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抗美援朝大局,毛主席亲自来做工作,萧劲光还能说什么?他当即表示,拥护主席和党中央的决定。萧劲光说,海军、空军都是党的军队,事情有缓有急,就把有限的财力先给空军买飞机吧。在场的海军其他领导,副司令员王宏坤、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道生等,也一致表示赞成。
听了大家的表态,毛泽东很满意,轻轻扫了大家一眼,说:“好,就这样定了。国内的钱,有,你们可以买些材料自己造一点,上海的厂不是可以造快艇吗?”
刘道生说:“上海江南厂,还有其他几个造船厂,现在都可以造几十吨的小艇。去年青岛造船厂也造出了几条小艇,质量还不错。今年我们打算让江南厂试造大一点的船。”
毛泽东高兴地说:“好,先造小艇,来得快,又实用,花钱也不多。逐步积累经验,把我们的造船工业搞起来,将来就可以造大的。”
据此,海军于1952年4月拟定计划并经军委批准,正式向江南、青岛两厂下达任务:突击生产30艘巡逻艇,以满足部队战备训练急需。到第二年春天,50吨的巡逻艇26艘、43吨的巡逻艇4艘,按时下水,这一任务胜利完成,
1952秋,在林真的主持下,海军舰船修造部设计室主任徐振骐、副主任戴世伦等对“52甲”型巡逻艇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其性能有了较大改进提高。改进后的巡逻艇称“53甲”型,航速达到11.5节。
后来,海军舰船修造部根据南海海区气候条件的需要,对“53甲”型巡逻艇图纸又作了修改,定型为“54甲”型。由于中南军区海军辖区缺乏造船的技术力量,江南造船厂为其建造巡逻艇采取了“两步走”的办法:先在上海分段把艇体做好,然后将所有部件和设备运到广州,由江南造船厂派出技术人员到广州进行装配、合拢。用这种办法,1954年为中南军区海军建造“54甲”型巡逻艇16艘,均在年内交付使用。
以上这两种型号的巡逻艇,在海军装备发展史上统称人民海军第一代巡逻艇(炮艇)。
在建造这两种型号巡逻艇的同时,海军舰艇修造部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利用苏联转让的图纸资料,设计了一种75吨的木壳巡逻艇(后来把木壳改成铁壳),航速达到22·5节。这种型号的巡逻艇被定名为“55甲”型,先后建造了75艘。习惯上称之为“海军第二代巡逻艇”。
到1955年底,海军自行设计建造的各型巡逻艇、登陆艇、运水船、自动驳船等,已达236艘,1.2万多吨。但这些艇上的主机、火炮仍需从苏联进口。这批巡逻艇的建造下水,不仅在当时执行战斗任务、训练、护渔、护航、巡逻等繁重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以后进行转让制造和自行设计建造各种大型舰艇,打下了基础。
五、接收苏军在旅顺基地的装备
1955年,萧劲光以中苏联合军事委员会中方主席的身份,主持了旅大防区接收工作,接管了此前由苏联海军驻守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
旅顺口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它与庙岛群岛、山东半岛北侧的蓬莱角共扼渤海海峡,构成首都北京、天津和渤海海岸的锁钥屏障。倚口岸修建的旅顺港,是闻名中外的天然良港:地势险要、码头隐蔽、易守难攻;港内水深波平、终年不冻、飓风难侵。多少年来,凡到过旅顺的中外军事家无不合手称奇,认为这里是不可多得的海军基地。
据史书记载,旅顺口原本即是天然的锚泊之地。19世纪中叶,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震动了与世隔绝的紫禁城。在李鸿章等部分“洋务派”人物的倡导、推动下,清政府开始注重海军和海防建设。经多方勘选、筹备,最终决定在此修建军港,以操练水师。建港过程于1880年10月正式启动。由于工程浩大、施工繁难,前后历时10年,耗费白银430余万两,到1890年11月方竣工。因法国承包商偷工减料,工程质量远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但舰船、驻泊、修理、加油、加水等一应设施,在当时已相当先进。军港竣工后,旅顺口一时名播海外,被称为“东方第一要塞”、“世界五大军港之一”。
然而,它带给旅顺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不是骄傲和自豪,不是海军的强大、海防的巩固,而是连年的战乱和血火,是无尽的灾难和耻辱。
旅顺港竣工的第四年,即1894年秋,日本侵略者大举入侵,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海战中,显赫一时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军相继攻陷金州、大连,占领旅顺口。在旅顺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一时间,旅顺城尸横满街、血流成河,全城2万余众仅存活36人。而这36人是被日军留下来掩埋尸体的。翌年4月,日本政府强迫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遗患无穷的《马关条约》,使其对旅顺的侵略占领“合法化”。
