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古代处世精典
30119400000057

第57章 处世中庸学(11)

蔡京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奸臣并不是孤立的。没有王安石的提拔,他不可能走入政界;没有司马光的重用,他也无法在官场上扬眉吐气;没有宋徽宗的喜欢字画,他绝不可走上奸臣的顶峰。是这三个人使他成为奸臣、危害国家的,试想:如果王安石、司马光不偏听偏信,蔡京的“奸猾”能发挥作用吗?

处处逢凶化吉

1889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旧式清兵一败涂地,清政府决定用新法编练陆军。

早在1894年冬,清政府已命长芦盐运使在天津小站招募丁壮,训练新军,名“定武军”。得知朝廷计划后,盐运使打算把编练新军督办的职务弄到手中。为此聘请了一个对新政和训练都在行的宁波人王宛生为助手,制定了练习计划,交给京师督办军务处大臣恭亲王、庆亲王和满族亲贵荣禄过目审批。

这时,袁世凯刚从朝鲜回国。得知上述消息后,为了夺取编练新军督办的职务,便不惜以重金收买王宛生,并与之结为金兰之好。接着,又花钱让京师名妓沈四宝、花媚卿、花宝琴、林桂笙、赛金花等人轮番向王宛生进行女色“轰炸”。

三招两式,王宛生即被软化,便将给盐运使制定的编练新军的计划,大加润色、渲染、补充后交给了袁世凯。

对于练兵之道,袁世凯本是外行。得到王宛生修改后的练兵计划后,如获至宝,朝夕朗读,铭记要点,整个计划,不久就滚瓜烂熟。然后,袁世凯又将计划亲自誊抄一遍,呈送给荣禄。

荣禄有些诧异:“这小子什么时候学得的练兵之法?”遂逐条细问。出乎荣禄意料之外,袁世凯讲解详尽,对答如流。荣禄非常满意,认定袁世凯乃练兵难得之人才,遂带着他一同晋见恭、庆两亲王。两亲王询问过后,对袁世凯评价极高,认为他的回答比别人高明而且详尽,加之袁世凯官话讲得流利,于是,将袁的练兵计划呈报军务处。军务处以为“甚属周妥”,即于12月8日举袁世凯接统定武军,并指令其扩编改建。袁世凯接练新军后,将定武军十营计4750人,扩充为7000人,改名为“新建陆军”。

小站练兵,袁世凯利用“恩威并用”的手段,制定了“军律二十条”。其中斩首之罪就有十八条,士卒大受其苦。时任临察御使的胡景桂以此参奏袁世凯“嗜杀擅权”、“诛戮无辜”、“克扣军饷”等罪状。清廷收到胡景桂奏折以后,立即派督办军务处大臣、兵部尚书、大学士荣禄前往查办。

袁世凯初闻有人向上参了他一本,整天心神恍惚,提心吊胆。可是一听到奉命查办的是荣禄,立刻转忧为喜。待荣禄携其幕僚陈龙等人一行到小站时,袁世凯一声令下,七千名新建陆军齐刷刷地跪拜迎接,然后再行操练。

荣禄非常高兴,又见陆军整肃精壮、士气昂然,对袁世凯的赏识更进一层,随口问随员:“新建陆军与旧军比较如何?”随员答:“旧军诚不免暮气,新军参用西法生面独开。”

荣禄点头称赞道:“你说得对,这个人必须保全,以策后效。”

回京之后,荣禄让秘书起草复奏稿,秘书以袁世凯确实擅杀营门外卖菜的老百姓、胡景桂所参各条仅有轻重出入,提议将此案下部议处。

荣禄大摇其头说:“一经部议,最轻也要将袁世凯撤职,新建陆军刚刚成立,难保不会闹事,不如启奏皇上宽大处置,仍旧令他认真操练新军,以励将来。”

最后,荣禄以胡景桂的所奏“查明均无实据,应请勿庸置疑”,把袁世凯种种罪行一笔勾销。不仅如此,反而着实夸袁一番,说他“血性耐劳,勇于任事”,是个“不可多得”的将领。

