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
30061100000003

第3章 从黄埔生到元帅(3)

1933年10月,蒋介石任命敌三十一军军长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纠集140余团,兵分六路,向川陕根据地发动了六路围攻。

徐向前运用"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经10个月作战,使刘湘的"六路围攻"彻底破产。正当徐向前在川陕鏖战的时候,中国革命的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

1934年秋,中央红军由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开始了战略转移。

对于这一重大的战略行动,徐向前十分关注。他亲自向电台负责人交代:要随时注意侦听、破译敌人的电讯,及时向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情况。徐向前深深感到,中国革命又处在一个严重困难的关头。

这时,蒋介石在大举围堵中央红军的同时,加紧"川陕会剿"的准备,企图一举消灭红四方面军。川陕苏区虽然取得了反六路围攻的胜利,但经过10个月的战争消耗,红军和人民都受到了重大的损失。大巴山下,到处是荒芜的土地,到处是饥饿的人群。

形势十分严峻。张国焘整天愁眉苦脸,打不起精神。他曾探询徐向前的意见,想放弃川陕苏区,去汉中地区。徐向前不同意。他说:"汉中地区是去不得的,南面是巴山,北面是秦岭,回旋余地不大。我们还是依托老区想办法为好。"11月中旬,在巴中清江渡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徐向前提出了下一步的战略行动计划:依托老区,发展新区,以打击胡宗南部为主要目标,夺取甘南的文(县)武(都)成(县)康(县)地区,将川陕根据地,发展为川陕甘根据地。这一计划在会上被通过。

会后,红四方面军趁胡宗南部刚入川,立足未稳之际,发动了广昭战役。

正当徐向前指挥广昭战役之际,中央红军已离开遵义,向赤水城前进。1月22日,中共中央及军委致电红四方面军领导人,通报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针,要求红四方面军积极策应。

为策应和迎接中央红军入川,1935年3月28日,徐向前率军渡过嘉陵江,24天之内,连克阆中、南部、昭化、剑阁、平武、北川等九座县城,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涪江,纵横300里的广大区域。

6月8日,李先念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与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夹金山北麓胜利会师。

6月12日,徐向前在理番代表红四方面军领导人亲笔起草了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的信。

信中详细介绍了川西北的敌情我情,认为:"西征军万里长征,屡克名城,迭摧强敌,然长途跋涉,不无疲劳,休息补充亦属必要,最好请西征军暂住后方固阵休息补充,把四方面军放在前面消灭敌人,究以先打胡先打刘何者为好,请兄方按各方实况商决示知为盼。"并热烈地表示:"红四方面军及川西北工农群众,正准备以十二万分的热忱欢迎我百战百胜的中央西征军。"这封机密信件,徐向前派警卫员带一个警卫班送到懋功。并再三叮嘱:"信一定要送到毛主席手里。"6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到达达维镇。当晚,两个方面军举行了胜利会师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讲话,号召红一、四方面军全体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互相学习,亲密团结,完成党所给予的一切任务。

在会师后的战略行动方针问题上,张国焘同党中央发生了分歧。6月26日,党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会议,作出了《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指出,两军会合后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

张国焘在两河口会议上虽表示同意党中央的北上《徐向前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

方针,但在会后又提出与中央决定完全相反的南下川康边的主张,并制造谣言,诋毁中央路线,攻击中央领导人,挑拨红四方面军同中央红军的关系,进行破坏党和红军团结的活动。当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从毛儿盖分兵北上时,张国焘又背着党中央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并企图危害党中央。

党中央为贯彻北上方针,决定率一、三军团先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主力北进时,红四方面军中曾有人请示是否派部队拦阻,徐向前一听就火了,斩钉截铁地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徐向前在关键时刻为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立下了特殊的功勋。

南下期间,徐向前和朱德、刘伯承等人对张国焘分裂党的罪恶行为,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张国焘在卓木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宣布成立伪中央。徐向前表情严肃,坐在角落里沉闷地抽烟,一言不发。会后,张国焘找他谈话,他明确表示:党内有分歧,谁是谁非,可以慢慢地谈,总会谈通的,把中央骂得一钱不值,开除这个,通缉那个,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即使是中央有些做法欠妥,我们也不能这样搞。现在弄成两个中央,如被敌人知道有什么好处嘛!南下期间,红四方面军先后发起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和天(全)芒(山)名(山)参见《历史的回顾》中,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460页。

雅(安)邛(崃)大(邑)战役,苦战半年之久,虽歼敌近3万人,但自身也损耗了半数兵力,仅百丈关一仗,红军就伤亡近万人。红四方面军在川康边陷入了绝境。

由于南下方针的失败,也由于党中央采取了正确的党内斗争方针,张国焘被迫取消了伪中央。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地区胜利会师。

为促进党和红军的团结,红二方面军政委任弼时分别找领导人谈话。徐向前对任弼时的基本主张十分赞同,并坦诚地讲了自己的意见,大意是:(一)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北上方针是对的。自己当时没有跟中央走,是不想把红四方面军分成两半,而且主力部队也不是一个人能带得动的。

(二)大敌当前,团结为重。张国焘另立中央,很不应该。但是谁说话他都不听,朱老总的话他也不听,现在取消了"中央",对团结有利。北进期间,最好不谈往事,免得引起新的争端。

(三)二、四方面军会合,我们很高兴。但中央有的同志说四方面军是军阀呀,土匪呀,逃跑呀,政治落后呀,太过分了,伤害了四方面军的感情,我和四方面军许多指战员都想不通。

(四)我们从参加革命起,就表态拥护第三国际,臂章上也是那样写着的。由共产国际出面解决以往的分歧,我赞成。见《徐向前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第241~242页。

