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智谋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30086100000006

第6章

唐军把介休城四面围定,尉迟敬德内无粮草,外无救兵,陷于绝境。李世民派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入城劝说尉迟敬德投降。尉迟敬德早就听说了李世民礼贤下士的名声,就与寻相率全城八千士兵来降。李世民见劝降成功,非常高兴,对尉迟敬德十分信任,仍然让尉迟敬德统领降军,而且降军营与唐军营就驻扎在一起。

李世民部下行军元帅长史屈突通担心尉迟敬德、寻相会再度叛变,请李世民预先采取防范措施。李世民说道:“过去,萧王刘秀推赤心置人腹中,他手下的人都忠于使命,现在,我信任尉迟敬德,委以重任,何必怀疑他呢?”

屈突通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不久,寻相与原刘武周部下的降将再度叛变而去,众将都怀疑尉迟敬德也一定会叛变,就将他囚禁在军营中。屈突通与殷开山都对李世民说:“尉迟敬德刚刚归顺国家,情志不稳,此人极其勇猛。我们已拘禁他很久了,他既被我们猜疑,必生怨恨之心。留着他恐是养虎贻患,请立即杀掉他。”

李世民说:“我的看法不是这样。尉迟敬德若怀有背叛之心,难道会在寻相之后吗?恐怕早就叛变了。”说完,立即命人将尉迟敬德释放出来,命人把他领进自己的卧室之中,赐给他金银珠宝,对他说:“大丈夫期望的是讲大义气,对小的怀疑不要介意。我不会听信谗言而残害忠良,您应该相信这一点。如果您一定要离我而去,现在我就把这些东西当做赠给您的路费,以表达这一段时间共事的情谊。”尉迟敬德感激涕零,表示不会离开李世民。

当天,李世民就让尉迟敬德跟从自己到榆窠去打猎。恰巧王世充带领数万步兵骑兵来战,与李世民迎面相遇。王世充部下的勇将单雄信跃马挺槊,直取李世民,李世民的形势非常危机。就在此时,尉迟敬德大吼一声,拍马上前,一槊刺单雄信于马下。敌军见主将落马,纷纷后退,尉迟敬德保护李世民冲出重围后,再率军返回,与王世充军交战,将王世充的军队击溃,并且生擒了王世充的部将陈智略,还俘获敌军六千余人。

过后,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道:“当初,众人认为您必定会叛变,是上天引导我排除众议,认识了您,保住了您。福和善都是有证验的,回报得真是快呀!”于是,李世民赐给尉迟敬德一箱金银,李世民对尉迟敬德也越来越信任了。

后来,尉迟敬德跟从李世民征窦建德,讨刘黑闼,屡立战功,被授予秦王府左二副军之职。

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等人为了争夺皇位企图谋害李世民,派人秘密送书信及重礼收买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坚定地推辞说:“我出身微贱,适逢隋亡,天下土崩瓦解,我没有安身的地方,长期沦落于逆地,实在是罪不容诛。秦王对我有知遇之恩,让我在门下任职,我只能以身报恩。我对殿下(指李建成)无功,不敢接受这样的厚赐。我若私自答应殿下的要求,就是对秦王怀有二心。我若为了私利而丢掉忠心,对殿下又有什么用处呢?”李建成见不能收买尉迟敬德,心中十分恼怒。

不久,尉迟敬德把李建成、李元吉想收买他的事报告了李世民。李世民说:“您的忠心,郁结如山,我自然深知,即使成斗的黄金,也不能使您转移。不过,以后他们只要送来礼物,您就应该收下,不必顾虑。若不收下,他们就会嫉恨您,恐怕您将遭受陷害,您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况且,您了解了他们的阴谋,还可以及时告诉我,好让我采取对策。”

李元吉等人十分嫉恨尉迟敬德,但又没有什么好办法,几次派人前去刺杀他,尉迟敬德故意把大门打开,让刺客进来,但刺客慑于他的威名,不敢靠近。李元吉见刺杀不成,就捏造罪名,在高祖面前诬陷他。高祖听信了谗言,降旨把尉迟敬德拘禁审讯,险些把他杀掉。最终经李世民一再苦谏,并罗列证据,尉迟敬德才得以获释。