让上司为自己说好话,使袁世凯逃脱官场一劫。

袁世凯编练新建陆军后,威势日重。这引起了一部分满族贵族的妒忌和猜忌,他们说“袁世凯脑后有反骨”,“他日出卖康梁及皇帝,来日必反大清,此人不可重用”等等。

类似的话很快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里,这位老妇人也逐渐对袁世凯不放心了。终于有一天,老妇人按捺不住,密令奕勘的儿子载振去天津察视袁世凯的动向。

袁世凯在京城的眼线侦知这一消息后,立即飞马报告。鉴于庆亲王奕勘父子爱钱如命、好色成性的特点,袁世凯投其所好,指使部下用重金雇得高级妓女来服侍载振,做好了贿赂载振的一切准备。

载振来到天津后,天天都是山珍海味、歌舞声声、玉香满怀,其乐无穷,那里还有“闲时”去管其他?

转眼已到载振回京复命之时,袁世凯又以重金珍宝相送,口里还说:“大人一路辛苦,来到小站招待不周,望大人海涵,区区薄礼,还望莫要嫌弃。”载振天津之行自然心满意足,对袁世凯也极为赏识。

回到北京后,载振谒见慈禧太后,向她复命,奏道:

“根据奴才所见,袁世凯是忠心耿耿的人,他每天晚上都烧香叩头,祝祷老佛爷万寿无疆。”

从此,慈禧太后对袁世凯深信不疑,把袁世凯看成是自己的心腹大将。

袁世凯的官升得更快了。

袁世凯以金钱美女击倒了前来察看的上司,让他为自己辩护,又渡过了一次劫难。

赵延进通变破辽军

宋太宗赵匡胤为了防止将领们拥兵自重,每到用兵之时,才临时任命官员担任指挥使、都招讨使等职务,带兵出征。另外,将军出征之前,皇帝还要亲自授予阵式,要求指挥官必须按着规定的阵图作战。不管战事如何,一律不许更改。就是败了,也无大罪,不然,严惩不贷。这样一来,尽管宋朝兵多将广,武器精良,但由于照图打仗,在和辽国作战中屡战屡败,因此,每次出征,士兵们都又疑又惧。士气十分低落。

辽国燕王韩匡嗣于公元979年9月又领兵侵犯宋边境。太宗命云州观察使刘廷翰率兵御敌,命崔翰、赵延进、李继隆等带兵参战。

临行之时,太宗故伎重演,又把阵图赐给了众将,命他们按图作战,还要“务求必胜”。

宋军行到满城之时,辽兵漫山遍野,从东西两面蜂拥而来,登高望去,只见烟尘滚滚,望不到边际。

众将眼看辽兵就要冲上来了,急忙按图布阵。太宗这次赐给他们的阵图是把大军分成8阵,每阵之间相隔百步远,把兵力分散开。

兵力这样分散,能挡住辽兵铁骑的冲击吗?大家禁不住惊慌恐惧起来。“皇上派我们来,不就是要把敌人打回去吗?按着图上打法,非败不可,情况紧急,只有集中兵力,才能胜利。这样虽然有不照图打仗的罪名,但总比丧师辱国好得多!”赵延进大,旨说,他决心根据实际情况布阵排兵。

“万一败了,那可如何是好?”崔翰忧心忡忡地说。

“如果兵败,罪名由我承当。”赵延进坚定地说,因为他见辽国大军已迫近,不能再迟疑了。

可崔翰还是犹豫不决,擅改圣旨的罪名实在令他恐惧。

“兵贵适变,怎能预定,这违背圣旨的罪名,我一人承担了,如再迟疑,可就来不及了!”李继隆也催促说。

崔翰终于下定决心,把8阵改为2阵,前后呼应。还派人去诈降。辽燕王韩匡嗣深信不疑,不加丝毫防备。

没过多久,战鼓齐鸣,杀声震天,宋军突然杀出,辽国措手不及,很快败退下去;宋军穷追猛打,许多辽兵坠入坑谷。这一仗,宋兵杀死辽兵万人,活捉3000,缴获战马千匹,兵器不计其数。

