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古代处世精典
30119400000064

第64章 处事交际学(4)

光武帝刘秀没想到董宣这样刚直,急忙叫太监把董宣抱住。细想董宣的一番话,觉得自己处理不当,不应当责怪董宣这样忠心耿耿的官员。沉吟半晌,想赦免董宣,但又感到有损皇姐的面子。于是叫董宣向湖阳公主叩头道歉,双方体面地了结此事,便说:“我念你一腔正气,饶你一死,还不快快向公主谢罪?”并用眼光向董宣暗示,可是董宣是个威武不屈的硬汉子,坚决不肯向公主叩头谢罪。光武帝左右为难,只好命令两个太监将董宣按倒,强使他叩头,求公主开恩。可是董宣说什么也不愿叩头,用双手死死地撑着地,挺着脖子,不肯低头,其势恰如“卧虎”。后来京都百姓称他为京都“卧虎”,因而董宣也叫“卧虎令”。

湖阳公主见董宣如此倔强,而自家兄弟气也消了大半,更加觉得自己丢了面子,很生气。就用话来刺激光武帝说:“文叔(刘秀的字),当初你是平民百姓时,就敢隐匿和庇护犯死罪的人,官吏谁敢进家门抓人。现在你当皇帝可好,贵为天子,难道就制服不了一个小小的洛阳令?”光武帝已经被董宣这种刚直不阿的倔强劲头打动了,听了姐姐的一番话,不仅没有发火,反而哈哈大笑,说道:“皇姐,你有所不知。我现在当皇帝与过去做百姓时可不同了。那时隐藏犯人,是出于义愤。现在我做了皇帝,就得带头依法办事。还请皇姐多多包涵。”

那两个太监也知道光武帝缓和下来了,并不想把董宣治罪,可又得给三方一个台阶下,便大声说:“陛下,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

光武帝听了,也只能对湖阳公主笑笑而已,下令“把这个硬脖子的洛阳令撵出去!”湖阳公主见这情形,也只得作罢。

光武帝十分欣赏董宣的忠贞刚直,就给他一个封号,叫做“强项令”,意思是脖子很硬的县令;同时,赏他30万钱,奖励他的刚直。董宣回府后,把这笔钱又分给了他的手下办案的人。

从此,董宣更加大胆地执法,敢于同豪强地主、皇亲国戚的不法行为作斗争。地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之为“卧虎”,有歌谣赞曰:“抱鼓不鸣董少平。”

董宣当了5年的洛阳令,任内逝世,享年74岁。董宣是一个封建国家的县令,他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法令,不惜生命,同破坏国法的权贵作斗争。应该说,他那种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强项”精神的确是值得赞赏和推崇的。

天下明君有几人?董宣的命是好了一点。对于不怕死的人来说已没有什么令他畏惧的了。

徐有功舍命履法职

徐有功是唐代武则天执政时期非常知名的法官,在他早年任蒲州司马参军时,就已经以其执法刚正严明、大公无私而为世人所共知。后来,在他任司马丞后,徐有功更是维护正义,依法办案,为冤假错案平反,在宫廷辩论是非曲直,冒死抗争,从而赢得了人们的钦佩和赞扬。

武则天在继唐高宗之后称帝,为了巩同其政权,以严刑峻法进行恐怖统治,任用了大批的像来俊臣、周兴、皇甫文备等这样的严官酷吏,任意罗织罪名,大肆陷害无辜,迫害宗室重臣;同时还大搞牵连之风,致使冤狱累累,怨声载道。而徐有功正是在这种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克己奉公,大公无私,为国为民尽到了一份自己的职责。

