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护理操作技术
30463900000045

第45章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1)

更换尿布法

【目的】

1.保持小儿皮肤清洁、舒适,预防臀部发生尿布皮炎。

2.保持病室床铺整洁。

【用物】

清洁尿布、松紧带或布带(使用一次性尿布除外)、面盆内盛温热水、软毛巾、爽身粉或消毒植物油、棉签、尿布桶。

【操作步骤】

1.携用物至床旁,拉下一侧床挡,将尿布折成合适的长条形,放床边备用。

2.轻轻掀开被盖下端,暴露小儿下半身,解开被污湿的尿布。

3.操作者一手握住患儿两脚并轻轻提起,露出臀部,另一手将污湿尿布洁净的上端由前向后擦净会阴及臀部。

4.若有大便,将污湿尿布对折垫于臀下,并用温水洗净小儿的会阴及臀部,尤应注意腹股沟及男孩阴囊下部。然后用软毛巾轻轻擦干,取下污湿尿布,将污湿部分卷折在里面,放入尿布桶内。

5.操作者一手握小儿两脚并轻轻提起,抬高腰骶部,另一手将清洁尿布的一端垫于小儿腰骶下,用爽身粉或消毒植物油涂于臀部,放下两足,尿布另一端折到小儿腹部,系上松紧带或布带(若使用一次性尿布应将两边胶布贴平)。

6.整理衣服,盖好被子,拉上床挡,取走污湿尿布,洗手。

【注意事项】

1.尿布的长短和系带松紧应适宜,过短、过紧易擦伤外生殖器;过长、过松大小便易溢出。

2.更换尿布时,动作要轻快,尽量少暴露小儿身体,注意保暖。

婴儿盆浴法

【目的】

1.使患儿舒适、皮肤清洁。

2.促进血液循环,协助患儿皮肤的排泄和散热,活动肌肉和肢体。

3.观察全身(尤其是皮肤)表现。

【用物】

1.棉布类婴儿尿布及衣服、大毛巾、毛巾被及包布、系带、面巾1块、浴巾2块。

2.护理盘内备梳子、指甲刀、棉签、液体石蜡、50%酒精、红汞鱼肝油、滑石粉、中性沐浴液或中性肥皂。

3.浴盆内备温热水(2/3满),洗时水温在冬季为38℃~39℃,夏季为37℃~38℃,备水时温度稍高2℃~3℃,另外,可在一水壶内放50℃~60℃热水备用。

4.其他必要时准备床单、被套、枕套、磅秤等。

【操作步骤】

1.携用物至床旁并按顺序摆好,浴盘置于床旁凳上(有条件时放于操作台或床上)。

2.折盖被于三折至床尾,脱去衣服(此时可根据需要测体重),保留尿布,用大毛巾包裹小儿全身。

3.擦洗面部,用单层面巾由内眦向外眦擦拭眼睛,更换面巾部位以同法擦另一眼,然后擦耳,最后擦面部,擦时禁用肥皂。用棉签清洁鼻孔。

4.擦洗头部,抱起小儿,以左手托住小儿枕部,腋下夹住小儿躯干,左手拇指和中指分别向前折小儿耳郭以堵住外耳道口,防止水流入耳内。右手将肥皂涂于手上,洗头、颈、耳后,然后用清水冲洗后吸干。对较大婴儿,可用前臂托住婴儿上身,将下半身托于护理人员腿上。

5.于浴盆底部铺垫一块浴巾,以免小儿在盆内滑跌。移开大毛巾及尿布,以左手握住小儿左臂近肩处使其颈枕于护理人员手腕处,再以右前臂托住小儿双腿,右手握住小儿左腿近腹股沟处使其臀部位于护理人员手掌上,将小儿轻放于水中。

6.松开右手,用另一浴巾浴湿小儿全身,抹肥皂,按顺序洗颈下、臂、手、胸、背、腿、脚、会阴、臀部,随洗随冲净。在清洗过程中,护理人员左手始终将小儿握牢(只在洗背部时左、右手交接小儿,使小儿头靠在护理人员手臂上),洗净皮肤皱折处,如颈部、腋下、腹股沟、手及足的指(趾)缝等。同时,观察皮肤有无异常情况。

7.洗毕,迅速将患儿依照放入水中的方法抱出,用大毛巾包裹全身并将水分吸干,对全身各部位从上到下按顺序检查,给予相应的处理。必要时用液体石蜡棉签擦净女婴大阴唇及男婴包皮处的污垢。

8.更换衣服、尿布,必要时修剪指甲、更换床单等。

9.整理床单位,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患儿沐浴于喂乳前或喂乳后1小时进行,以免呕吐和溢乳。

2.减少暴露,注意保暖,动作轻快。耳、眼内不得有水或肥皂沫进入。

3.注意观察全身皮肤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对患儿头顶部的皮脂结痂不可用力清洗,可涂液体石蜡浸润,待次日轻轻梳去结痂后再予洗净。

