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李煜命令在宫中堆满柴草,对臣属说:一旦宋军入城,他便和全家投火自杀。见到曹彬后,曹彬好言抚慰,并且告诉他,入朝后俸禄有限,而花费却很大,劝他多准备些财物,否则,官府来人查封府库,他便一件东西也别想再取出来了。当时便让李煜入宫拿取,可任意挑选,行营右厢战棹都监梁迥及田钦祚等人唯恐李煜入宫后自杀,劝谏说:“苟有不虞,咎将谁执?”曹彬笑而不答。梁迥等人固执己见,争论不已,曹彬不得不加解释,才说:“煜素无断,今已降,必不能自引决,可亡虑也。”他又派五百人为李煜运送辎重,李煜感于国家新亡,非常悲愤,无意求取财物,他把黄金多分给旧臣,自己拿得很少。李煜旧臣张似拒而不受,请见曹彬,愿入朝奏报李煜分赐黄金之事。曹彬则认为张似并非不贪财物,不过邀取名望而已,不许他上奏,把他献上的黄金都送到官府。
曹彬进入金陵以后,再次重申禁止抢掠的命令,将士们都不敢违抗军令。城中的官员百姓之家因此得以保全。有些官员的亲属被宋军俘虏,曹彬当即下令将他们释放。又下令在军中进行大搜查,不得掳人妻女藏匿起来,对于南唐府库中的财物,他则命令转运使许仲宣登记造册检查,自己毫不染指。撤军的时候,他的坐船里,只有衣被和图书,没有收取南唐一丝一毫的财物。
曹彬率大军讨平南唐,共得到19个州、3个军、108个县,655065户。
灭南唐之后,曹彬班师还朝。当初,曹彬率大军南征,宋太祖曾许愿说:“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提前向他祝贺。曹彬说:“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潘美问道:“何谓也?”曹彬笑笑说:“太原未平耳。”这次还朝后,宋太祖却没有如约授职,果如曹彬所言,对他说:“令方隅尚有未服者,汝为使相,品位极矣,肯复力战耶,且徐之,更为我取太原。”当时潘美也在座,听过之后暗暗地看着曹彬笑了。宋太祖发现二人暗笑,问他们笑什么,潘美不敢隐瞒,只好如实奏报。宋太祖听了,也大笑起来,于是赐曹彬二十万钱。曹彬退朝后说:“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耳。”宋太祖未及平定北汉,便去世了。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作了皇帝,是为宋太宗。宋太宗即位后,继承其兄遗志,仍致力于削平天下,一统江山。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和吴越王钱傲相继献地归附,十国中只有割据太原的北汉尚未讨平。
宋太宗对平定北汉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因为太祖时几次攻伐都无功而返。太平兴国四年(978年)春天,太宗召曹彬问计,他问道:“周世宗及我太祖皆亲征太原,以当时兵力而不能克,何也?岂城壁坚完不可近乎?”曹彬回答道:“世宗时,史超败于石岭关,人情震恐,故师还。太祖顿兵甘草地中,军人多被腹疾,因是中止,非城垒不可近也。”太宗又问:“我今举兵,卿以为何如?”曹彬很有信心地说:“国家兵甲精锐,人心忻戴,若行弔伐,如摧枯拉朽耳,何有不可哉。”听曹彬这样说,宋太宗信心倍增,任命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率领大军征伐北汉。不久,宋太宗御驾亲征,曹彬以枢密使随从左右,很快便把北汉击败,北汉主刘继元出降,北汉也灭亡了。
在宋朝廷讨平天下的战略方针中,还包括收复五代时石敬瑭献给契丹的幽、蓟十六州之地。在平定北汉之后,宋太宗不顾师劳兵疲,贸然北征,结果大败而回,自己也几乎成了契丹人的俘虏。
七年之后,宋太宗经过几年的准备,决定在雍熙三年(986年)大举向北进攻。因为这一年辽景宗新丧,其子年幼,母后临朝。宋君巨认为机不可失,尽管准备不很充分,仍决定出兵北伐。