天授元年,即公元690年,道州刺史李仁褒被人诬陷,徐有功察其清白而为其力争,使李仁褒和他的弟弟李榆次得以幸免。但徐有功自己却因此而被周兴等酷吏所嫉恨,并因此被诬陷而罢职。过后不久,由于徐有功的清正无私,又被武则天起用为左肃政台侍御史,依然掌管司法。徐有功对此力辞不就,并对武则天说:“我曾听别人说过这样的谚语:鹿虽然在山林中奔走驰跑,然而它最终的命运却是和厨房的厨子联系在一起。陛下您让我掌握司法,而我却只能克己奉公,公正执法,因此不管是谁,我都要依法处理而不敢因陛下的旨意而枉法,所以也许会因为这个差事而送了命。”由于武则天深深了解徐有功的公正无私,所以执意要他接受这个职务,而徐有功一方面迫于王命,另一方面也为了伸张正义于天下,所以就领受了这个职务,重新执掌刑法。

长奉二年,即公元693年,润州刺史窦孝谌的家奴诬告窦孝谌的夫人烧香诅咒皇上,并且还密谋不轨。武则天闻知大怒,迅审讯查办。给事中薛季昶则为了取媚于皇上,所以无故罗织罪名,将窦孝谌的夫人庞氏问成了死罪。窦孝谌的儿子窦希不服判决,立志为母申冤,遂向徐有功申诉了冤情。徐有功据实而查,把自己的进退得失置之于脑后,最后终于力排众议,推翻了原先无中生有的罪名,为庞氏平了反。然而徐有功此举却大大地得罪了薛季昶,薛季昶因此向武则天大进谗言,诬陷徐有功结党营私,志在谋逆,并将徐有功问成大罪。当徐有功的属下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时,徐有功听了哈哈大笑,泰然地对痛哭不止的属下说:“死没什么可怕的,世界这么大,人这么多,难道唯独我去死;而其他的人就能长生不死吗?”说完,徐有功就像往常一样地处理公事、像平常一样地吃饭、睡觉。第二天,武则天召见了徐有功,对他大加责备,严厉地指责他断案量刑过宽,有意放纵、败坏国家的法度。徐有功对武则天的指责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我说过我是依法办事,也许有时定罪判刑过宽,但这是我作为人臣的小过失,然而我却能够通过这些小的过失,挽救了一大批好人的性命,不冤枉错杀犯人及无辜者,而这些却都是大的功德啊,如果陛下能发扬这种大的功德,那就是普天下老百姓的万幸啊。”徐有功慷慨陈词,一时使武则天也无以为对,最后使窦孝谌的夫人庞氏终于被免去了死罪,而被改判为充军,而徐有功却又一次成为武则天淫威的牺牲者,被再次废为庶人。

徐有功虽几经大起大落,但他尽忠至公之心却并没有因为他的几起几落而旁落,相反,这却更使徐有功增加了为民请愿之志,当徐有功每次看到武则天无故杀人,都要冒死力争,有时对皇上也是声色俱厉。一次,武则天因为一个案子和徐有功争执不下,于是恼羞成怒,便命令殿前的武士把徐有功推出午门斩首。武士们马上进殿驾起徐有功就往宫门外拖,徐有功一面用力挣扎,一面大声喊道:“陛下,我虽然被杀,但法律却不能随意更改。”武则天听了后,深深地佩服徐有功以死尽忠、护法尽节的忠义之心,遂上前喝住武士,并大大地奖赏了公正无私的徐有功。

徐有功不仅执法如山,护法尽忠,而且无论对公对私都持公正廉明之心,丝毫不以个人或其他的原因而怠慢国政。一次,酷吏皇甫文备和徐有功共同审理一件案子,徐有功秉公办理,不无故陷入之罪,因而引起皇甫文备的不满,于是他就诬告徐有功有意释放叛逆犯人,武则天遂命令让徐有功回避此案,并另外派人调查实情,但后来调企的结果证明皇甫文备纯系诬陷。但徐有功对此却泰然处之,坦荡无私,丝毫不以为怀。不久,皇甫文备亦被人告发谋反而被捕入狱。徐有功经过调查和详细的分析案情,认为皇甫文备是受冤而致,于是就把他无罪释放了。徐有功的属下们都很不理解,就问徐有功:“皇甫文备过去曾无中生有地陷害你,竭力把你罪之于死地而后快,而你对他却这样宽容,对他如此宽大,这到底是为什么?”徐有功听了后,严肃地对大伙儿说:“你们说的是我和皇甫文备私人之间的矛盾,但我现在所执行的是国家的法律,我又怎能因为我们俩有矛盾而去违背国家的法律呢?”短短几句话,揭示了徐有功为官清正、大公无私的高风亮节。

