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北京一页
30543400000002

第2章

两人来到一家名叫“小青岛”的餐厅,这个餐厅也是肖远志常来的。一来青岛离芋州不远,在北京就有了亲切感;二来这里饭菜口味比较适合他,价格也能接受。恰好有一对外国人刚吃完翻台,位置也靠窗,两人便接上坐了。然后点了四菜一汤。黄茹娟道,咱减个菜吧,两人那么多菜吃不了浪费了。肖远志半开玩笑道,你大老远来北京看我,咋着也得按照******招待标准啊,咱又不是公款,吃不了也于民无害,再说了,运动了半天,好好补补。

黄茹娟羞笑一下,歪了头看窗外风景,窗外人流熙熙攘攘。黄茹娟说,人真多,像我们老家赶年集似得。

肖远志望着黄茹娟歪头的侧影,顿感一种爱惜,黄茹娟颜值其实不算低,侧影更美。肖远志突然有一种和她天长地久的冲动,但黄茹娟和他说的那些过去让这冲动只是一闪而过,像窗外突然亮起又突然消失的霓虹。

这时菜上来了。

在芋州,有所谓的“四大名菜”:土豆丝绿豆芽凉拌黄瓜炒辣嘎。今晚肖远志点的菜里便有这四大菜里的两个------土豆丝和炒辣嘎。

土豆丝虽然是道家常菜,最简单不过。但世间的事就是这样,最简单的就是最复杂的,其实这也是很考验一个厨师功夫的一道菜。首先是刀工,考究的饭店土豆丝都是手切的,能切好土豆丝,刀工一般不会太差;要再能把一盘土豆丝炒的让食客赞叹,这个厨师基本不会差那去。

辣嘎就是红辣椒炒蛤蜊,芋州土话叫把蛤蜊叫嘎啦。炒辣嘎用的蛤蜊也叫花蛤,一般而言背有花纹者谓之花蛤,无文者谓之沙蛤。芋州离与青岛相邻,但青岛的花蛤明显比芋州的大,而且味道也比芋州的香鲜。但芋州另有一特产大花蛤名为“西施舌”,味道鲜美。

民国时期芋州出了个追随孙中山的大人物,后来是民国的元老,据说******见了也得叫声“七哥”的。又据说当年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时曾在此老家品尝过这种花蛤,建国后犹能想起此物。此花蛤只在芋州一个名叫涛雒的镇子的海滩有,其他地方也是不长的。

这几个菜在芋州是家常菜,也是两人最喜欢的。点菜时服务员问要什么酒水,肖远志对黄茹娟说来首都了,喝点二锅头吧。黄茹娟是能喝点酒的,但不喜欢太烈的酒,天气已经热了起来,便道,咱喝啤酒吧,你也别喝白酒了,白酒伤身。

肖远志其实是不嗜酒的,一个人时除了偶尔喝杯红酒,基本不沾酒。但就像古龙说的一样,其实很多人是不喜欢喝酒的,而是喜欢喝了酒后的气氛和趣味,而这种气氛和趣味只有喝了酒才能制造的出来。

在场合上,肖远志对酒是喜欢的,往往要尽兴。他曾对朋友说,喝酒不尽兴,与打炮没射出有啥区别?

但每每喝大第二天全身难受时,肖远志想,这也像做爱,有时候做的时候也兴趣不大,做完一身疲惫和无聊,但还是享受那个并不很长久的过程。靠,人真他妈是个矛盾动物。

黄茹娟吃个几个辣嘎后禁不住大叫,好吃,好吃,从没吃过味道这么好的嘎啦。自己抓起一瓶燕京精品给肖远志倒满,边倒便说,你看人家这里餐馆面积也不大,但装修的特卫生干净,桌布都是新换的,服务也好,咱那边吃饭,这种小餐馆那次不是自己开啊。肖远志等她倒满,又把自己面前的那瓶给她也倒上了,说,老规矩,啤酒各人手把一。黄茹娟娇嗔道,那是你们男人的规矩,今晚我们就这样一瓶一瓶喝,我是女的,你得照顾。

肖远志只好从命。两人举杯碰了一下,各自干了。这时其他菜也陆续上来,二人大快朵颐的吃喝了个痛快。快吃完时,黄茹娟说,我想和你说个事。

肖远志最怕的就是别人用这种方式和自己说事,因为用这句话和你“说事”,说的事一般会与自己有关,或者涉及到自己,或者有求于自己。黄茹娟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来,肖远志便有些嘀咕。说事?说什么事?她来北京找自己看来是有目的的,不是单纯的来看自己。难道是怀孕了?靠,会是自己的吗?借钱?三两千之内可以,就当打炮了。肖远志有些酒量,十瓶八瓶啤酒也不在话下,但听了黄茹娟这句话,外加一联想,酒意倒有些上来。

但他看着黄茹娟道,什么事?搞得遮遮掩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