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舆马,长其骄惰之气。一次姑息,二次、三次姑息,以后骄惯则难改,不可不慎。
对后辈子侄,总是应当以礼义教育他们。出门应当常走路,不可以动用车马,以助长他们的骄惰之气。如果一次姑息,二次姑息,三次姑息,以后骄气惯了就难改了,因而不能不慎重对待。
先王之道,所谓修己治人、经纬万汇者,何归乎?亦曰礼而已矣。秦灭书籍,汉代诸儒之所掇抬,郑康成之所以卓绝,皆以礼也。杜君卿《通典》,言礼者十居其六,其议已跨越八代矣!有宋张子、朱子之所讨论,马贵与、王伯厚之所纂辑,莫水以礼为兢兢。我朝学者,以顾亭林为宗。国史《儒林传》袖然冠首。吾读其书,言及礼俗教化,则毅然有守先待后,舍我其谁之志,何其壮也!厥后张蒿庵作《中庸论》,及江镇修、戴东原辈,尤以礼为先务。而秦尚书意曰,遂纂《五礼通考》,举天下古今幽明万事,而一经之以礼,可谓体大而思精矣。吾图画国朝先正遗像,首顾先生,次秦文恭公,亦岂无微旨哉!桐城姚鼐姬传,高邮王念孙怀祖,其学皆不纯于礼。然姚先生持论阁通,国藩之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也。王氏父子,集小学训信之大成,重乎不可见已。故以殿焉。
先王的大道,所谓修养自己、治理人民、组织万类的,归宿是什么呢?也不过是礼而已。秦朝焚灭书籍,汉代学者们所搜求的,郑康成所以能够超越常人,都是因为礼。杜君卿的通典,谈论礼的地方有十分之六,他的见识已超过八代了。宋代张子、朱子所讨论的,马贵与王伯厚所纂辑的,无不戒慎地把礼作为对象。我们清朝的学者,以顾亭林为大师;国史《儒林传》,特别把他摆在最前头。我读他的书,谈到礼俗教化的地方,就毅然有守先待后舍我其谁的志慨,这多么地雄壮啊!后来张蒿庵作《中庸论》,以及江慎修戴东原等人,特别把礼视为优先的事情。而秦尚书蕙田,因而纂修《五礼通考》,凡是天下古今人神间所有的事情,都用礼来贯综它,可以说是规模宏远,思虑精密了。我画国朝先贤的遗像,首先是顾先生,其次是秦文恭公,那里没有深意呢!桐城的姚鼐、高邮的王念孙,他们的学术都不纯于礼。可是姚先生的文章持论闳博通达,国藩能够粗略地懂得写文章,是由姚先生启发的。王氏父子集小学训诂之大成,高深的造诣,是不可企及的,所以把他们放在后面压阵。
古之君子之所以尽其心、养其性者,不可得而见;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一秉乎礼。自内焉者言之,舍礼无所谓道德;自外者言之,舍礼无所谓政事。故六官经制大备,而以《周礼》名书。春秋之世,士大夫知礼、善说辞者,常足以服人而强国。战国以后,以仪文之琐为礼,是叔齐之所讥也。荀卿、张载兢以礼为务,可谓知本好古,不逐乎流俗。近世张尔岐氏作《中庸论》,凌廷堪氏作《复礼论》,亦有以窥见先王之大原。秦蕙田氏辑《五礼通考》,以天文、算学录入为观象授时门;以地理、州郡录入为体国经野门;于著书之义例,则或驳而不精;其于古者经世之礼之无所不该,则未为失也。
古代的君子是如何竭尽心力修养德行的,我们是不能看到了;但是他们修养身心,管理家庭,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却都秉持的是礼。从内部说,舍弃了礼法就说不上道德;从外部说,舍弃了礼法就无法协理政务。所以六卿之官设置完备,而记录典籍以《周礼》做书名。春秋时代,士大夫通晓礼法,擅长游说辞令的人,常能说服众人,实现主张而使国家强盛。战国以后,以仪式的华美琐碎为礼,就是叔齐所讥讽的虚有其表。荀卿、张载小心谨慎地以礼为实务,可称得上知晓根本,喜好古风,不追逐流俗啊!近代张尔岐作《中庸论》、凌廷堪作《复礼论》,也可以从中看到先王教化原貌的佳处。秦蕙田编辑《五礼通考》,把天文、算学录入授时门一类,把地理、州郡录入体国经野门一类。这样做,对于著书的意义和条例来说,就有些繁杂不精,但是该书对古代经营世事的礼则都全盘具备了,就说不上有什么失误了。