为了能够顺利进军,宋太宗再次任命曹彬为北伐主力的东路军主帅,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为副帅。另外几路军队的主将分别为西北道都部署米信、定州路都部署田重进、云、应朔等州都部署潘美。临行前,宋太宗曾对曹彬说:“但令诸将先趋云,应,卿以十余万众声言取幽州,且持重缓行,毋得贪利以要敌。敌闻之,必萃劲兵为幽州(今北京市),兵既聚,则不暇为援于山后矣。”
大军出动后,各路兵马进展都很顺利。西路军首先攻取寰(今山西朔县东北)、朔(今山西朔县)、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诸州。田重进攻克飞孤(今河北涞源)、灵丘(今山西灵丘)及蔚州(今河北蔚县)。曹彬一路则先后攻克新城(今属河北)、固安、涿州。契丹军节节败退。
曹彬占领涿州之后,依照宋太宗制定的战略方针,暂不前进,以吸引敌兵。十万大军驻屯前线,粮草很快便供给不上。十几天后,曹彬下令退兵雄州(今河北雄县),以等待军粮。宋太宗听说后,大惊说道:“岂有敌人在前,而退军以援刍粟乎?何失策之甚也。”急忙派人前去制止。诏令曹彬不要前进,率兵沿白沟河与米信部合兵,养精蓄锐,呼应潘美部,待潘美攻战山后各州之后,再令田重进东下幽州城下,与东路大军会合,然后全线围攻幽州。
曹彬的部将们听说潘美、田重进两部接连获胜,认为东路大军十余万人不能有所攻取,实在惭愧。因而极力主张再度北进,曹彬制止不住,决定准备五十天军粮,再攻涿州。敌兵抵抗非常顽强,宋军虽离涿州只有一百里,却走了二十天。再得涿州之后,士兵已疲惫不堪,天气也一天天热了起来,加上粮草供给不上,曹彬只好下令全军再度撤退。
宋军连日攻战,本已疲惫,占领涿州后又再度南撤,不得休息,军心已涣散得不可收拾;契丹骑兵还不断袭击残兵散卒,更是搞得宋军将士心神不宁。十万大军蜂拥而走,已不成行伍,狼狈之极,难以形容。
五月初三,宋军行至岐沟关(今河北新城西北),契丹名将耶律休歌率兵十万从涿州方向压来,宋军大败。曹彬率残部连夜渡过拒马河,契丹军队在后面追击,宋军人马互相践踏,死者无数,漫野都是宋军丢弃的辎重和战死士兵的尸体。曹彬所率宋军主力的大溃败,标志着宋王朝北取幽、蓟的努力再度失败。
东线败退后,宋太宗急令全线撤军。随后,西路副将杨业在陈家谷兵败被俘,三日不食而死。杨业是著名的勇将,人称“杨无敌”。他的阵亡,沉重地打击了宋军士气,各军都不敢再出战。
北征的失败,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主观上讲,宋朝君臣对形势估计不足,以及宋太宗、曹彬等人的指挥失误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曹彬大败还朝后,向宋太宗请罪,被责授右骁卫上将军。次年,再度被授予侍中之职,拜武宁军节度使。真宗时,又被拜为枢密使。咸平二年(999年)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谥号为武惠,与赵普的灵位一起在宋太祖庙配祭。
曹彬治军以廉洁宽厚著称,先后受命征讨后蜀和南唐,平定二国后,秋毫无所取,说起宽厚,更是闻名。在知徐州时,有个属吏触犯刑律,结案一年后,曹彬才下令杖击处罚,人们都感到奇怪。曹彬说:“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之,其舅姑必以妇为不利,而朝夕苔骂之,使不能自存。吾故缓其事,然法亦未尝屈焉。”他曾说:“吾自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他居住的房子损坏,家人请求修葺,他却说:“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古人称他仁心爱物,并非虚誉。
在五代十国的大动乱之末,宋太祖赵匡胤及其弟赵光义有讨平诸国、统一天下之心,所用将领曹彬、潘美等人都是一时名将,他们南征北伐,战功卓著。宋朝廷能够结束动乱,重建统一的国家,曹彬等人的艰苦征战起了重要作用。虽然北征契丹时落败,但不以一眚掩大德,曹彬为统一所作的杰出贡献难以磨灭。
