小读书用功,后来考中进士,踏进官场。从衡州通判一直升到丞相,前后二十一年执掌军国大权。
张齐贤丞相是很重视社会公正的。最初当官时,他就着力打击歪风邪气,弘扬正气。
民间流传了不少他主持正义、为民做主的故事。比如他走马上任衢州通判不久,就遇到一件盗窃案。下官将案卷抱上来请张齐贤判案,他很谨慎,挑灯夜战仔细研究案情,发现诸多证据有瑕疵,于是推倒重来,结果查明,有五名嫌犯无辜受到株连。通过这次审理,张齐贤感到衢州衙门问题很多,便开展了大规模的执法检查,亲自查阅当地历年来的原始案宗,发现误判比比皆是,不知道冤枉了多少人。张齐贤立即着手司法改革,废弃沿用多年的“凡劫盗一律处死”的陈规,试行量刑适度原则。
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批冤假错案被纠正了,一批贪官污吏被铲除了,老百姓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保证,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不但如此,张齐贤还能做到有错就改。在做江南转运使时,他注意到有一半解送京师复审的江南狱囚死在路上,于是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地方官员审案敷衍塞责的现象严重。张齐贤上书朝廷,请求朝廷派出精干的官员进行案件复审,并建立官员问责制度——一旦株连无辜,原审官将受到法律制裁。这套组合拳一打出去,江南官场面貌一新。
张齐贤还能做到任人唯贤。他无论是在地方做官还是在朝中掌握军政大政,都很重视发掘人才。他提拔举荐了很多德才兼备的年轻人,对于品行有污点的人,他坚决不用。
慧眼看经典:
打击邪气、弘扬正气是相辅相成的两面,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扬清”
不“激浊”不可取,歪风邪气若不能被有效压制,正气则很难占据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