捷报传到京师,宋太宗没有追究不按图作战的责任,反而封赏了赵延进。但奇怪的是,在以后的对辽作战中,赵光义还是搞那老一套:战前赐阵图,定策略,大将们不得违背,战争的胜负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宋太宗赵匡胤不了解敌情,却要将领按他给的地图排兵列阵,焉能不败?赵延进能根据敌情下达正确的命令,取得胜利是必然的。

轻装上阵能破敌

我国古代用战车作战,据史书记载,中国战争史上中原各国从车战转向步战,是从晋苟吴伐戎狄后开始的。

春秋时期,大原(今山西太原乃附近一带)是戎狄人集居的地区,他们经常侵扰晋国的北部地区。晋平公17年,苟吴奉晋侯之命,率千乘战车,浩浩荡荡讨伐戎狄。可部队一开进戎狄境地,就吃尽了苦头:那里沟壑纵横交错,道路崎岖,众多的战车和士兵拥挤在窄窄的山道上,拥拥挤挤,稍不留神,战车就会翻进山沟。戎狄士兵不时乘机冲出来袭击,他们地形熟悉,凶猛强悍,越沟跳涧,如履平地,来得快,去得也快,转眼之间,就跑得无影无踪,晋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

眼见队伍日渐混乱,人心惶惶,苟吴忧心如焚。

大将魏舒建议说:“这鬼地方,40名士兵跟一辆战车反而绊手绊脚,不如每车只用10名,定能取胜。”

荀吴应允,并交由魏舒去办理。魏舒带着新组建的战车同戎狄人交战,果然胜了。

正当晋军高兴之时,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戎狄人战败后,退守山林,兵车干脆进不去,无法追击。

魏舒又建议说:“将军,我们也丢弃兵车,重新更制编伍,跟戎狄人一样,徒步作战算了!”

荀吴觉得有道理,于是,魏舒就开始着手改编部队。没想到他自己的车兵却闹起事来,他们不愿意和步兵同列,魏舒当场杀了那个闹事的,余者肃然听命。

魏舒把车兵和步兵混编在一起,5人一伍,作为战斗的最小组织。又把伍编成能互相配合应援的军阵:作战之时,前面布2伍,后面布5伍,右面1伍,左面3伍,形成后强前弱中间空的方阵。他还挑选出10伍机警的士兵组成突击队,互相支援。

魏舒带着这支新编组的队伍向深山密林中进发。躲在林中的戎狄人见晋兵一反常态,无车无马,部队零星分散,不由得哈哈大笑,他们也没布阵就大大乎乎地冲过来,两军相接,晋兵假装败退,戎狄兵满不在乎地追过来。一声鼓响,晋军从面掩杀过来,把他们分割包围,戎狄顿时乱作一团,慌忙转身逃命。不料,归路早被布置在阵前的士兵切断,待往左右溃逃时,晋军的左右诸伍截住厮杀,死者无数,所剩的戎狄部族只好投降。接着晋军又用相同的阵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荀吴在与戎狄的战斗中,没有遵循成规,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随时改变了战略部署,因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曹操献刀保平安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他迫使汉献帝封他为丞相,在朝中横行霸道,大臣们敢怒而不敢言。

这一天,王允秘密召集一些大臣,商议除掉董卓,但始终想不出一条好计策来。眼见董卓为所欲为,身为汉朝老臣不能为国除害,为主分忧,有的大臣哭了起来。

正在这时,有个人从座位上站起来,放声大笑,他说:“大丈夫做事,说干便干,何必像妇孺一样,哭哭啼啼,优柔寡断!”众人一看,乃是曹操。

曹操字孟德,曾为顿丘县令,黄巾起义后,升为济南相,很有才干。董卓进京后,也看出曹操不是等闲之辈,为培植党羽,便封曹操为骁骑都尉。曹操表面对董卓也很恭敬,董卓便把曹操当成了亲信。

曹操说:“我屈身董卓,就是为了取得他的信任,以便寻找机会为国除害。现在老贼对我越来越信任,我愿意拿一把快刀进入老贼居室刺死他!”王允一听,十分高兴,连忙赠给曹操一把宝刀。