臀红护理法

臀红是指婴儿臀部皮肤长期受尿液、粪便以及漂洗不净的湿尿布刺激、摩擦或局部湿热(使用塑料膜、橡皮单)等,引起皮肤潮红、溃破,甚至糜烂及表皮剥脱,故又称尿布皮炎。臀红多发生于外生殖器、会阴及臀部。病损可轻可重,易继发感染。临床根据皮肤受损的程度,分为轻度(表皮潮红)和重度。重度又分为三度,即:重Ⅰ度(局部皮肤潮红,伴有皮疹)、重Ⅱ度(除以上表现外,伴有皮肤溃破、脱皮)、重Ⅲ度(局部大片糜烂或表皮剥脱,有时可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

预防臀红的方法是:宜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的棉织品做尿布;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做到及时更换污湿尿布;小儿每次大便后,须用温水洗净臀部、会阴及外生殖器,然后涂上一薄层3%鞣酸软膏或消毒的植物油,以保护皮肤;切忌用塑料布直接包裹小儿臀部;更换尿布时,尿布不宜包裹过紧。

【目的】

减轻患儿疼痛,促进受损皮肤康复。

【用物】

清洁尿布、尿布桶、面盆内盛温热水、小毛巾、棉签、弯盘、药物[0.02%高锰酸钾溶液、紫草油、3%~5%鞣酸软膏、氧化锌软膏、鱼肝油软膏、1%龙胆紫、康复新溶液、硝酸咪康唑霜(达克宁霜)]。若用灯光照射法,须准备红外线灯或鹅颈灯。

【环境准备】

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

【操作步骤】

1.轻度臀红的护理

(1)—般护理法及时更换污湿尿布,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用小毛巾吸干,然后涂一薄层紫草油或鞣酸软膏等保护皮肤。

(2)暴露法在气温或室温条件允许时,可仅垫尿布于臀下,使臀部暴露于空气或阳光下,每次10~20分钟。

(3)灯光照射法

1)先用温水洗净小儿臀部,然后将清洁尿布垫于臀下,并用尿布遮挡男婴阴囊。

2)使婴儿侧卧位,盖好被,只露出臀红部位。

3)将灯光照射于臀部皮炎处,灯泡距臀部30~40cm。操作者前臂内测试有温热感即可使用。

4)照射10~15分钟后,关闭光源。

5)照射后用鞣酸软膏涂于臀红部位皮肤;给患儿盖好被,整理床单位,将用物归还原处。

6)记录。

2.重度尿布皮炎的护理

(1)备齐用物,按操作顺序将用物放于治疗车上,推至床旁,降下床挡。

(2)轻轻掀开患儿下半身被子,解开污湿尿布,将洁净尿布端垫于臀下。若有大便时,按更换尿布法护理。

(3)用小毛巾放入预放温水的面盆内浸湿后,再略挤水于臀部进行清洗,然后用略挤干的小毛巾轻轻吸干臀部水分。

(4)将污湿尿布卷折后放入尿布桶内。

(5)将蘸有油类或药膏的棉签贴在皮肤上轻轻滚动,均匀涂药。用后的棉签放入弯盘内。

(6)给患儿更换尿布,拉平衣服,盖好被褥;整理用物并归还原处;记录。

【注意事项】

1.臀部皮肤溃烂时禁用肥皂,清洗时避免用小毛巾直接擦洗。涂抹油类或药膏时,应使棉签在皮肤上轻轻滚动,不可上下涂擦,以免加剧疼痛和导致脱皮。

2.暴露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般每日2~3次,照射时应有护士守护患儿,避免烫伤。

3.根据臀部皮肤受损程度选择油类或药膏,轻度臀红,涂紫草油或鞣酸软膏;重Ⅰ、Ⅱ度臀红,涂鱼肝油软膏及1%龙胆紫;重Ⅲ度臀红,涂鱼肝油软膏或康复新溶液(中药),每日3~4次。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时,可用0.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并吸干,然后涂1%~2%龙胆紫或硝酸咪康唑霜,每日2次,用至局部感染控制。

4.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重度臀红者所用尿布应煮沸、消毒液浸泡或阳光下暴晒以消灭细菌。

约束法

【目的】

确保诊疗、护理操作顺利进行;确保患儿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用物】

被单或毛巾、棉垫、有棉垫的小夹板、约束带。

【操作步骤】

1.全身约束法(木乃伊约束法)