日本割占辽东半岛,使对中国东北觊觎已久、垂涎欲滴的沙皇俄国大为光火。于是,便伙同法国、德国政府向日本施压,“劝告”日本政府“放弃领有辽东半岛”。迫于三国的强力干涉,为避免僵持下去,丧失在中国攫取到的其他利益,日本政府只得发表声明,同意放弃对辽东半岛的永久占领。1895年12月25日,在清政府交付了三千万两白银的“赎地费”后,日军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地撤出了旅顺,撤离了辽东半岛。
日军撤离旅顺口刚刚两年,1897年12月,怀着鬼胎逼走了日军的沙皇俄国,悍然把军舰开进旅顺港。尔后,俄国买通执掌清政府大权的李鸿章,先后签订了中俄《旅大租地条约》、《续订旅大租地条约》,“将旅顺口、大连湾及附近水面租与俄国,租期25年”,并明文规定:“在租地及附近海面,地方军政完全由沙俄官员管理,中国军队不得在内驻扎。”从此旅顺又沦为沙皇俄国的殖民地。
日军当初撤离,本来就出于无奈,而今沙俄独占旅顺、大连,日本政府更加忿忿不平。经过数年扩充军备,于1904年2月,日军向停泊在旅顺港内的俄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一场争夺占领权的帝国主义战争在旅顺爆发!经过将近一年的血腥拼搏、激烈争夺,1905年1月,日军大败俄军,再次攻陷旅顺口(史载,在这场战争中,旅大地区无辜民众死伤达五十余万人)。同年9月,日、俄两国背着中国清政府签署了《朴茨茅斯条约》,彼此分割了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沙俄被迫交出旅大地区的“租地权”。从此旅顺再次易手日本,日本军国主义开始了对旅顺人民长达40年的统治。
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当时叱咤风云的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于2月10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签署了《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又称“雅尔塔协定”)。他们背着当时的中国政府私下商定:“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惠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以此为条件,苏联于同年8月对日宣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进驻旅顺港,接管了日军占领的海军根据地。从此以后,旅大地区的防务一直在苏军管辖之下。
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战争的烽火吞噬着旅顺口,殖民统治的锁链捆缚着旅顺口。“旅顺”两个字像巨石一样压在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心头。1944年,在抗日战争的捷报声中,毛泽东就与刘少奇、朱德议论旅顺问题,说:“等抗战胜利了,把日本人赶跑了,要真正把大门看起来,现在就要着手研究海防的事情。中国再也不能敞着大门,听任别个随随便便,轻而易举地打进来!”
斗转星移,正道沧桑,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1949年12月至翌年2月,毛泽东亲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其间,旅顺问题始终是中苏双方会谈和私下交谈的一个重要话题。经过反复蹉商,最后终于达成一致。1950年2月14日,周恩来与苏联外长维辛斯基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克里姆林宫里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及大连的协定》两个重要的历史文件。《协定》中规定: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然而,美帝国主义借口朝鲜战争,以所谓联合国军的名义大举侵入朝鲜,并派其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日本军国主义也蠢蠢欲动……远东的政治形势陡然间波谲云诡。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中、苏两国政府重新协商,决定“延长两国共同使用旅顺口海军基地的期限”,于1954年10月12日共同签署了《关于旅顺口海军根据地问题的联合公报》。《联合公报》指出:中、苏“双方议定苏联军队自共同使用的旅顺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无偿地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苏联军队的撤退和旅顺口海军根据地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于一九五五年五月三十一日前完成。”
《联合公报》发表时,距旅顺防务交接最后期限满打满算也只半年多的时间了。自此始,萧劲光便把主要精力放在旅顺口防务交接、装备设施接收上。
1955年元旦刚过,根据中苏联合公报,负责磋商、处理旅大地区防务交接的中苏联合军事委员会宣布成立。委员会由中苏双方各派一个代表团组成。萧劲光以国防部副部长、海军司令员身份,任中方代表团主席。代表团成员有贺晋年、欧阳钦、韩光、张学思等。苏方代表团主席,是驻大连苏军司令官别洛博罗多夫上将。同时,中方成立旅大防区接收委员会总会,萧劲光和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邓华为总会负责人。按照对口交接的原则,总会下面设立陆、海、空军三个分会,具体负责各军种部队防务接收工作。