任弼时认为,徐向前的看法是积极的,态度是真诚的。他满怀信心地表示:愿为促进党和红军的团结而努力。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10月25日,徐向前奉中央军委命令,和陈昌浩率二万多红军从靖远县的河包口渡过黄河,任务是执行中央军委决策的宁夏战役计划。

由于情况的变化,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11月10日,中央命令河西红军组成西路军,由陈昌浩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徐向前为副主席。

徐向前又经历了西路军的悲壮历程。

1937年5月,徐向前在历经磨难之后回到延安。他在《历史的回顾》中回忆说:"刚到延安,毛主席就接见了我。他简单问了问西路军的情况,我如实作了回答。他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这话使我很受感动。"

四、再振雄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8月22日,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徐向前出席了会议。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报告。毛泽东在全面论述了军事、政治形势后,明确提出了党在抗日民《历史的回顾》中,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553~554页。

族战争中的战略任务和我军的作战方针。毛泽东的报告给徐向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毛泽东同志的发言,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他强调在国共合作抗战的新形势下,我党一方面要团结国民党、中央军及地方实力派,积极推动他们拥蒋抗日;另一方面,要提高警惕,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在政治上、组织上保持我党的独立性,以免被蒋介石吃掉,重蹈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覆辙。鉴于抗日战争的持久性、艰苦性以及蒋介石企图驱使红军开赴前线充当炮灰的险恶用心,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方针。因为没有独立自主,就会失去党对红军的领导权、指挥权,前途可想而知;不是着重于山地,红军便没有可靠的依托和周旋余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战术特长,发展壮大自己;离开了游击战为主的作战形式,以几万红军去同几十万日军硬拼,那就等于送上门去被敌人消灭,这正是蒋介石求之不得的。有人主张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红军兵力全部出动,开上去多打几个漂亮仗。毛泽东同志认为,根据现时的敌情我力,还不能那样干,他主张只出动三分之二的兵力,留下三分之一,保卫陕甘根据地,防止国民党搞名堂。这些基本思想,表现出毛泽东的远大战略眼光及把握革命航向的非凡能力。"会议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徐向前当选为军委委员。

《历史的回顾》下,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571~572页。

8月25日,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徐向前被任命为一二九师副师长。师长是刘伯承,政治委员先是张浩,后为邓小平。

洛川会议一结束,毛泽东就交给徐向前一个任务:回山西做阎锡山的统战工作。毛泽东对他说:"你是山西人,和阎锡山是同乡,下一步,你和恩来同志去太原,做做阎锡山的工作。"在太原,徐向前和周恩来一样,会见各界人士,深入到群众之中,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徐向前还特别注意做国民党下级军官的工作,举行谈话会、演讲会,分析战争形势,介绍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阐述发动民众抗战的意义。这些在国民党的下级军官中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1938年2月初,徐向前回到一二九师师部,与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会合。根据党中央确定的战略方针,他们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是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八路军组织了许多小分队,到各地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改造那些旧的县、区、乡政府。很快,大部分县、区、乡都建立了抗日政权。

二是建立各县区的游击支队。师部先后派出约三分之二的兵力,下到各县区,开展这项工作。指战员多为老红军,有丰富的游击战争经验,他们像种子一样,撒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于是,一支支游击队建立起来了。最早的有"秦(基伟)赖(际发)"支队,汪乃贵支队等。在游击队中,他们配备强有力的骨干,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其革命性和战斗性。

三是运用游击战的战法,打击与消灭敌人。从1937年冬至翌年春季,一二九师先后取得了反六路围攻、凤凰山战斗、长生口战斗、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反九路围攻等作战的胜利。这些战斗,有的是徐向前协助刘、邓首长指挥的,有的主要是徐向前独立指挥的。

巍巍的太行山,到处留下了徐向前战斗的足迹。

1938年春,日本帝国主义趁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从华北抽调大批兵力南下,准备攻占徐州,进窥武汉。这就给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平原留下了发展的空隙。

党中央和毛泽东抓住时机,对一二九师作出了发展河北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指出:"根据抗战以来的经验,在目前全国坚持抗战与正面深入群众工作两个条件之下,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泛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争,也是可能的。"根据这一方针,八路军总部命令一二九师迅速分兵,向冀南、豫北平原及各铁路沿线,实施战略展开。一二九师的具体部署是:全师主力编为左右两路纵队。

左纵队为"路东纵队"(平汉路以东),由徐向前率领,向冀南挺进;右纵队为"路西纵队",由陈赓率领,向邢台、沙河一带展开,配合"路东纵队"的行动。

4月26日,徐向前告别了刘伯承、邓小平,带领"路东纵队",从辽县出发,翻越太行山,横穿平汉线,来到了一马平川的河北大平原。

部队初到冀南,中心任务是开创新局面,大规模地开展平原游击战争。而部队的环境面临的一个重大转变是:由山区到平原。依靠山地开展游击战争,曾是红军的拿手好戏,如今,来到这广阔无垠的大平原,有些干部不禁怅然若失。徐向前坚信:人民群众,才是最高的山,最深的林。人山是永远挖不平,移不动的。要坚持抗战,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在平原发动群众。

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徐向前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广泛发动群众,团结各方力量,在不到一年的时伺里,领导冀南军民进行大小战斗400多次,杀伤日伪军5000多人,开创了冀南抗日根据地新局面。

1939年,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的第二年,日本侵略军在被迫停止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后,集中扫荡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同时加紧对国民党实行诱降政策。于是,国共两党的磨擦反磨擦斗争,日益尖锐化。5月,党中央根据北方局的建议,决定徐向前和朱瑞率一批干部去山东,加强那里的敌后游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