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转机时刻(1970-1979)
2999600000028

第28章 1974年(5)

11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决定"在最近期间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知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现在,以安定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毛泽东主观上是把召开四届人大作为实现安定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召开人大必然要讨论和决定国家领导人的安排和调整。"四人帮"意识到这是他们篡夺更多权力的机会,他们不顾毛泽东的批评,加紧了阴谋活动,"四人帮"决定赶在四届人大召开之前把邓小平搞下去。在10月17日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四人帮"借"风庆轮事件"向以周恩来为首的国务院发难,对邓小平发动突然袭击,要他立即表态。邓小平表示对该问题还需要调查,江青等人就对他大肆攻击。邓小平对此予以严正驳斥。会议开不下去,不欢而散。当天夜晚,江青把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召集到钓鱼台17号楼紧急密谋,分析政治局会议斗争的情况,并筹划对付邓小平的策略。最后决定派王洪文到长沙向毛泽东诬告周恩来、邓小平和其他领导人。

王洪文背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数成员飞抵长沙,见到了正在长沙疗养的毛泽东。在毛泽东面前,王洪文恶人先告状,说"北京现在大有庐山会议的味道",自称他是冒着生命危险来的,王向毛泽东汇报了政治局会议上的争论,说:看来邓小平还是搞过去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那一套。邓有那样大的情绪,是与最近在酝酿总参谋长人选一事有关。他又说:总理现在虽然有病,住在医院,还忙着找人谈话到深夜。几乎每天都有人去。经常去总理那里的有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还说:"他们这些人在这时来往得这样频繁和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有关。"王洪文还在毛泽东面前对江青、张春桥和姚文元作了一番吹捧。其目的是想阻挠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而由"四人帮"进行"组阁"。毛泽东当即告诫他:"有意见当面谈,这样搞不好","你回去要多找总理和剑英同志谈,不要跟江青搞在一起,你要注意她"。

王洪文飞往长沙告状的同时,江青在北京大搞阴谋活动。10月18日白天,江青把王海容和唐闻生叫到钓鱼台谈话。王、唐是毛泽东接见外宾时的记录和翻译,此时即将去长沙参加接见外宾。江青要她们向毛泽东报告:在10月17日晚上,政治局会议讨论"风庆"轮问题,邓小平和江青发生争吵,并扬长而去,使得政治局会议开不下去。国务院的领导经常借谈工作搞串联,总理在医院也很忙,并不是在养病,小平、总理、叶帅都是在一起的,总理是后台。当晚,江青一伙又把王海容、唐闻生找去,张春桥介绍所谓形势问题,把当时国家财政困难说成是国务院领导"崇洋媚外"造成的。他还把邓小平在"风庆"轮问题上的抵制比作"二月逆流"。江青一再坚持要王海容和唐闻生去向毛泽东告状。

由于事关重大,王、唐二人于19日赶到医院将谈话情况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说:他已知道政治局会议的问题,经过他的了解,事情并不像江青等人所说的那样,而是他们四个人事先就计划好要整小平,他们已多次这样搞过邓小平。邓小平已忍了很久。

20日,王海容、唐闻生根据周恩来的意见将有关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报告。毛泽东听后非常生气,指出:"风庆"轮的问题本来是一件小事,而且先念等同志已在解决,但江青还这么闹。要她们转告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叫他们不要跟在江青后面批东西。同时,还要她们转告周恩来和王洪文:总理还是总理,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和人事安排问题要总理和王洪文一起管。建议邓小平任党的副主席、第一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江青等人的诬告没有取得预期结果。江青为实现自己的"组阁"梦,开始伸手向毛泽东要官、要权。

12日,江青给毛泽东写信,并提出让谢静宜当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迟群当教育部长,乔冠华任副总理,让毛远新、迟群、谢静宜、金祖敏列席政治局会议,作为"接班人"来培养。当天,毛泽东给她的信作了批复:"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组阁(当后台老板)。你积怨甚多,要团结多数。至嘱。""人贵有自知之明。又及。"11月19日,江青又给毛泽东回了一封信,先作了一番自我检讨,又抱怨自己没有什么工作,实际上是向毛泽东讨官要权。毛泽东于次日再次批评了她:你的职务就是研究国内外动态,这已经是大任务。此事我对你说了多次,不要说没有工作。江青不以为然,还托人向毛泽东提议让王洪文当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毛泽东立即揭穿了其用意:"江青有野心。她是想叫王洪文作委员长,她自己做党的主席。"又说"将来她会跟所有的人闹翻。现在人家也是敷衍她。我死了以后,她会闹事。"这些话说明毛泽东对江青还是有所了解的,知道她不堪大任,要她有"自知之明"。