曹操带刀来到董卓居室,恰值董卓也有事要同曹操商量,他问曹操:“孟德为何此时才来?”曹操将计就计,答道:“我的马走得太慢,因此来迟。”董卓立即命待从到马厮里给曹操选一匹好马,侍从答应着去了。屋中只有董卓和曹操两个人,曹操见此良机,急忙从怀中抽出宝刀,恰在此时,董卓突然转过身来,大声喝问:“孟德何为?”曹操一见董卓发觉,知道再难行刺,灵机一动,连忙跪在地上,双手平托宝刀,十分谦恭地说:“我近日得到一口宝刀,特来献给丞相!”董卓接过一看,果然是把宝刀,心中喜欢,竟没有怀疑曹操。这时侍从已牵来一匹马,董卓就带着曹操到外面看马。曹操连道:“好马!真是一匹好马,我骑上它试试!”说着,骑上马,飞驰而去。

原来,董卓已感到自己积怨太多,担心有人行刺,就在自己的床里边安了一面镜子。所以曹操抽刀之时,他已从镜中看得清清楚楚。曹操行刺不成,反而白送了一把宝刀。

曹操走后,董卓把孟德献刀之事对李儒说了。李儒听后,告诉董卓:“孟德不是献刀,他是要行刺主公。”董卓一听,七窍生烟,立刻派人去捉拿,但曹操已不知去向。他本就只身一人在京城,又无法拿他的家人治罪,董卓只得作罢。

曹操行刺不成,随机应变,将宝刀送与董卓,消除了他的怀疑,得以全身而退。

老吏妙计用妓女

明代的安吉州曾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

某富豪人家娶儿媳,三亲六故和邻里都来庆贺,一个小偷也混了进来,潜入洞房,一头钻入床底。小偷本想乘新郎、新娘你欢我爱之机偷些金银首饰离去。不料,一连3天3夜,洞房内外,灯火通明,人员不断,小偷躲在床下,饥渴难挨,只好冒险从床下爬出来,拔腿向外逃去。

新郎、新娘突然看见床下爬出个人来,吓得魂飞魄散,“哇哇”乱叫,屋外的人听到惊呼声,又看见从屋中跑出来一个陌生的人,一拥而上将小偷抓获到官府。

县令立即开庭审问。小偷矢口否认自己是个盗贼,再三申明自己是新娘娘家派来的“郎中”,小偷争辩说:“新娘从小就有一种怪病,娘家担心她的病复发,让他跟随而来,卧在床下,以便及时治疗。”

县令半信半疑,又拿新娘娘家的事情来盘问,小偷对答如流,并说:“请让新娘来当堂对证,以辨清白!”

县令一想,也只好这样了,便传令原告去带新娘子来,原告回到家中,与新娘、新郎商量,新娘宁死也不肯出堂对证,新郎也宁可输掉官司而不愿意让爱妻抛头露面。县令无计可施,便向身边的一位老吏,“你看这事如何是好?”

老吏道:“我看被告鼠头鼠脑,不似好人。他料定新娘断然不肯出丑,才敢大言不惭让新娘来对证,如果放掉他,岂不是助纣为虐?”

县令道:“依你看,怎样做才可令他显露原形?”

老吏说:“被告躲在床底,又是仓皇逃出屋,新娘子生得如何模样,他未必清楚,只消如此、如此……”

县令大喜,立即派人去妓院找了一名年轻妓女,穿上新婚礼服,坐上花轿,一直抬到县府公堂门外。

县令对小偷说:“新娘子已被传来,你可敢与她对证?”

小偷道:“有何不敢?”边说,边迎向姗姗走出花轿的妓女,大声嚷道:“新娘子!你母亲让我跟随你来治病,为什么让你婆家的人把我当做贼送到这里来?”

小偷的话还没说完,满屋子的人哄堂大笑起来。

县令一拍惊堂木:“来人!将这无耻贼人拉下去重打30大板!”

小偷情知原形毕露,立刻跪倒在地,连连求饶。

小偷狡猾出诡计,老吏聪明出妙招,小偷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随机应变立根基

欧美发达国家的顾客,消费心理喜欢猎奇,因此市场供求情况瞬息万变,如果不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很难适应,更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