徐有功经常对他的下属说:“一个人身为法官,掌握着百姓的生死大权,所以不能只顾自己的荣辱进退而一味地顺从皇帝的意见,说假话,说空话来滥杀无辜。”徐有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几次任法官期间,多次地为受冤枉的和被陷害的犯人和案件平反,积极地为受害人申诉,几次差点被武则天处死。但徐有功坚贞不渝,置国家的法律于个人之上,公而忘私,忠心为国,确实堪称志士仁人。尤为可贵的是,徐有功身逢乱世而其身不乱,出污泥而不染,卓然守法,矢志不移,终无屈服之心,而有忠烈之义。其大公无私的节操深为后人称赞,因而得以流芳百世。

徐有功多次为受冤枉和被陷害的犯人平反,积极为受害人申诉,几次都差点被武则天处死。虽幸免于难,但也不能不说明忤逆龙颜的危险。

恭敬不如从命

“恭敬不如从命”,这一中国古老的至理名言,谆谆告诫着后人:对领导,服从是第一位的。下级服从领导,是上下级开展工作,保持正常工作关系的前提,是融洽相处的一种默契,也是领导观察和评价自己下属的一个尺度。汪辉祖、王永吉在《官场学》秘籍中提到,“观察他同上司共同处理事情时是否同忧同乐,来决定他是否是个心地纯正的人”,从而决定他是否是一个职位最合适的人选。

在一些单位里,经常碰到一些纪律观念淡薄,服从意识差的人。他们是领导们最感头疼的“刺头”或称“渣子头”。这些人或是身无所长,进取心不强,对领导的吩咐命令满不在乎,或是自以为怀才不遇,恃才傲物,无视领导。无论是事出何因,他们一律都是在领导面前昂着高贵的头,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可在他大脑中“存档”,唯有领导的命令不在此列。比如一天中午,我办公室的领导问同事小蒋:“小蒋,我让你复印的资料怎么样了?”小蒋三分惊讶七分漫不经心地反问:“复印什么资料?”当着其他下属的面,我们这位领导很丢面子,气呼呼地训道:“你怎么对我说过的话这样不放在心上!”照常理而论,小蒋应立刻道歉,略找原因给领导一个台阶下,待领导稍有息怒,迅速去把资料复印来交给他。这样,领导再火盛也会阴转晴,顶多再训他两句也许还是面带笑容,年轻人事情多,领导一般会谅解他们的疏漏的。但这位小蒋却既没道歉,也没立即去复印,而是屁股一扭,逃之夭夭。

这些“刺头”表面看来,超凡脱俗,潇洒自在,实则是自己有意识地与领导划出了一条鸿沟,不利于自己的工作进步,也不利于集体的团结和相处。因此,“刺”万万不可长,进取之心万万不可消。你不是才高镇主吗?敬请谨记:谦受益,满招损。年轻人在某一方面,定会有领导所远远不及的才气,但只有与领导融洽相处,小心服从,大胆探索,才会让领导充分领略你的才华,为你提供锻炼的机会,才能不断进步,以才高德厚得到领导的器重。你越是自视怀才不遇,感叹世无伯乐,越是阻断了展现自己的才能的道路和机会,你不跑一步之遥,即使伯乐常在,又怎能发现你这匹千里马?对于才气不佳者,更应有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和洒脱,应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毅力和韧劲,而不应甘于沉沦,成为领导眼中又臭又硬的绊脚石。

许多有工作经验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深刻体会:服从一次容易,事事依从领导却很难。工作时间长的人几乎都曾有过刁难领导,违背领导命令的经历,虽然在平时他们大多数都很好地与领导相处。导致这种突发性不服从的原因大致有三点:

第一,刚刚受到领导的批评或成为领导的发泄对象,感到气不顺,心不平,可能会情绪化地对待领导的命令,不服从甚至顶撞领导随之而来的新的安排和命令。

第二,因为领导的原因使自己的利益不能满足。如由于领导不公平,自己的奖金比别人少,房子比别人小甚至没分到,或者评职称不如意,等等,就有可能抵触之情顿生,大有剑拔弩张之势。

第三,领导的决策与自己有根本性分歧,或交办的事情对自己并无好处并有可能得罪同事时,不愿执行领导的决定。

人的生命,总是在满与不满,愿与不愿的无休止交织中消磨、延续。满座笑语,独一人向隅而泣的滋味,几乎每人都品尝过。身临此境,也许你的忍耐比力量更有效。你可以巧妙地表示自己的不满,但绝不可抗拒。你以自己的宽阔胸怀,坚持服从第一的原则是聪明之举。这样做,使领导心里雪亮,你在情感上掩藏着极大的不满,但理智地执行了他的决定,他在下属心中的地位不得而知。对你的气度和胸怀,他也不得不佩服甚至敬重之情油然而生。你暂时的忍耐,铸就了来日更灿烂的辉煌。否则,顶顶撞撞,使自己与领导的关系在某个特定阶段陷于紧张状态,进入不愉快的氛围之中。缓和、改善这种僵局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比你当初忍辱负重的服从还要大出几倍或几十倍。“要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喟为时晚矣!须知,没有哪一个人会永远顺利,一味满足,暂时的忍耐,巧妙的服从,也是一种人生策略。

当然,服从也有善于服从,善于表现的问题。细心的人都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单位里,同样都是服从领导、尊重领导,但每个人在领导心目中的位置却大不相同,何也?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能否掌握服从的艺术。有的肯动脑子,会表现,主动出击,经常能让领导满意地感受到他的命令已被圆满地执行,并且收获很大。相反,有的人却仅仅把领导的安排当成应付公事,被动应付,不重视信息的反馈,甚至“斩而不奏”,甘当无名英雄,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服从第一应该大力提倡,善于服从,巧于服从更不应忽视。因为,在丰收的田野上,农夫有理由让人们记住他挥洒的汗水和不辍的辛劳。这不是虚荣,而是实实在在的需要。那就请掌握服从的技巧和艺术:

第一,对有明显缺陷的领导,积极配合其T作是上策。我们的时代,是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些领导原来基础就较差,专业知识不精。这样的领导,在下属心目中的位置并不高,但对下属的反映却格外敏感。你不妨抓住领导的这一弱点,借鉴他多年的工作经验,以你的才干弥补其专业知识的不足,在服从其决定的同时,主动献计献策,既积极配合领导工作,表现出对领导的尊重,又能适当展现自己的才华,英雄找到用武之地,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领导不单会记住你,更会感激你,一份付出,两份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有才华且能干的下属更容易引起领导的注意。领导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才华出众的“精英”型下属身上,他们服从与否,直接决定领导的决策执行水平和质量。所以,如果你真有能力,正确的方法不是无视领导,而应认真去执行领导交办的任务,妥善地弥补领导的失误,在服从中显示你不凡的才智,这样,你就获得了优于他人的优势。才干+巧干,会使你成为领导心理天平上一枚沉甸甸的砝码。

第三,当领导交代的任务确实有难度,其他同事畏手畏脚时,要有勇气出来承担,显示你的胆略,勇气及能力。某单位单身职工李君患肺结核住进了医院,领导动员同事们去做经常性护理。大家面面相觑,无人表态,领导很尴尬。最后,年轻的小伙子刘君主动站出来,为领导解了燃眉之急。领导大为感动,会上表扬,私下感谢当然不在话下。可见,关键时刻服从一次,替领导解忧,胜过平时服从十次,而且还会深深打动领导,使其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