后来,尉迟敬德听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杀害李世民,就与长孙无忌等人力劝李世民赶紧采取措施。公元626年(武德九年)6月4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打败了李建成,尉迟敬德亲手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甲子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八月癸亥日,高祖退位,传位于皇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位,是为唐太宗。

李世民登帝位之后,仍以诚信待部下。公元634年(贞观八年),尉迟敬德曾在庆善宫侍宴,当时有的人座位在尉迟敬德之上,尉迟敬德性情暴躁,当即恼怒地质问:“你有什么功劳,敢坐在我的上位?”任城王李道宗的座位在敬德之下,觉得尉迟敬德有些过分,就上来解劝。敬德勃然大怒,一拳打中了李道宗的眼睛,几乎把眼睛打瞎。太宗李世民十分不悦,宣布罢宴。后来,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我阅读汉朝的史书,看到高祖的功臣保全性命的极少,当时我总是责怪他。自从我登基以来,总是想着保全功臣,不加诛戮,使他们子孙继续不断。可是,您做官却经常违反国家法令,到现在我才知道韩信、彭越为什么遭到杀戮了,看来那不是汉高祖的过失。国家大事,只有通过赏与罚来办理,不恰当的恩宠,不能屡次实行,请您自我检点,免得使自己将来再后悔。”

尉迟敬德听了,汗如雨下。

公元637年(贞观十一年),拜尉迟敬德为宣州刺史,改封为鄂国公。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尉迟敬德请求告老还乡,太宗授予敬德开府仪同三司,准许他只在每月初一、十五两日上朝。不久,敬德与长孙无忌等24名功臣的画像被挂上凌烟阁。

刘备借刀除吕布

《三国演义》可谓中国智谋全书。刘备与孙权、曹操的争战中,虽然有关、张等武将,然而没有决胜的优势,所以辗转之中,假手他人,消灭有生力量是极为重要的。

曹操曾用王允之计把一员虎将吕布生擒了。吕布当即就想投降曹操。吕布说:“明公(即曹操)您所担心的人,没有比我吕布更有威力的,我现在降您,太平就不用担忧了。您率领步兵,我率领骑兵,平定太平,就容易如吹灰一样。”曹操被吕布说动了心,心下不想杀吕布,以增强自我势力。

刘备站在一旁说了话:“曹公啊,您没有看到丁建阳和董太师的下场吗?”曹操一听,立即下令杀死吕布。

丁建阳即是丁原。最早,吕布是丁原的部下,吕布后来受董卓之诱杀死了丁原跟随董卓。

董卓入京之后,势力扩大,自称太师。后来王允等人巧用连环计,使董卓死在吕布之手。所以,刘备这一句话就使曹操杀了吕布。

刘备为什么要非杀吕布呢?

原来,刘备是暂时栖身在曹营,心怀大计。曹操与吕布联合必给刘备未来的事业带来重大阻力。吕布英勇过人,武功盖世。先前,虎牢关一战,吕布一人独战刘备、关羽、张飞,且进退自如。如果他与曹操联合,天下哪有敌手呢?

刘备以此一言而杀吕布正是刘备“借刀杀人”之智。

曹操杀人不见血

三国时候,祢衡对曹操非常不满,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辱骂曹操,所以曹操对他早有“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想法。一次曹操对孔融说:“祢衡这个无赖,实在不像话,太不成体统了,我现在要杀了他,同捏死麻雀和老鼠一样容易,但觉得这个人有点奇才,远近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我要是亲手杀了他,别人可能会以为我心胸狭小,容不得人,反倒败坏了我的名声。荆州的刘表性格很急躁,气量也很狭小,我若把祢衡送到他那里,他受了祢衡的侮辱之后,肯定会杀了他。那时他就替我出了心头这口气。”于是就派了几个大汉,强行把祢衡挟持上马,送到南阳。

