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护理操作技术
30463900000044

第44章 产科护理操作技术(2)

(6)用消毒脐帽覆盖包扎绷带固定。

【注意事项】

1.涂碘酊时切勿触及周围皮肤,以免烧伤皮肤。

2.间隔2小时后再紧扎第一道棉线一次,预防脐带出血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二、新生儿脐带日常护理技术

【目的】

新生儿脐带在脱落前后,应保持清洁、干燥,否则会引起感染,发生新生儿脐炎,重者出现败血症危及生命。

【用物】

治疗盘内盛消毒纱布罐、3%碘酊、75%酒精、3%过氧化氢、消毒棉签、弯盘、脐带消炎粉。

【操作程序】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2.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观察脐部有无渗血或出血,如有渗血可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如出血较多,应在消毒后重新结扎。

3.用3%过氧化氢棉签消毒脐带断面、3%碘酊消毒脐带脐轮处,再用75%酒精脱碘,每日2次。如创面有分泌物可撒上脐带消炎粉。

4.对于脐部红肿,分泌物多且有臭味,提示脐部感染,除局部清洁消毒处理外,应同时全身使用抗生素。

【注意事项】

1.护理中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2.每日上午脐带护理一般在沐浴后进行。

3.应指导产妇勤换尿布。

新生儿预防接种技术

一、新生儿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

免疫球蛋白预防接种技术

【目的】

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可使婴儿获得主动免疫,使其不感染乙肝病毒;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则使婴儿出生后即刻获得被动免疫,使婴儿暂不受病毒感染。

【用物】

治疗盘、75%酒精、消毒棉签、1mL注射器、消毒纱布罐、砂轮、乙肝疫苗1支、或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1支、接种卡片。

【操作程序】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2.按无菌操作程序用1mL注射器抽取乙肝疫苗1mL备用。

3.暴露婴儿右上臂三角肌,按皮内注射法在三角肌上缘注入乙肝疫苗,用棉签按压注射部位止血片刻。

4.为婴儿穿好衣服,冬天应注意保暖。

5.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方法同上。

【注意事项】

1.对于母亲是乙肝的婴儿,可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先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2周后开始注射乙肝疫苗,第2、3针疫苗注射间隔时间同乙肝疫苗注射。

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需用30?g的乙肝疫苗,使用间隔时间同上。

二、新生儿卡介苗预防接种技术

【目的】

出生24小时后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

【用物】

治疗盘、75%酒精、消毒棉签、1mL注射器、消毒纱布罐、砂轮、卡介苗1支、卡介苗注射用水1支、卡介苗卡片。

【操作程序】

1.划痕法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用注射器抽取稀释后的卡介苗注射液备用。

(2)在新生儿左臂三角肌外缘上端用75%酒精消毒皮肤。

(3)滴上菌苗1~2滴,用左手紧绷皮肤,右手持三角针与皮肤呈45°角,透过菌苗在皮肤上划“++”字,每字长1cm,间距0.5cm,深度以皮肤出现红痕而无出血为宜。

(4)后将菌苗轻轻拨匀涂开,放松皮肤等菌苗干后穿衣。

2.皮内注射法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用注射器抽取稀释后的卡介苗注射液备用。

(2)用75%酒精消毒左臂三角肌外缘下端皮肤。

(3)按无菌操作程序左手紧绷皮肤作皮内注射,剂量为0.05mg,注射不宜过深,以免引起重度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1.卡介苗应保存在冷藏箱(2℃~8℃),出箱后应立即接种,否则会影响结果。药物批号及有效期不清楚者应废弃。

2.集中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用后消毒处理。

3.不能在阳光下接种。

4.接种前应摇匀菌苗,注射剂量要准确。

5.卡介苗为低度毒性活结核杆菌,多余的菌苗焚毁处理,不可乱丢。

6.凡有发热、腹泻、皮疹的新生儿和早产儿暂缓接种。

7.接种后应做好登记,向家属交代接种情况。注意接种部位和全身反应情况,一般应在接种后3~4周,局部有黄豆样硬块或小脓肿是正常反应。

新生儿日常护理技术

一、新生儿沐浴技术

【目的】

每日上午为新生儿沐浴一次,清洁全身皮肤,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感染,使新生儿舒适、安静。

【用物】

换洗衣物、尿布、包被、消毒浴巾、婴儿皂或浴液、无菌敷料(消毒棉签、纱布)、75%酒精、3%碘酊、3%双氧水、婴儿护臀霜、消毒石蜡油棉球、婴儿爽身粉、弯盘、沐浴床、脐带消炎粉、温度计、冬季备取暖器。

【操作程序】

1.调节室温24℃~28℃,水温38℃~40℃,冬季为40℃~42℃,将一切用物放置妥当。

2.护士修剪指甲、戴口罩系围裙、洗手,将婴儿放在操作台上,解开包被,核对婴儿手圈、婴儿卡片,不离开婴儿,脱衣服取出尿片。

3.第一次沐浴的新生儿先用消毒石蜡油棉球擦去皮肤上胎脂,主要是颈部、四肢、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部、女婴大小阴唇间。

4.将婴儿抱至沐浴池垫架上,洗净面部,然后用水湿润头发和全身,用手将肥皂搓成泡沫,先擦洗头、颈、上肢、腋下、躯干,最后擦洗腹股沟、臀部和下肢,注意洗净皮肤皱褶处。

5.洗毕,将新生儿抱至操作台上,用消毒浴巾擦净全身,在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扑婴儿爽身粉。

