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有病的人,总是能时刻宽容,所以生病了可以公开请假,而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希望有病的人赶紧就医治疗,直到恢复健康再重新工作,以免影响整体工作。
对一个不健康者表示一般的同情是人人都易做到的,但对病人而言,温暖而特别的照顾,才是他真正需要的。可是有些例外的情形,便是特别喜欢向人诉说自己的不健康。
经过观察,这种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对工作不满或苦于人际关系不和。
暖昧的表现方式以反映不满。简单地说,他们的行为就是在呐喊“不要再加重我的工作负担了,我的身体健康已经非常不好了。”
我们常可见一些身体根本没什么毛病的人,却经常看医生、请假,他们除了参加工作会议时出现身体不适,其他时间都很正常。所以当我们和这种人接触时,一定要通过他们身体上不寻常的状况,了解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八面玲珑的人
在任何团体中,总有一两个八面玲珑的人,虽然他们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但都给他人以下印象:
例如当全公司出游时,这些八面玲珑的人,就会拿着麦克风为大家制造气氛。或当我们参加宴会时,这些人也会表演一些特技,以引起别人的注意。这种人到酒吧喝酒时,甚至还能和邻座的陌生人攀谈。
这些就是这类人的典型行为,他们能轻易地和陌生人打成一片,在同事聚会等活动中,往往是别人最常邀请的对象,对这点他们相当自豪。但他们很少想到,其实大多数的人,只有在无利害冲突的情形下才会邀请他们。
就因为如此,人们大多并不认为他们是可以以心相交的真实朋友,换句话说,因为大家都不会把他当作知交,所以会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可是这些人却常以为自己人际关系很好,丝毫不曾察觉自己只是团体中的一名闹角而已。
这一类人很爱说话,说得很快,反应敏捷,经常可以在对方话说到一半时就了解其意图而予以补充。这些人与人说话时,视线常一直注视对方,丝毫不会不好意思,大胆的程度常令对方诧异。但另一方面,这些人也有不断用心考虑对方心理的敏感一面。
造成此种行为的原因,是这些人始终没有确立自己,由于他们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不明确,亦即他们尚未确立自我的信念,因此容易接受他人的想法、价值观,但也因此给人左右逢源的印象。
站在这个角度观察,这些人明朗快活的背后,隐藏着一份悲哀感,所以他们其实是很孤独寂寞的。
爱当介绍人的人
“听说你明天要到外地出差,那儿正好有很多我的好朋友,你只要向他们报上我的名字,保证你办事会很顺利。”有的人就是如此,别人还未请他帮忙,就主动为即将出差的人介绍朋友。
如果这位出差的人士靠这位仁兄的介绍,得到当地朋友的特别照顾,同时借着这些人的面子和信用,的确能顺利地开展工作,甚至他们还体念你刚到陌生的地方,晚上带你四处游乐,那么这种人的好意实在不错。但多半情形都是尽管你按地址找到了其人,情况却与预期的不同。
其中原因可能是因为被推荐人并不像介绍人所说的可以信赖,而且两人也没什么特别亲密的关系,所以才会得到冷淡的待遇。
如果出差的地点是在国外的话,这个介绍人想发挥自己影响力的欲望也就更强烈,所以我们可听到他说:“喂!你这次是不是要到伦敦?你可以拿我的介绍信去拜访这个人,或者你到了纽约去找这个人……”如此一一介绍。
而当事人若信以为真,拿着那封信拜访被推荐人,结果可能又和前述境遇相同,不但自己的期待幻灭,对方也许根本不知道介绍人为何许人。
这种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帮别人介绍朋友?
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介绍人可以通过为人介绍这一行为,来满足自己爱管闲事的冲动。
当然,他们一方面是出于好意,体念朋友人地生疏,但另一方面,也是向朋友表示他有不少知心好友,他很有办法。
这是因为但这些人的想法未免太单纯,因为他们既然要替人介绍,至少应该知道必须对当事人双方负责任。这些介绍人,表面上看来似乎很乐意照顾别人,本着“助人为快乐之本”之心,事实上他们而无法发觉自己并未尽到介绍人的责任,只是以此满足自己而已。
总之,喜欢替人介绍的人,往往是希望表现自己的能力却并未真正替被推荐人或第三者考虑。所以各位不要把他们的行为和真正喜欢照顾别人混为一谈。
太在乎自己的人
常见有人喜欢向同事问东问西,而其询问的内容不外乎是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或人。例如“A主任好像很讨厌我,每次我做什么事他都要找麻烦”、“B那个家伙,这次看我升级好像很嫉妒,因为我们是同期毕业的”、“你看!又有好几个人聚在一堆,一定是在说我的坏话”、“喂!主任是不是还在说我的坏话?”
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他表示异常关心,但别人对他的关心根本没有他自己想象得多。这种行为便称为“自我意识过强”。这些人之所以会特别担心别人的看法和眼光,当然有其理由,其中之一便是自卑感。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会有自卑感呢?