刘表一下子就识破了曹操的计谋,为了不背上枉杀才子的罪名,他又把祢衡送到其部将黄祖之处。在酒醉之中,祢衡戏骂黄祖,黄祖一怒之下,杀了祢衡。

曹操想杀祢衡,但因祢衡的名声很大,怕受到舆论的谴责,便设计假手刘表,刘表也十分狡猾,又转而假手黄祖,但不管转了几次手,祢衡还是被杀了,曹操的目的达到了,自己既不用动手,又不承担杀害人才的罪责。这就是“杀人不见血”的高明手段。

有些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非要亲手割下仇人之头,方能解下心头之恨。这与曹操相比就是显得有些愚蠢了。

自负庞涓遇埋伏

公元前342年,在围魏救赵之后12年,魏国发动了对韩国的战争,韩国向齐国求救。很快,田忌和孙膑便率齐军前往,进攻魏国都城大梁。魏军统帅庞涓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即从韩国撤兵回国。孙膑深知庞涓刚愎自用,素来轻视齐军的力量。他还深信兵法中关于“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到”的传统论点,于是齐军采取示箸以弱的策略,故意装出返齐的样子。

第一天,齐军挖了十万个行军灶,第二天减为五万,第三天只挖了三万。恨不得立即战胜齐军的庞涓一看,以为齐军逃兵很多,战斗力大减。

于是就丢下步兵只率一支骑兵轻装前进,日夜兼程地拼命追赶。孙膑盘算庞涓日落后将行进马陵,他就在此地埋伏。一切如孙膑预料的那样魏军遭到齐军毁灭性的打击。庞涓走投无路,自刎而死。

马识主人

有一位王子,听说有一个城市的法官办案很有能力,他就装扮成一个商人,到那个城市去探听探听。

走到半路,被一个枯瘦如柴的乞丐挡住了。那乞丐向王子讨了些钱,还恳求骑上王子的马,一起进城。好心的王子答应了。

他俩骑在一匹马上,乞丐说马是他的,只因为可怜这个走得精疲力竭的买卖人,才让他骑上马来。

他俩争执不下,又没有第三人作证,只好去见法官。

到了法庭,前面还有两个案子,他俩排在后面等候。

一个案子是读书人和一个不识字的阔佬争一个女仆,都说女仆是自己家的。法官说:“把女仆留下。你俩明天再来。”

另一个案子是一个卖布人和一个卖油人的事,都说对方抢了自己的钱。法官说:“把钱留下,你俩明天再来。”

轮到王子和乞丐了,他俩都说那匹马是自己的。法官还是说:“把马留下,你俩明天再来。”

第二天,他们都按时到了法庭。

法官对读书人说:“女仆是你的,你把她带走吧。”那个不识字的阔佬挨了五十大板,被轰了出去。接着法官把卖布人传来,说:“这钱是你的,那卖油的是个盗贼,将受到惩罚。”

最后,法官问王子和乞丐,能不能在许多匹马中认出自己的马,他俩都说能。法官就把他俩带到一个马棚前。结果,两个人都毫不费劲地从几十匹中认出了那一匹。

可是,法官却对王子说:“把马牵走吧,你是真正的主人。”随后把那个乞丐打了五十大板,赶出去。

三起案子,法官判得干净利落。王子很纳闷,便说明了自己的身份,要法官说说,是怎么判断这二三起案子的。

原来,第一个案子,法官在判案前,叫那个女仆往一个很脏的瓶子里灌墨水。女仆拿过墨水瓶,先控干净,再去灌,灌得还很熟练利落,这说明平日多次灌过墨水。假如她是不识字的阔佬的女仆,就不是这样了,所以就把女仆判给了那个识字的人。

判那个抢钱的案子。法官是把钱放到水里,第二天清早看看水面上有没有油花。因为打官司时,法官发现卖油人双手沾满了油污,如果钱是他的,上面必然有油迹,经水一泡,就会有油花浮在永面。可是泡了一夜,水面上一丝油迹也没有。法官也就毫不犹豫地把钱判给卖布的人。

判断关于马的案子时,法官估计到两个人都可能认出那匹马来,但他又想,即使都认出来,也能分真假。因为不光人能认识马,马也能认识自己的主人。所以,当王子去马棚时,敏锐的法官发现,那匹马看到王子,又挠蹄子又喷鼻子,显得很亲热的样子。而当乞丐走近那匹马时,那马却无动于衷,只冷冷漠漠地看着别处。这样,法官就清楚地知道,这匹马的真正主人是王子了。

