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护理操作技术
30463900000025

第25章 临床专科护理技术、心血管系统护理操作技术、 中心心电监护操作技术(2)

为了了解患者的心电活动情况,为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痛、房室肥大、心肌肥大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帮助了解某些药物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对心肌的影响。

【用物】

心电图机,推车,一次性电极,木板床,记录纸,地线,稳压器等。

【操作程序】

1.检查心电图机是否储电,所设置参数是否符合要求,无电请接通电源。

2.备齐用物到床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3.打开电源开关,嘱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解开上衣,全身放松,平静呼吸。

4.连接好患者肢体导联及胸前导联。

导联连接部位如下:

(1)肢体导联红——右手;黄——左手;绿——左脚;黑——右脚。

(2)胸前导联位置:

V1——胸骨前右缘旁开2cm,第四肋间。

V2——与V1相对应的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V2与V4之间。

V4——胸骨左缘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处。

V5——胸骨左缘第五肋间,腋前线。

V6——腋中线平V5处。

V7——腋后线平V5处。

V8——与V4相对应(左后背部)。

V9——与V3相对应(左后背部)。

V3R——与V3相对应的右胸前。

V4R——与V4相对应的右胸前。

V5R——与V5相对应的右胸前。

5.观看心电图显示屏,待心电图波形走稳定、无干扰时,按记录键。

6.等待10s后,心电图机会自动记录心电图,检查无误后,关闭电源。

7.收好各导联线,红黄、绿黑分别束好,放于固定位置,心电图机归还原处。插好电源充电,备用。

【注意事项】

1.常规心电图只需记录12导联,对疑有或有急性心梗患者首次做常规心电图时,必须加做V3R、V4R、V5R、V7、V8、V9导联,并在胸壁各导联部位用色笔或龙胆紫做上标记,使电极定位准确,以便动态观察或复查。

2.对临床诊断心律失常患者,应尽量捕捉到心律失常的过程,即记录一分钟心电图。

3.描记时基线不稳或干扰时,应注意检查电极与皮肤接触是否良好,电极的接线是否断损,地线是否松脱及呼吸不均匀等,均应及时排除。

除颤器操作程序

使用除颤器的目的在于将房颤、房扑及室颤、室扑的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

一、同步电复律

【用物】

除颤器,心电监护仪,盐水纱布或导电糊,电源线,地线。必要时备好体外起搏器、吸痰器、麻醉及抢救药品。

【操作程序】

1.检查仪器性能,连接好电源线及地线,备齐抢救物品。

2.让患者仰卧在木板床上,解松衣领及裤带,给予心理护理。

3.吸氧,建立好静脉通道。

4.记录常规导联心电图。

5.连接除颤器的监护导联及床边心电监护的导联,安放对应体表,避开除颤电极的位置,选择监护导联中R波明显的作为监护导联,并记录一段心电图,一般选择Ⅱ或Ⅴ1导联。

6.根据医嘱静推安定,观察患者神志呈朦胧状。

7.清洁皮肤,擦去油脂以减少电阻,在患者的心底部和心尖部(相当于右锁骨中线第二、三肋间和左锁骨中线第四肋间的位置),分别均匀平整地铺上4~6层湿润的生理盐水纱布,以不滴水为度。

8.将除颤器调至同步电复律,将电复律电极板放置在盐水纱布上,注意接触紧密。

9.根据医嘱选择功率,再次确认为同步,充电,工作人员稍离开床,避免与患者及病床接触,再次观察患者神志,放电。

10.观察心电示波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并做好护理记录。

11.记录患者转复后的心电图,留存。

12.清理用物,将除颤器插好充电。

【注意事项】

1.行同步电复律术前当天应禁食,以免术中出现呕吐,引起窒息。

2.心力衰竭服用洋地黄制剂的患者,术前1~2日停用洋地黄制剂,以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二、非同步电复律

【用物】

除颤器、地线、电源线、盐水纱布。

【操作程序】

1.确认心电信号属室颤或室扑。

2.接好电源地线(可用直流电)。

3.打开除颤器开关,并将电流选择指示旋钮放在200~300J处,选择非同步按钮(接通电源即为非同步状态)。

4.电极放置同非同步,充电,放电。

【注意事项】

进行非同步电复律的患者,多为室颤、室扑,患者突然心跳骤停,意识丧失,需紧急抢救,所以时间就是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可不用连接导联线,直接将电极板紧贴于患者心前区,即可在心电示波上看到患者心电情况,及时给予处理。