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带病主持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和国家领导人的人事安排工作。1974年12月23日,周恩来不顾病痛折磨,飞往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工作。王洪文同行。毛泽东同他们进行了四次谈话。他再次告诫王洪文"不要搞四人帮","不要搞宗派,搞宗派要摔跤的"。并再次指出江青有野心。毛泽东认为邓小平"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再次提议由邓小平担任第一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和总参谋长3个重要职务。1975年1月5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发出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同时任命张春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毛泽东对江青一伙的多次批评,重申总理还是总理,并且重新对邓小平委以重任。他的这些做法,对于挫败"四人帮"夺权组阁的阴谋,保证四届人大的顺利召开,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国掀起宣传、学习朝农经验的浪潮

朝阳农学院是由原沈阳农学院迁往朝阳的一部分与朝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朝阳水利学校、农业学校等单位合并而成的,1974年以前称为辽宁农学院朝阳分院。该院于1972年开始在农学、果林、畜牧兽医3个系的三年制普通班实行"社来社去"的办学方针,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1月28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一所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大学》的调查报告,开始对"朝农经验"进行宣传。所谓"朝农经验"即是:(1)学生实行"社来社去",即学员经过社队选送人学,毕业后仍回原来的社队当农民。(2)学校教学实行"从农业需要出发"的方针,以科研保教学,也就是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若干课题组,围绕课题进行教学。(3)实行"几上几下"的教学方法。上,就是学员在校学习,实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下,即要求学员回到原来所在的社队边学习、边实践。年级不同,专业不同,上下的次数也不同。这篇调查报告对"朝农经验"给以较高评价,指出:朝阳分院同地主资产阶级的教育观实行了彻底的决裂。"几上几下"是朝阳分院教学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打破了所谓"正常的"教学秩序。这个"乱"是好事,不乱就不能革命。它乱了旧的教学秩序,却迎来了无产阶级教育的新面貌。此后,另外一些报刊也曾对"朝农经验"进行过宣传,认为"社来社去"是一个新生事物,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好办法。

随着"四人帮"组阁阴谋活动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宣传、学习朝农经验的浪潮。"四人帮"为其篡党夺权的反革命政治目的,在"朝农经验"问题上大作文章。在其操纵下,1974年12月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农大毕业当农民好——辽宁农学院实行"社来社去"的调查》,说"社来社去"是从根本上打破了旧学校那种把学生关在校门内与世隔绝的"三脱离"状况。12月3日,《光明日报》又发表有关朝阳农学院的调查报告,并加了编者按,指出:朝阳农学院教育革命的新鲜经验,体现了农业院校教育革命的方向。教育要革命,就要坚持批判旧制度,批判旧思想,坚决反对因循守旧。12月21日至28日,在毛远新和迟群的策划下,国务院科教组、农林部与中共辽宁省委联合召开了"学习朝阳农学院教育革命经验现场会",会议宣扬了"朝农经验",并指出:不仅农林院校,而且各级各类学校、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机关都应当学习、研究朝农经验,农业大学必须搬到农村去办,实行"社来社去","学大寨"应当是农业大学的必修课、基本课。工业大学要把"学大庆"作为基本课、必修课。在会上,迟群、毛远新等人竭力鼓吹"朝农经验"的战略意义。迟群说:文化大革命前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起了破坏作用。毛远新则指出:朝农的学生光懂得农村两条路线斗争不行,还要头上长角,身上长刺。"四人帮"在朝阳农学院的走卒还公然说:我们就是要同17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对着干,唱对台戏。会后,各报刊登载了大量有关朝农的报道,各地组织了大批人员去朝农参观学习。据统计,到1975年底,朝阳农学院共接待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参观学习的单位1700多个,84000多人。

"朝农经验"中的所谓"社来社去"、"几上几下"等均被"四人帮"任意曲解,为其反革命阴谋服务。他们打着教育路线必须服从基本路线的幌子,提出要把朝阳农学院办成"政治大学",说这就是"政治挂帅";反对培养专业人才,鼓吹学校只办一个专业,只培养一种人。他们甚至搞了"重点公社重点招生"的把戏,妄图使毕业的学生"形成一股势力",夺取公社、大队、学校的领导权,借以实现一个公社一个公社的"配套夺权"。

"四人帮"一伙所鼓吹的"朝农经验",给中国学校教育工作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粉碎"四人帮"后,"朝农经验"亦随之破产。根据当时情况,辽宁省委批准撤销朝阳农学院,恢复了原来的朝阳地区农科所、朝阳水利学校、朝阳农业学校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