(1)在床上放一大单或毛毯,折下一角,患儿平卧于中间。

(2)操作者站在患儿右侧,将大单紧包患儿右侧上肢、躯干和双腿,经胸、腹部至左侧腋窝处,再将大单整齐地卷至小儿的后背。

(3)将左侧大单或毛毯依上法包紧患儿左侧肢体,脚底剩余的大单卷到小儿腿部的下面。

2.手或足约束法

(1)夹板法常用于四肢静脉输液时,将一衬有棉垫的小夹板(其长度应超过关节处)放在输液的肢体下(即约束腕关节及踝关节),以绷带或胶布固定。

(2)双套结约束法常用于限制手臂和下肢的活动,先用棉垫包裹手腕或踝部,再用宽绷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以既不脱出、又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然后将带子系于床缘上。

(3)手指约束法戴并指手套,避免指甲划破皮肤和伤口。

【注意事项】

1.约束时应向家属解释约束的目的,并与患儿亲切交谈,给予抚摸,呼其爱称,减少患儿恐惧。

2.局部约束时,须满足其他部位肢体的活动,若需长期约束,要定时放松并经常改变其姿势。

3.结扎或包裹松紧要适宜,注意观察被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血液循环。

给药法

【目的】

满足患儿治疗的需要,解除疾病所致的疼痛及不适。

【用物】

治疗车、药盘、药卡、药品、药杯、小匙、滴管、小水壶(内盛温开水)、糖浆、研钵、搅棒(放在清洁冷开水中)。

【操作步骤】

1.婴幼儿口服给药法

(1)操作者洗净双手,戴口罩,备齐用物,并放于药车上。

(2)仔细查对药卡,核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方法及用药时间(七对)。

(3)将药片放于研钵内捣成粉状,倒入药杯内,并放入少许糖浆,用搅棒拌匀。

(4)将药车推至患儿床旁,再次进行查对。

(5)喂药时将患儿抱起,半卧位于操作者怀中,用小饭巾围于患儿颈部,用小匙盛药,从患儿嘴角徐徐喂入。若遇患儿不吞咽,可将小匙留在口中压住舌尖片刻,以防患儿吐出药物,待咽下后再将小匙取出,然后喂少许温开水。不宜抱起者,可将头、肩部抬高,头侧位,操作者左手固定患儿前额并轻捏其双颊,使其张口,右手持药杯从患儿口角顺口颊方向慢慢倒入,待其咽下后移开药杯,然后喂少许温开水。

(6)喂药完毕再次查对,观察患儿服药后的反应。

(7)整理用物,必要时做好记录。

2.儿童口服给药法

(1)服药前向患儿说明服药的必要性,根据患儿理解能力解释药物的作用。

(2)指导患儿将药片放于舌中、后部,然后用温开水送服。不会吞咽药片者,同“婴幼儿口服给药法”。

【注意事项】

1.严格按医嘱给药,坚持查对制度,剂量应做到准确无误。

2.给药时应尊重小儿,满足其要求,允许其选择服药方式;对按要求服药的小儿给予夸赞及鼓励。当患儿拒绝服药时,护士应设法改善药物苦涩味,不能以打针威胁、哄骗或捏住鼻孔强行灌药。强行灌药,须防药液或药片吸入呼吸通造成窒息。

3.任何药物不得与食物混合喂服。不主张用乳瓶喂药,以免使小儿产生错觉而影响日后的哺乳。油类药物可用滴管直接滴入口中。

4.若遇患儿将药物吐出应立即清除呕吐物,并使之安静,报告医生酌情补服。

头皮静脉输液法

【目的】

1.增加液体、营养,排出毒素,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2.使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用物】

1.输液器、液体及药物。

2.治疗盘内置皮肤消毒液、棉签、弯盘、胶布,无菌巾内放已吸入生理盐水或10%葡萄糖10mL的注射器、棉球、硅胶管头皮针。

3.其他物品污物杯、剃刀、毛刷、肥皂、纱布、油布及治疗巾、输液架,必要时备沙袋或约束带。

【操作步骤】

1.将输液架带至患儿床旁。

2.在治疗室内核对、检查药液、输液器,按医嘱加入药物,并将输液器针头插入输液瓶塞内,关闭调节器。

3.携用物置患儿床旁,核对患儿,再次查对药液,无误后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

4.将枕头放在床沿,使患儿横卧于床中央,头下垫油布治疗巾。必要时全身约束法约束患儿。

5.如两人操作,则一人固定患儿头部,另一人穿刺。穿刺者立于患儿头端,选择穿刺静脉,消毒皮肤后,用注射器接头皮针,驱除气体后,一手绷紧血管两端皮肤,另一手持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皮肤,然后将针头稍挑起,沿静脉走向徐徐刺入,见回血后推液少许,如无异常,用胶布固定。

6.取下注射器,将头皮针与输液器相连接,调节滴速,并将输液皮条弯绕于患儿头上适当位置,用一长胶布固定。

7.将患儿抱回原处,必要时头部两旁用沙袋固定。

8.整理用物,记录输液时间、输液量及药物。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合理分配加入的药物并注意配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