体外无创起搏监护仪

【目的】

用于各种心动过缓的临时起搏及抢救心脏骤停的辅助治疗。

【用物】

现代的体外无创起搏监护仪都带有除颤功能,即体外起搏除颤监护仪。备好电源线、地线、起搏电极。

【操作程序】

1.接通电源,接好地线。

2.连接好监护导联线。

常用部位:红右锁骨中线第一、二肋间。

黄左锁骨中线第二、二肋间。

绿左或右第六肋间腋前线。

3.连接好起搏电极①圆形电极放在心前区V1至V4(紧贴胸骨左缘肋软骨上端)。②方形电极放在左侧背部与圆形电极相对应。

4.调节起搏频率,一般在60~80次/分。

5.调节起搏电流,一般在40~60mA。应由小到大慢慢调高至起搏良好为止(每一次起搏信号后面必有一个QRS波群,无脱落现象)。

6.询问患者的感觉,并做好详细记录。

【注意事项】

电极位置一定要放准确,以保证接触良好,使皮肤阻力减到最小,所用电流就会最小,否则电流过大患者会感到不适。

输液泵操作程序

输液泵为电脑控制的一种输液工具。可控制输液的容量及速度。具有声光报警系统及数据储存功能。分为单通道静脉输液泵、双通道静脉输液泵、微量推注泵。

一、双通道静脉输液泵

【目的】

控制特殊药物输液的速度或量,以动力推送点滴,监测输液,避免空气进入血管。使患者得到更安全有效的治疗。

【用物】

输液泵,电源线,输液器(配套专用),输液架,治疗盘,所用液体和药物。

【操作程序1】

1.备齐用物,将输液泵固定于输液架上,推至患者床旁,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2.接好电源线,并打开输液泵电源开关。

3.准备输液器

(1)关闭输液器上方管道夹。

(2)按进输液调节器并关闭之。

(3)暴露静脉输液容器出口,将输液管道尖端旋转刺入。

(4)将滴管腔充至1/2或刻度处。

(5)开上方管道夹。

(6)倒转卡塞,转动滴速调节器直至泵室内可见液体。

(7)将卡塞直立,然后再将其余部分充填、排气。

(8)按进液速调节器并关闭,再次检查排气结果。

4.向上拉动手柄打开卡塞室门,用手指捏住推把,将充满液体的卡塞滑入卡室门导轨,直至稳固地置入门座内为止,关上卡塞门。

5.将输液器前端与留置针或针头连接。

6.根据药物调节输液速度及输液总量。

【次通道(可推注)操作程序2】

1.确认卡塞已充满液体,若有空气则用反向充填功能将其排除。

2.备好推注药物。

3.去除次通道入口盖。

4.推注药物排空气,取下针头,将针头与次通道入口盖连接。

5.调节输液从主通道至次通道并设定推注剂量及所需时间。

6.次通道推注完毕可自动转换成主通道输入。

【注意事项】

1.如遇输液泵报警,警告信息会在屏幕上闪亮,并发出声响,按消音键,观察显示的信息,将控制盘抬向暂停/重设位,纠正警告状态后再将控制盘抬向运行位。

2.在主通道与次通道输入药物时,请注意药物之间是否有配伍禁忌。

3.输液泵用完后,请先关闭电源开关,再拔除电源,并将卡塞室门关好,以免损坏。

4.输液泵不用时可先充好电备用。

5.长时间不用时,应每周接通电源一次。仪器应放在干燥通风处。

二、单通道输液泵

同操作程序1。

三、微量推注泵

【目的】

主要用于静脉推注药物。

【用物】

微量泵、电源线、输液架。

【操作程序】

1.将微量泵放在合适的地方或固定在输液架上。接通电源。

2.用注射器抽取所需药液,连接延长管并排尽空气。

3.将注射器刻度向上置于注射器槽内,将针栓尾端后座卡紧,固定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