宰相肚里能撑船,曹彬善待军士,能够主动承担失职的责任,不愧为一代良将。
尼克松的外交手腕
1969年1月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面临着美国霸权地位削弱,同时又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的困难处境。因此,尼克松急于从越南脱身,调整美国的对外政策,维护美国的利益,他所要采取的重大步骤包括对前苏联搞缓和,同时谋求同中国发展关系。
就在这个时候,尼克松政府遇到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件。1969年4月,一架美国EC-121间谍飞机,上载三十一人,在日本海上空被朝鲜击落了。
任何熟悉尼克松过去一贯做法的人,准以为他会采取迅速的军事报复行动。因为一年多以前,1968年1月,美国电子间谍船“普韦布洛”号被朝鲜俘获时,尼克松就曾抨击当时的约翰逊总统,说他对朝鲜的攻击作出的反应太温和。尼克松指责道:“美国的尊严下降到太不成样子了,连朝鲜这样一个四等军事国家居然敢在公海上劫持美国军舰!”但是,尼克松当上总统以后,却改变了他看问题的角度。
针对EC-121飞机被击落事件,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对朝鲜进行报复性轰炸。尼克松却不急于下令进行轰炸,他与他的下属们对这场危机进行了详细研究。他考虑到:进行报复性轰炸也许会使中、苏两国不得不起而捍卫朝鲜,而且开仗容易脱身难,进行报复性轰炸还可能会影响更大的目标——重新调整同中国和前苏联的关系。因此,尼克松在全面研究了各种选择方案之后,采纳了对朝鲜的行为需要克制的意见,决定搁置这件事情。
尼克的避免了一场更大规模的危机,使他全面调整全球战略的计划得以实施,而没有因小失大。
拉近心理距离
在处世策略中,怎样去和一群陌生的人相处,打破彼此间的隔阂,由陌生人变为知己,并能顺利地把自己的意见和思想传递、灌输给他们,使他们能欣然接受,并赞成和拥护,变成自己的朋友。这个问题是大家都很关心并想了解和掌握的。
美国新泽西州有一任刚当选后不久的州长威尔逊,一次赴纽约南社午宴。主席介绍说他是“美国未来的大总统”。这本来是对他的一种恭维和颂扬。而威尔逊又是怎样应酬的呢?
威尔逊讲了几句开场白之后,接着说:“我给大家讲一个别人讲给我听的故事,我就像这故事中的人物。在加拿大有一群钓鱼的人,其中有位名叫约翰逊的人”他大胆地试饮某种烈性酒,并且喝得多。结果他们乘火车时,这位醉汉没乘往北的火车,而错搭往南的火车了。那群人发现后要把他找回来,于是就打电报给往南开的火车的列车长:请把那叫做约翰逊的矮人送到往北开的火车上,他喝醉了。他们很快收到回电:请再详细一些,车里有十三个喝酒的人,他们既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也不知道目的地是哪儿。我威尔逊现在只确实知道自己的姓名,可是不能和你们的主席一样,确实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哪儿。”听众哈哈大笑。威尔逊接着又讲了一个滑稽的故事,使听众们心情非常愉快。从此,威尔逊的名声大振。
伟大的人物接触群众时,总是打趣或批评自己而使群众愉悦。这是一种高明的权术而并非仅仅博人一笑。当群众在愉悦的那一时刻,消除了彼此间不可逾越的障碍。使群众感到比他们优越,从而迅速地博得大众的理解、敬仰和拥护。
新任州长的威尔逊对“未来大总统”的美誉不太领情,化此为听众的哈哈大笑,不仅解除了自己沽名钓誉之嫌,也拉近了和大家的关系。
压低嗓音说话
1890年,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应邀参加道奇夫人的家宴。在宴会上,许多人互相交谈,人声嘈杂,而且有些人嗓门越来越高,真叫人倒胃口。马克·吐温觉得用餐时高声喧哗既不文明,又影响食欲。如果此时,大声制止叫他们不要说话,肯定会惹人生气,甚至弄得不欢而散,大伤和气。