6.分别用3%双氧水、3%碘酊、75%酒精消毒脐带,观察脐部有无潮红、脓性分泌物。对有脐部感染情况应报告医生,在断端撒消炎粉,或应用抗菌素预防败血症。

7.臀部擦护臀霜,隔日测体重。

8.穿好衣服,裹好包被,登记婴儿情况。

【注意事项】

1.沐浴前半小时不要哺乳。

2.沐浴时防止将水注入耳、鼻,避免爽身粉进入眼内或吸入呼吸道。

3.沐浴时如发现皮肤有感染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隔离。

4.防止新生儿受凉或损伤,保证安全。

二、新生儿抚触技术

【目的】

通过对婴儿各部位皮肤进行有步骤的抚触,让温柔良性刺激经皮肤感受器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有益于婴儿健康发育,加强免疫力和适应能力,增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减少婴儿哭闹,增加睡眠,健康成长。

【用物】

毛巾、润肤油、衣物、尿片、温度计。

【操作程序】

1.抚触时间出生24小时后开始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每天2次。每次15~20分钟,每次均在新生儿进食1小时后,安静、清醒时进行。

2.抚触前准备调节室温25℃左右,环境清洁安静,播放柔和音乐;抚触者调整好心态,修剪指甲,洗净并温暖双手,倒一些润肤油于掌心,润滑双手。

3.抚触手法进行下述前四步抚触时,婴儿舒适仰卧于抚触床上。

(1)抚触头面部用两拇指从前额向两侧滑动至太阳穴,然后从下颌中央向外上滑动,让上下唇呈笑状,两手掌面从前额发际向上后滑动,并停止于两耳后乳突处,轻轻按压。

(2)抚触胸部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侧向对侧上滑动至肩。

(3)抚触腹部两手依次从婴儿的右下腹经上腹向左下腹滑动。

(4)抚触四肢双手轻抓上臂交替从近端向远端滑行达腕部,然后在重复滑行过程中节段性用力,挤压肢体肌肉,再从近端至远端抚触手掌、手背、再抚触每个手指,同法抚触下肢。

(5)抚触背部婴儿呈俯卧位,头偏向一侧,双手向上自然弯曲,操作者双手食、中、无名指腹以脊柱为起点,从上到下,向外侧滑行,然后再从上到下抚触脊柱两侧。

(6)抚触臀部婴儿呈俯卧位双手食、中、无名指腹从两臀的内侧上向下做环形滑动。

【注意事项】

1.抚触时用力要适当,最初以轻柔为主,然后逐渐增加压力。

2.在抚触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反应,出现哭闹,肌张力增高,皮肤颜色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哭闹持续1分钟以上应完全停止抚触。

3.抚触时,操作者应注意力集中,边抚触边与婴儿交流。

三、新生儿水疗(游泳)技术

【目的】

让婴幼儿在水中自主地全身运动,以增加肌肉活动强度和血液循环速度、增加心肌锻炼、增加肺活量,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

【用物】

泳圈、水疗溶质、沐浴床、护脐贴、水温计、打气筒、泳池。

【操作程序】

1.在泳池内放入38℃温水,加入水疗溶质待用(水温表测定调温)。

2.选择合适的泳圈一面充气。

3.将泳圈反面也充气,以适度为宜。

4.为婴儿贴好护脐贴,以防水进入脐部。

5.将泳圈打开,小心套入婴幼儿颈部,下颌放在适当位置。

6.将泳圈扣好。

7.进行安全检查无漏气后方可进行婴幼儿游泳。

8.双手抱起婴儿慢慢放进水中漂浮。

9.始终保持婴儿头部在水面上,全过程必须有专人监护。游泳完毕后(10分钟)小心将婴儿抱出水面并取下泳圈。

10.将婴幼儿仰卧平放在沐浴床上擦干水、穿衣,注意保暖。

【注意事项】

1.室温在28℃左右,水温在38℃左右。

2.哺乳后l小时方可游泳,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

3.选择专为婴幼儿游泳设计和生产的泳圈和泳池。

4.水质选用37℃洁净温水,婴儿出生后第一个月内需加入水疗溶质。

5.为防止交叉感染,泳池内应套一次性塑料袋,一人一池水。

6.新生儿游泳其水深必须大于60cm,以新生儿不触及池底为准,新生儿与看护人的距离必须在监护人的一臂之内。

7.婴幼儿泳圈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测(如型号、保险按扣,是否漏气等)。

8.卸下泳圈时应由两位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动作应轻柔,以免泳圈扣损伤颈部皮肤。

四、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技术

【目的】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一些后果严重的代谢性、内分泌性疾病在新生儿期症状尚未出现前,由实验筛查出来,并得到及时的治疗。以防止不可逆的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从而减少残障人口的发生,降低儿童死亡率。

【用物】

治疗盘、75%酒精、消毒棉签、敷贴、一次性采血针、采血卡片。

【操作程序】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2.按摩婴儿足跟使其温暖充血。

3.用75%酒精局部消毒、待干。

4.将取血部位皮肤绷紧,用一次性采血针刺进皮肤2~3mm,使血液自行流出。

5.去除第一滴血,将第二、三滴血分别集为二大滴后轻触于采血片的纸.上,使血斑直径达1cm并渗透纸面,使两面的血斑直径相同。

6.取血完毕用干棉签盖压伤口止血,贴好敷贴。

【注意事项】

1.采血时间新生儿出生72小时后。

2.采血部位足跟内、外侧缘。

3.血样采集后在室温下自然干燥(约2~4小时),放入小塑料袋内,置冰箱4℃存放,避免潮湿及直接日照。

4.不得将未晾干的血样重叠放置,以免相互渗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