海军旅顺基地部队多,装备复杂,是整个防务交接的重点。萧劲光专门召集了几次常委会,研究确定海军分会组成、接收工作计划及海军基地组建问题。1955年2月11日,旅大防区接收委员会海军分会正式成立。海军参谋长周希汉任主任委员,海军政治部主任段德彰及拟担负中国海军旅顺基地组建领导工作的罗华生、彭林、邵震、宋景华等为副主任委员。为了方便接收工作的进行,海军分会按照驻旅顺口苏军的组织编制情况,相应地成立了分会办公室及快艇、潜艇、岸炮、水警总队、通讯勤务、海道测量、后方勤务等,12个接收工作委员会。具体接收工作,由接收工作委员会按照业务归口组织进行。
交接工作开始后,萧劲光是最忙的。作为中苏联合军事委员会中方主席、旅大地区接收委员会总会负责人,有大量全局的、直接关系到中苏两国关系的重大问题须随时磋商,作为海军司令员、海军党委书记,筹建中国自己的旅顺基地,领导成员选定、部队调整,也有许多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好在萧劲光早有思想准备,对旅顺基地领导人选有所考虑,但具体落实起来仍有若干工作要做。1955年1月24日是春节。节日期间,奉中央军委命令,为组建旅顺基地领导机构及所属部队,由天津铁道公安部队、沈阳市公安部队、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及陆军部队调往旅顺的官兵,已开始启运,向旅顺集结。海军从华东、中南军区海军和青岛基地抽调的部分官兵,也陆续抵达旅顺。按照交装备先交技术、边接收边学习的原则,舰艇部队、技术分队的交接,从2月底陆续展开。
2月24日是苏联红军的建军节。此前,国务院派出了以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为团长,萧劲光与宋庆龄、贺龙、郭沫若、聂荣臻同为副团长的慰问团,到旅顺慰问苏军部队。慰问活动结束,萧劲光没有随慰问团一道返京。他留在旅大地区,自始至终主持了中苏防务交接工作。
萧劲光高度重视海军装备、设施的交接。他向主持海军分会工作的周希汉交代,苏军所有装备设施都要搞清弄懂,争取完整接收。“即使不能用于作战、执勤,也可作教学、训练用”。苏联海军在旅大地区有七十多架水鱼雷机,接收需花一大笔钱。要不要接过来,接收总会难下决心,需报军委、国防部决定。彭德怀率团到旅顺慰问期间,萧劲光亲自向彭德怀汇报了这一问题,坚持全部接下来。他说:我们的航空兵正在组建,非常需要这批飞机。现成的飞机、现成的鱼雷,武器、装备配套,从其他地方花多少钱也买不来。彭德怀沉吟了一下,同意了。后来,就用这批飞机组建了海军航空兵第五师。
整个接收工作从2月25日开始,到4月15日结束。主持海军装备设施移交的是苏联海军驻旅顺口的司令员库德良夫采夫少将(后来担任过中国海军参谋长顾问),对中国也很友好,与周希汉合作得不错。他们相互理解,互相尊重,有事一起磋商,武器装备价格也定得比较公平合理。后来从莫斯科来了一个代表团,把库德良夫采夫排斥在外,自行与中国海军讨论移交工作。这些人实际是一伙军火商。他们把原先议好的质级、价格方案全盘推翻,要重新评级议价。他们既想把装备留下又随意抬高价格,一些超过服役期限不堪再用的东西都想卖个好价钱。双方讨价还价,争吵不休,结果弄得关系很僵。萧劲光将这些情况如实通报了中苏联合军事委员会,苏方代表团出面干预了一下,最后才缓和下来,达成了协议。
此次防务交接,中国海军方面从驻旅苏联海军部队接收的装备,包括有偿、无偿两部分。
有偿接收的有:小型鱼雷艇39艘(堪用的17艘),护卫艇9艘(堪用的5艘),各型辅助船18艘;水鱼雷轰炸机、教练机等各型飞机78架;180毫米、130毫米、100毫米等各型海岸炮共54门,85毫米、37毫米等各型高射炮共122门;各种车辆202台;以及弹药、鱼雷等其他器材、物资,共付出2.7亿卢布。
无偿接收的有,布雷舰1艘,护卫舰、护卫艇各2艘,以及码头、阵地、营房等设施和器材。
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海军基地各部队装备交接工作按期完成。4月15日,中苏两国海军防务交接签字仪式在海军基地“水兵俱乐部”前的大操场隆重举行。中国海军接收分会负责人罗华生、苏联海军旅顺基地司令员库德良夫采夫,分别代表本国在《辽东半岛协议地区海军防务交接证书》上签字。《交接证书》庄严宣告:“苏联海军已将辽东半岛协议地区之海军防务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并自1955年4月15日24时0分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首长负责该地区沿岸之防务。”接着,军乐队奏苏联国歌、中国国歌,苏联国旗从旗杆上缓缓降下,五星红旗在乐声中冉冉升起……
同日,国务院发出电令,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收旅顺防务部队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并宣布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序列。从此,举世闻名的旅顺军港有了中华民族自己的海军,屡历战火的渤海、黄海海防结束了半个世纪以来一直由外国人统治和管辖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