面对这种情景,如何办?马克·吐温忽然想到了一条妙计。于是,他对旁边的一位女宾说:“我想让这场喧哗吵闹安静下来,我有一个主意,请您帮帮忙。好吗?”那女宾说:“好吧,我会尽力的。”马克·吐温接着说:“请您把头歪在我这边来,装出一副听我讲话听得很入神的样子,而我呢,则尽量压低嗓门说话。这样一来,旁边的人便很想听我在说些什么,就会安静下来,注意听我说话。这时,除了我叽叽咕咕的轻微声外,不会再有喧闹的声音了。”那女宾说:“先生的主意妙极了。”于是她照着马克·吐温的吩咐,歪过头去,装出一副认真听的样子。
马克·吐温开始低声说:“十一年前,我曾去芝加哥参加欢迎格兰特的庆祝活动。当晚举行了盛大宴会,大约有600多军人到场。当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先生,因为他听力不好,生怕别人听不到他的说话声,所以不说话则已,一开口便吼声如雷,使旁边的人吓得惊骇起来。”这时,席间的喧闹声便逐渐安静下来,都想听马克·吐温到底在说些什么,不约而同地都斜着身子倾听。接着,马克·吐温又低声说:“这位先生不大声吼叫的时候,坐在我对面的一位先生对他身旁的先生讲的故事快要讲完了。我只是仿佛听到他说:‘只见那人很快揪住她的长头发,这女人尖声吼叫,哀求着把她的颈子按在他的膝盖上,然后用剃刀猛地一划……’”
宴会厅里已经完全安静下来。这时,马克·吐温不再叽叽咕咕了。他突然站起来说道:“女士们,先生们!我刚才是在玩游戏,日的是为了制止这场喧闹声。在宴会席间,不是不可以说话,但要讲文明,可以一个一个地讲,不要一大伙人同声尖叫,高声喧哗。我想你们是会同意我的建议的。”大家都觉得马克·吐温说得有理,宴会在既文明而又欢快的气氛中度过。
马克·吐温以他的机智,巧创了一个文明的环境。他后来曾感慨地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像这次那么高兴,因为新的条件使我能够维持秩序……”
宴会嘈杂,如果大声制止,肯定会惹人生气,马克·吐温的一手反其道而行之,小事化了,大家都安静下来了。
冤家宜解不宜结
人与人之间,或许会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在办公室里,这种仇恨一般不至于达到那种地步。毕竟是同事,都在为着同一家单位而工作,只要矛盾并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境况,总是可以化解的。记住:敌意是一点一点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削弱。中国有句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同在一家公司谋生,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是少结冤家比较有利于你自己。不过,化解敌意也需要技巧。
与你关系最密切的拍档,心底里原来对你十分不满。他不但对你冷漠得吓人,有时甚至你跟他说话,他也不理不睬。有些关心你的同事,曾私下探问过,为什么你的拍档对你如此不满?
可是,你究竟在什么时候得罪了对方?连你自己也没有一点头绪。
你实在按捺不住了,索性拉着对方问:“究竟有什么不对呢?”但对方只冷冷地回答:“没有什么不妥。”到了这个地步,如何是好?
既然他说没有不妥,你就乘机说:“真高兴你亲口告诉我没事,因为万一我有不对的地方,我乐意修补。我很珍惜我俩的合作关系。一起去吃午饭,如何?”
这样,就可逼他面对现实和表态。要是一切如他所言的没事,共进午餐是很礼貌的行为。或者,邀他与你一起吃下午茶。在你离开办公室时碰上他,开心地跟他天南地北聊一番。总之,尽量增加与他联络的机会。友善的对待,对方怎样也拒绝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