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中国——民间语言
30622400000015

第15章 傈僳语

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即傈僳语。傈僳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使用人口约48万。傈僳语内部方言差别不大,可以互相通话。

傈僳语有28个声母、14个韵母。其中声母为p、ph、b、m、f、v、t、th、d、n、l、ts、tsh、dz、s、z、t∫、t∫h、∫、k、kh、g、x、γ、h等。韵母以单元音为主,有i、e、ε、a、o、u、y、ω8个单元音,还有6个鼻化元音(自成音节)。有少量带i、u介音的二合元音。有6个声调:55、44、33、31、42、35,其中44调和42调只出现在紧元音音节上。

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句子成分的次序是主语—宾语—谓语。人称代词、名词修饰名词时,都在中心词之前。形容词、数量词组修饰名词时,在中心词之后。状语在中心词之前,补语在中心词之后。有表示主语、宾语、状语、定语和各种语气的助词。宾语之后如加上助词,宾语、主语的位置可以互换;形容词之后如加上助词,可以提到被修饰的名词之前。多音节词大部分为合成词。有丰富的四音格名词和三音叠韵形容词。傈僳族音节文字

傈僳族使用过三种文字记录傈僳语:(1)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大写字母正反颠倒形式的拼音文字,共40个字母,用标点符号表示声调,这种文字通用于中国和缅甸的部分傈僳族地区。(2)20世纪20年代维西县农民汪忍波创制的音节文字,有1050多个字,其中一小部分是利用汉字的音读和训读,通用于云南省维西地区。(3)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主要通用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翻译出版了课本、书报等。

傈僳族的音节文字有什么特点?傈僳族的音节文字的结构、形体与汉字相似。每个音节文字与汉字一样都有笔顺笔画,字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折、勾、弧线、曲线等。每个音节文字的起笔顺序一般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由里到外的笔顺写。部分音节文字完全照搬了汉字的形体,但只是借用汉字的外形,音和义完全与汉字不同。

音节文字具有象形、会意的特点。在傈僳族音节文字中,有少数采用了描画事物形状的象形造字法,有的还用两个以上表示事物的符号合成一个有意义的会意造字法。这种用象形和会意的造字法使所表达的话义和语言统一起来,表现了造字者在造字时建构这些内容时的思维方式源于自然现象和实际生活感知中对所体验内容的解释。这些字符所表示的事物,内容都是一些最基本的日常用词。

音节文字的其他特点表现为:(1)在汪忍波所著的《识字课本》中,把1250个音节文字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了编排,其编排方法是编成了291句长短不一、基本押韵的歌谣,使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上口,记忆深刻。(2)在汪忍波的各种遗著中,傈僳族音节文字在书写过程中没有任何标点符号或间隔符号,读时要按内容停顿。(3)音节文字的读写都按照从左到右的竖行来进行,文章和典籍不分段落,从开头到结尾都相连。20世纪80年代后整理音节文字典籍时,为了便于书写和印刷才把写字竖行顺序改为横排。现在书写方法有的也遵循横排书写。

汪忍波是谁?

汪忍波(1899-1965年),云南省维西县叶枝乡人,傈僳族。从1923年9月8日起,他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了1000多个傈僳族的音节文字,结束了当地群众刻木记事的历史。还用这种文字保存了傈僳族历史传说、歌谣、历法、占卜、星象方面的材料。

大开眼界

贴面酒也叫“双杯酒”和“同心酒”,是傈僳族男女社交场合的一种嬉戏趣闹的方式。他们常把自己酿的浓度高的酒藏在家中,留作款待客人。至于宴会歌舞较大的场合,则往往饮临时酿制的水酒,以免喝醉。傈僳族饮酒时所用的盛器,较原始的是竹筒,现在有时用陶瓷器皿。饮酒时,主人取一竹筒酒,与客人脸贴脸地一同喝光,不得有酒溢出,否则就要从头来过。饮贴面酒是绝对不避男女之嫌的,夫妻同宴,丈夫与其他女子贴面而饮,妻子也与其他男子来个“双杯尽”,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往往被当地人灌得脸热腹胀,而主人却若无其事。原来,主客双方喝贴面酒时,主人怕酒溢出,筒口稍向客人方向偏斜,客人怕酒溢出,自然“咕嘟咕嘟”地张嘴迎酒,主人却少饮了酒。不过,这种喝酒场面确实奇特难得,常给客人留下美好的印象。