纪泽儿读书记性平常,读书不必求熟,且将《左传》、《礼记》于今秋点毕,以后听儿之自读自思。成败勤惰,儿当自省而图自立焉。吾与诸弟惟思以身垂范而教子侄,不在诲言之谆谆也。
纪泽儿读书记性平常,因此读书就不必死记硬背,只将《左传》、《礼记》在今年秋季点完,以后便听凭他自由阅读、独自思考。对于成败勤惰,儿应当经常反省以图自立。我与各位弟弟只想以自身的示范行动去教育儿侄,而不在于话语的恳切。
只望儿侄辈读书,少有所成,将来孙辈看作榜样,便是世家好气象。若儿侄辈不能发奋用功,文理不通,则榜样大坏,将孙辈断难自立。
只希望儿子和侄子这一辈人能够好好读书,在年轻时就有所成就,这样将来孙子辈的人能将他们看作自己的榜样,这就是官宦世家的好现象。如果儿子和侄子这一辈人不能够发奋用功读书,做的文章连文理都不通,这样的话树立了坏的榜样,将来孙子这一辈人就难有所成就了。
余在外无他虑,总怕子侄习于骄奢佚三字,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佚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弟切戒之!(咸丰十年十月廿四日)
我在外面没有其他顾虑,只怕子侄染上骄、奢、佚三字。家庭败落离不开一个奢字,个人失败离不开一个佚了,讨人嫌离不开一个骄字。弟弟要切实引为警戒!(咸丰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吾家子侄辈,总以谦勤二字为主,戒傲惰,保家之道也。(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四日)
我家的子侄们,总要以谦、勤两个字为主要,戒掉骄傲懒惰,这是保全家庭平安无事的办法啊!(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四日)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仪之旗帜也。谆嘱瑞侄从此奋勉加功,为人与为学并进,切戒骄奢二字,则家中风气日厚,而诸子侄争相濯磨矣!
我不指望代代能够得到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就是读书的种子,世家的招牌,礼仪的旗帜。嘱咐瑞侄从此更加勤勉奋发,为人与为学并进,一定要戒骄奢二字,那家里的风气便越淳厚,而子侄们都争相学习。
回首生年五十余,除学问未成,尚有遗憾外,余差可免于大戾。贤弟教训后辈子弟,总当以勤苦为体,谦逊为用,以药骄佚之积习,余无他嘱。(咸丰十年十月二十日)
回忆自出生以来五十多年,除了学问没有完成,还有点遗憾外,其余都可以免于大错。贤弟教训后辈子弟,总应当以勤苦为大政方针,以谦逊为实用方法,以此来医治骄奢淫逸这些坏习惯,其余没有什么嘱托的了。(咸丰十年十月二十日)
是日阅张清恪之子张懿敬公师载所辑《课子随笔》,皆节抄古人家训名言。大约兴家之道,不外内外勤俭、兄弟和睦、子弟谦谨等事。败家则反是。夜接周中堂之子文翕谢余致赙仪之信,则别字甚多,字迹恶劣不堪。大抵门客为之,主人全未寓目。闻周少君平日眼孔甚高,口好雌黄,而丧事潦草如此,殊为可叹!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排场,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由骄字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而子弟之骄,又多由于父兄达官者,得运乘时,幸致显宦,遂自忘其本领之低,学识之陋,自骄自满,以致子弟效其骄而不觉。吾家子侄辈亦多轻慢师长,讥谈人短之恶习。欲求稍有成立,必先力除此习,力戒其骄;欲禁子侄之骄,先戒吾心之自骄自满,愿终身自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