这是因为这些人无法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如果要适应的话,他们就必须使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与环境协调,才能使自己安心。当然他们也有志成为其中的一员,但徒有心,却无法付诸实行,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形下,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产生差距,这种差距就造成了自卑感。只要一触及自身这类较敏感的问题,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安。
他们是很爱交朋友的,对别人非常关心,所以一旦与他人完全断绝关系,就不能感觉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可见他们的自我多么的脆弱。同时他们必须通过别人确认自己的存在。其实他们忽略了,人是无法永远借与别人维持关系来确认自己存在的。
喜欢掏名片的人
交换名片,是彼此传达身份的一种手段。
但是有的人即使在非正式的场合中,也喜欢递出名片,在公共汽车上、小吃店偶然邂逅朋友、熟人,也要拿出一张名片,甚至到酒吧喝酒时,都不忘给服务员名片。
这些人为什么动不动就拿出自己的名片呢?因为他们在评价对方时,很易受对方的工作、职位或学历等所左右,由于这种心理的投射作用,也喜欢在名片上印自己喜欢的、认为别人会对他另眼相看的各式头衔。当他们拿出名片交给对方时,便判断对方一定也会把自己捧得高高在上。但事实上人并不都是用头衔来判断一个人。相反的,他们这种举动反而更容易让别人发现他潜藏于心的自卑感。
除了受价值观左右外,喜欢递名片还有如下理由:
通常一般人想要深入了解对方时,认为对方的工作、职位等背景,直接代表这个人的一切,所以他们必须借着交换名片,认识对方的背景,以确认对方的身份。
此外,这些人在升级或调动时,也通常喜欢使用新名片来显示自己的成就。从事推销工作的人,也由于工作上的关系必须散发名片……所以探究人递名片的方式及心态,也是了解人心的一项重要方法。
没有不透风的墙——偶然机会识人术
上洗手间时交谈的人
常有人抱怨,这年头连在自己家里也无法松弛精神,怎么还能要求在工作场所中轻松呢?但事实上,即使再紧张的工作场所,也有可以使精神松弛之处,那就是洗手间。在这里,人们不分职位高低,一律平等。尤其是男洗手间,由于没有隔间,所以可以和旁人交谈,如此更易使上司与下属处于同等地位。换句话说,只有在这个时候,大家才能安心相处。这一点女性可能无法想象。
由于此时大家的目的都相同,所以这时存在于工作场所中的上下级关系也暂时消失,彼此便能完全抛弃工作时的严肃不苟,说出真心话。
例如在开会的半途上厕所时遇到上司,也许会听到上司自言自语地说“×××真顽固,这样拖下去会议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时你可能会大吃一惊,因为在开会时,你以为自己的上司是最注意那人的谈话内容,且表现最热心的一位,没想到现在他却在自己部下面前吐露真言,说出自己希望会议赶紧结束的愿望。
又如在公司举办的宴会中,你的上司穿梭于同事之间,似乎很乐于处在这样的场面,但等大家回到旅馆,看他服装不整地出现在厕所时,却会对部下吐露他的真心话:“喂!刚才那个会真没意思,我都快睡着了。”
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喜欢在上厕所时交谈的人,但他们交谈的内容,却很少提及工作,而多半是发牢骚、趣事或游乐计划等。由此我们即可了解,即使工作表现很好、很顺利的人,在工作场所也一样会紧张,所以大家才会在上厕所时松一口气,使精神解放。
女性由于上洗手间的时间较长,所以他们可能一边化妆、一边将之视为休息的场所,松弛自己的精神。不论男性或女性,往往都会在这些场所中遇到同事,所以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发挥读心术,会有意想不到效果。
在上司面前惊惶失措的人
每个人在自己的上司面前,多少会有点紧张,这是必然的。但有的人却紧张得超过限度,他们甚至对领导的声音都深怀恐惧,连别人在挨骂时,也会敏感地产生反应——
一般说来,这些人对有权威的人物总是会有不安感,面对上司时,头不敢抬,说话也语无伦次,往往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自然而然地会降低说话的声调,还拖泥带水语意不清,甚至连自己也搞不清主题,令在一旁的人焦急。
有一位33岁的职员去心理诊所求诊,他告诉医生,他很怕科长训他,每次一想到受训时的情景,心中就异常忧郁,不想到公司上班。不久后,他被内定提升为副科,本应高兴但一想到从此与科长接触密切了,他又倍感不安,连晚上都睡不安稳。
医生推测他在单位的人际关系有问题,在长期治疗的期间里,医生对他有了以下的了解:
这个人虽是33岁的大男人,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尚处于幼儿时对父亲崇拜的阶段父亲的权威使他时时觉得自己无法超越父亲,因此心存恐惧,很不自信。
他对科长权威所抱的恐怖心,其实是恋父情结作祟,由于他仍未解除对父亲的伟人与权威的不安,所以他才会如此畏惧科长的权威。
因此若看到有人在上司面前表现过度的惊惶失措,就必须追寻其心理根源。
再三要求的人
有很多人喜欢用强迫的方式邀请别人,相信体验过这类邀请的人一定不少,而这些喜欢勉强别人应邀的人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忽略了拒绝者的心意和立场。
这种人面临对方拒绝时,会一再重申自己的意见,以为如此对方就不会再拒绝,观察这些不顾对方推却仍勉强邀请的人,可推测其大约有四种想法。
第一种是把对方的拒绝看成客套。这时,邀请的人就会劝告对方:“你不必这么客气嘛!”但对方如再次拒绝,他仍要求:“我看你真是太客气了,现在都已经下班了,你就轻松一点,不必这么认真嘛!”一再发挥他推己及人之心。
第二种是,主观地以为对方如果拒绝,就等于断绝了他们的关系。所以当对方推辞时,会觉得很失望,认为对方太冷淡。这种人遭对方拒绝时,则会表示:“我诚心地邀请你,你却一再拒绝,真是太不够意思了!”