智解染国之围

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爆发了“七国之乱。”汉景帝拜周亚夫为太尉,命其率军迎击叛军。

周亚夫统军后,稍事修整,立刻秘密出击,大军经蓝田、出武关,直抵洛阳,然后攻入荥阳的武库,行动迅速而隐蔽,犹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前线,使叛军大感震惊。

周亚夫知道自己虽然师出有名,但兵力寡弱。与叛军硬拼难以取胜,于是决定聚兵河防,长期坚守,待挫敌锐气后再做打算。

此时,吴楚叛军正在猛攻梁国,梁国危在旦夕,梁王数次派使者到周亚夫处请求援兵,周亚夫都假作不理地拒绝了。在拒不出兵的同时,为了寻求更好的决战姿态,周亚夫派出一支轻骑兵,直趋东北,占领了昌邑,然后筑起又一道防线,加强了防御的纵深。以利于长期坚守。

梁孝王多次向周亚夫求救不成,恼羞成怒,转而上书景帝,请景帝下圣旨逼迫周亚夫离开现在的防御阵地,前去解梁国之围。汉景帝碍于亲兄弟的情分,不得已,只好下旨,令周亚夫迅速发兵前去解梁国之围。

汉景帝的使者来到周亚夫的兵营后,高声宣读了圣旨,然而周亚夫只是将圣旨接下丝毫没有发兵救援的意思。使者气恼地质问道:“周亚夫,你敢抗旨吗?”

周亚夫恭谨地答:“不敢。”

“那你为什么还不赶快发兵救梁呢?”

周亚夫从容不迫地说:“陛下命我率军抗敌,给我的是指挥权,而军队如何调配,则应视战场上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梁国所处的危急情况我是知道的,梁国尚有五万守军。粮草也充足,不出大错,应该再坚守十日。我大军虽然士气高昂,但远道而来,军力疲惫,且敌军强大,不宜决战,固此先行休整,待寻得良机后,再行出击。”

使者不满地说:“难道圣命你都可以置之不理吗?”

周亚夫决然地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请圣上明鉴。”

使者见周亚夫死不出兵,只好回去复命了。

周亚夫拒不出兵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上下的军士,也传到了吴楚叛军将领的耳中。叛军将领以为周亚夫怕死惧战,于是便不再对他严加监视,而是放心地猛攻起梁国来。

周亚夫乘叛军疏于防范的空隙,调动一队精兵切断了叛军的粮道,焚烧了叛军的粮秣。吴楚联军失去了粮草,这才心中恐慌,感到了周亚夫统军的厉害。叛军失去了粮草,不能持久,自度只能速战速决,于是便调回头来,摆开阵势,要与周亚夫的军队决一死战。

此时,周亚夫已经数次调动了敌人,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并深知此时叛军是狗急跳墙急于做困兽之斗。于是坚持不与交锋,避不出战。数日之后,使得吴楚叛军欲战不能,欲走不甘。周亚夫便巧妙地利用敌军粮草短缺,军心不稳的弱点,多次派出轻骑兵于夜间对叛军进行袭扰,从而使得叛军士气低落,斗志尽丧。

周亚夫见决战的时机已到,却仍然避不出战,而是使自己的部队假造成编制混乱,防御松弛的假象,引诱叛军主动进攻。吴楚联军的统帅早就急于进攻,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现在忽然看到机会来了,于是便整顿军马,乘夜间杀了过来,企图一举奠定胜局。

周亚夫知道自己的大营原本设在营西北,而叛军却虚张声势地向营东南进攻,肯定是声东击西之计,于是便不动声色地将精兵埋伏在营西北,而以老弱病残在营东南烟尘滚滚,两军将士都在进行全力搏杀,以为周亚夫中计,于是突出奇兵,杀往中军大营里来,准想,叛军的行踪犹如飞蛾投火,被周亚夫的伏兵候个正着,一时间万箭齐发,杀声四起,叛军立刻陷入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