这种人试图勉强对方,当对方推辞:“你实在有所不知,因为我已经和太太约好了,所以真的没办法!”时邀请人仍不放弃,还故意刺激他:“我看你是怕太太吧!”以话中有话的方式来激将。甚至邀请者还会联想:就是他太太破坏我们两人的友情。
第三种和第二种类似,邀请人一个人玩乐时,会觉得寂寞而缺乏勇气,所以邀请的对象都是固定的。由于邀请人和被邀请人有共同玩乐的经验,且认为两人搭档得天衣无缝,所以就想强迫对方同乐借以壮胆,换句话说,其实邀请人根本是依赖对方,因无法独自取乐而勉强对方。
第四种,邀请人希望对方满足其虚荣心,听他炫耀,或让他发泄不满和恼怒的情绪。
只要仔细分析这些邀请人的动机,就可以了解对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强迫行为。这类人,希望自己依赖的对象能满足自己的倾诉等欲望,所以完全忽略他人的权利和心理动机,勉强别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担心脱离同伴的人
有些人很介意自己亲密的朋友瞒着自己参加其他聚会,将对方的这种行为视为背叛,并产生与朋友疏远、悲伤、嫉妒等复杂的情绪。这些人往往会埋怨对方,积极盘问背叛自己的同伴,通常大都以闹别扭来表示。
大体上来讲,无论再怎么亲密的朋友,有时也可能碍于聚会的目的、内容或参加者的职业,甚至嗜好、性别、年龄等,不方便邀请对方参加,这是可以谅解的。
但因此闹别扭的人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既然彼此是好友,那么无论何种集会,对方至少应先取得自己的同意再赴会。事实上,这是单方面自以为是的看法。
其实,他们之所以厌恶亲密的朋友把自己抛在一边,独自参加活动,是因为这种人只注意到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而忽略了自己应有的胸怀。由于心灵的封闭,别人当然无法与他们接触,所以无法交流彼此的感情,也就不可能成为至交。
即使这些人与朋友共同赴会,也不能融入会场的气氛,所以对方自然排除和他一起参加的可能。
容易闹别扭的人,本身虽然封闭着心灵,但却希望别人能设法向他们敞开心灵。换句话说,就是因为他们对别人有所求,且希望别人关心自己的欲望很强烈,才会以自我为中心,当他和同伴一起出入各种场所,也希望自己成为焦点。但正是这种欲望,才是把他自己推离同伴的基本原因,但这种人往往不易自觉。
探讨这些人的心理,是由于幼儿时期的母子关系所致。幼儿和母亲之间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幼儿时期也可以说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安定时间。但一旦察觉母亲并不完全属于自己,也属于其他兄弟姐妹时,例如母亲只带哥哥或妹妹外出,而留下自己,就会感觉不安、孤单,心中对兄弟姐妹产生嫉妒心,同时埋怨母亲。
殷勤却又无礼的人
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法则之一,就是彬彬有礼的态度。然而,向对方表示礼貌,通常必须遵守某些原则,若过分客气的话,反而是失礼,这就是所谓“殷勤而无礼”了。
法国文人La·Bmyere曾说:“表现在外的礼仪,只要稍具天分就可以做到;但是精神上的有礼,则需具备多种资质。”所谓殷勤而无礼的人,就是缺少这种资质。
殷勤而无礼的人,通常与人应对时都采取低姿态,本来行礼一次就够了,他却不厌其烦地一再行礼,寒暄也比别人多花时间,同时只有赞赏,没有批评。所以初次接触这种人时,人们多会对他们立刻产生好感(感动于对方的低姿势),可时间一长,就自然而然感觉厌烦,甚至说:“那个人真是殷勤而无礼!”
总之,这些人表面上虽然彬彬有礼,其实内心却潜藏着攻击的欲望。这种人的特点是:看似圆滑,行事谨慎,但不免过于虚伪。
晚会上神采奕奕大肆活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